•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節依研究之結果,針對關注國小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學者 專家,以及對未來相關之研究,提出個人之建議如下:

壹、 對教育主管單位之建議

一、 規畫系統性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相關研習提昇教師資訊能力

研究發現教師的努力預期能正向影響行為意願,因此讓教師感受使用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件容易的事,能增加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 願。教師需熟悉資訊科技的使用方法、擁有製作教材的經驗方能有效進行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要達到上述的目的,不是辦理一兩次的相關研習即 可,需要有系統性的規畫,並常期的實施,方能讓教師熟悉操作的技巧及 經驗。故建議教育當局或是學校相關單位,可以多開設相關的資訊融入教 學的實務結合課程,或舉辦教師增能研習,提升教師設計教材及使用資訊 科技的能力。

116

二、 形塑典範經驗並透過教學經驗分享以提升教師之教學品質

本研究發現績效預期能正向影響行為意願,易言之優良及有效的教 學方式能提升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願。透過經驗分享與實際 的演練,是提升教師教學品質最直接的方式,然而張瓊穗、翁婉慈(2006) 的研究指出教師能將資訊科技整合至課程,而能達到與人合作、分享者 僅占所有教師中之 2.7%,表示在目前現職教師中願意分享其教學經驗者 僅占少數比率。教育主管單位若能獎勵在此方面有卓越表現之國小教 師,並定期舉辦教學經驗分享與教學觀摩,透過經驗分享解決教師教學 現場問題,而教學觀摩亦可提昇教師教學的成效,增加教師使用資訊科 技融入教學的信心。此外,鼓勵教師發展多元的資訊融入教學課程,協 助教師研發及推廣數位化教學資源及教案,並大幅宣導教育部已規畫之 數立學習服務平台,提升教師使用共享資源的方法,必對教師使用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之意願有所助益。

三、 學校主管應善用學校氣氛提升教師使用意願

本研究之社會影響雖無法直接影響行為意願,但從研究中可看出不 同性別、不同年齡、教室資訊設備的充足與否及使用資訊科技之自願性 等不同背景之教師,對他人的看法或態度的感受有不同程度的感受而對 其 使 用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的 意 願 有 不 同 程 度 的 影 響 。 吳 采 蓉 、 楊 淑 晴 (2009)指出同儕採用風氣、主管支持等構面能直接或間接影響教 師採用資訊科技創新教學、一般教學創新行為或企業員工使用資訊科技 行為。故學校主管若能透過倡導激勵、團隊運作等方法,必能提升教師 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願。

四、 持續充實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育環境

本研究顯示促成環境能正向影響行為意願,故充實、便利的資訊設 備,才是影響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願的主要因素。200 年政府大

117

規模的全面補助各地國中小學校園之資訊設備,全國各地國中小的資訊 設備大幅提升,使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更加便利,增加國小教師 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願。但資訊科技是高科技產品,其生命週期 極短,更新與進步的速度相當快。若不持續更新與充實,一旦設備老舊,

很容易因為故障讓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遭遇困難,徒增教師教學的困擾。

因此,建議教育主管單位,應持續進行對資訊科技的投資,持續更新學 校的資訊科技軟硬體設備,確保師生能夠擁有較佳的資訊科技產品,便 於教師進行各種教學與學習活動,以提升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 意願。

貳、 對未來相關研究之建議 一、 研究主題方面

本研究以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 願,在研究時僅討論其解釋力及教師背景變項之干擾效果是否存在。建議 後續研究者在進行相關研究時,可針對干擾效果存在之背景變項做更深入 的分析與探討,作為相關研究的範疇。

二、 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的變項上除依變項與自變項外,尚有背景變項。尤以背景變項 的數目偏多,在分析時難免顯得雜亂無序,建議後續研究者具焦在更關鍵 之背景變項上並做更深入之探討與分析,發現更具影響力之因素,以便教 育主管當局或關注教育相關議題之學者專家可更清楚瞭解更深一層之影 響因素。

三、 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乃以南投縣之國小教師為研究標的,建議日後相 關之研究,可以擴及不同區域或不同層級之教師,以作區域性的比較或全 面性的瞭解。

118

四、 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以問卷作為調查工具,在信賴水準與抽樣誤差的基準下,產生 有限的問卷樣本數量,但教師的知覺可能會影響問卷調查的結果,建議可 增加實際訪談資料或使問卷的編製更加嚴僅,以深入了解問題之所在。

119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尹玫君(2001)。資訊融入國小各科教學的實施模式。載於九年一貫課程新 思維,195-209。臺北:翰林。

王全世(2000)。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的評估標準。資訊與 教育,77,36-47。

王俊明(1999)。問卷與量表的編製及分析方法。載於張至滿、王俊明編:

體育測驗與評價,139-158。臺北: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王秋錳(2004)。臺北市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創新行為與影 雙月刊,208,1-15。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 訊與教育,8 7,22-31。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 訊與教育雜誌,87,22-31。

余泰魁、余泰毅(2010)。影響科技媒介訓練系統使用者滿意度之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42,1-28。

吳 正 己、吳 秀 宜 (2001)。資 訊 融 入 教 學 賽 例 及 相 關 問 題 探 討 -以 社 會 科 為 例 。 民 國 100 年 5 月 18 日 , 取 自 http://www.ntnu.edu.tw/csd/kao/kao8/6issues /1-2.htm

吳正己、吳秀宜(2001):資訊融入教學實例及相關問題探討—以社會科為 例。載於資訊教育課程設計,163-17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吳明隆(2007)。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知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五南。

吳采蓉、楊淑晴(2009)。影響國小教師資訊融入教學創新行為結構模式之 建構暨結構模式性別恆等性之檢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

40(3),385-418。

吳遠輝、吳正己(2002)。網際網路的教學應用─以國小數學科為例。資訊與 教育,88, 21-27。

吳聲毅(2004)。建構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層級之預測模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120 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23-329,臺北。

李雪莉(2000)。教師運用資訊網路能力調查。天下雜誌 2000 教育特刊:海

汪美香、李佳璋(2009,12 月)。使用者對於數位學習系統接受度之研究-以臺南市政府員工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辦之第十五 屆資訊管理暨實務研討會,高雄。

林心慧、張雲豪(2009)。以UTAUT為基礎之消費者電子折價劵使用行為之 預測模式:直接與干擾效果。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2,1-26。

林志隆、王郁文(2006)南區國小初級資訊種子教師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關注之相關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4,107-146。

林博斌(2006)。行動電話用戶對號碼可攜性服務接受度之研究。國立高雄 研究。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5-65。

徐雅慧、房美玉(2004,11月)。個人特徵、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關係之 (上),552-557,北京。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 媒體,59,63-73。

121

教育實踐與研究,21,97-132。

張雅芳(2001)。資訊科技融入課程教學之系統化過程。小班教學通訊國中 篇,28,2008 年9 月27 日,取自http://class.eje.isst.edu.tw/small_info/28 /28.htm

張臺隆(2004)。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校長資訊素養與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情形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張銘志(2008)。以創新擴散理論分析RFID 系統的導入Apply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for Introducing RFID Systems—以鋼鐵廠為例。國立中 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鴻昌(2003)。員工對企業內部網路接受度之研究以中鋼為例。國立中山 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瓊穗、翁婉慈(2006)。臺北縣(市)國小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知能現況調 查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9(2),129~162。

教育部(1995)。國民教育法施行細則。

教育部(199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內容概要。2008 年10 月15 日,取 自http://www.edu.tw/information/infpln/bascont.htm

教育部(2009)。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科技素養自評系統實施計畫成果報告 摘要。

教育部(2009)。教育部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99 年 10 月 25 日,

取自 http://erp.pcc.gov.tw/

教育部(2010)。教育部各校基本資料庫檔案九十九學年度。民國 100 年 2 月 12 日,

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25760 陳玉婷、蔡立元(2009)從科技接受模式觀點探討資訊科技融入學習。臺南

科技大學學報,28,217-236。

陳育達(2001)。由使用者態度探討投資者對網路下單之接受度。國立中央 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陳怡辰(2007)。以計畫行為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知識分享。國立成功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香君(2004)。教師運用科技之相關因素探討。教育研究月刊,116,41-49。

122

陳瑞鴻(2006)。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意願之調查研究-以彰化縣為 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陳義汶(2008)。國中數學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調查研究。臺南女

陳義汶(2008)。國中數學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調查研究。臺南女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