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方法

要在眾多網頁中找尋網路霸凌的相關資料是非常艱鉅的任務,首先遇到的難 題是該從哪些網站找起,還有如何在網際網路中,尋找界定一個「網路霸凌」發 言,這些問題都讓研究變得困難棘手。礙於時間與經濟考量,我無法用地毯式的 方式囊括該網際網路中的每個社群網站,進行分析比對,因有些網路霸凌根據文 獻資料的指出,出現的場域在於密閉的社團空間,故透過現下網際網路使用者,

較常使用的社群團體中,選取作為代表。

G. Gerbner(1969)指出分析傳播媒介訊息反映文化現象概念,概念化的面向包 括: 1.是什麼(what is)-探討什麼被注意,及訊息內容呈現的密集頻率;2.強調什 麼(what is important)-探討什麼是被強調、重視的問題,即指標呈現了什麼重要、

相關脈絡;3.什麼傾向(what is right)-探討呈現的詮釋脈絡、傾向;4.什麼結構(what is related to what)-分析訊息內相互關係。

本研究所採取內容分析法探討網站內容真實與次級的資料分析(例如:網路霸 凌體驗)試圖呈現網路霸凌社會真實的一面,先使用實驗設計實施前測,再透過 質性資料蒐集網站內容,增加虛擬網路霸凌體驗網站的內容豐富性,由學生進行 模擬體驗後,透過學生情緒表情反應,透過編碼分析其反應,最後,再透過量表 進行後測,了解是否產生差異。

一、觀察法

觀察法(observation)是科學的研究方法中的一個步驟(謝安田,1983),為對人 們、事物及發生事件進行觀測,即觀察特定活動的運行以蒐集資訊。觀察法受觀 察員的影響較小,故對被觀察者的外在行為的觀察結果比較客觀(黃俊英,2003)。

(一)、採用觀察法的原因

本研究選擇觀察法的原因有三,本研究所探討的網路霸凌資訊內容是透過 網站中,網友與網友之間的互動與網頁中對他人不當言論、影片,導致他人 不愉快符合網路霸凌者,並以其資訊內容建置虛擬網路霸凌情境網站。

22

由於觀察法不問問題,可減少訪員對問題的理解不充份與措辭、語氣上的 不同而影響受訪者的答案,另一方面也可降低訪員與受訪者之間交互影響的 可能性。使用問卷調查時,受訪者通常有理由不願正確或毫無保留地提供資 訊,使用觀察法可克服這個問題。若觀察員本身並非訓練良好的高度客觀的 觀察者,也可以相機、錄音、錄影等方式來輔助,此乃研究者選擇觀察法的 理由之一。

觀察員只觀察以及記錄事實,被觀察者本身並不知道自己被觀察,一切行 為會如平常一般進行,所獲得的結果正確性較高。一般說來被觀察者一旦知 道自己正在被觀察,不論是有意或無意,行為可能會與平常表現不同,此乃 研究者選擇觀察法的理由之二。 

觀察法有時是獲得情報的唯一方法,有些事物無法由受訪者報告,例如:

人的音調或孩童的行為,由於很難問出所以然,只能利用觀察法來收集資 料,此乃研究者選擇觀察法的理由之三。

透過指示游標與肢體語言於網站體驗內容對體驗者網路霸凌態度作探 討,透過觀察紀錄並分析受試者於體驗網站內容之情形,為瞭解學童網路霸 凌之態度,透過軟體記錄分析學童,並將其眼球運動與肢體語言進行編碼討 論。

二、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亦稱為資訊分析(informational analysis)或 文獻分析(documentary analysis),是一種具有量化色彩的研究方法(王文科,

2001)。

研究資料的蒐集有直接與間接兩個途徑,直接的如觀察法(observation)、

訪問法(interview)、問卷(questionnaire)等;間接的是從現成的資料著手,

如從現有的相關文件(document)及檔案(archives)中蒐集所需資料。內容 分析法,是屬於間接途徑的一種,由大眾傳播研究中發展出來,最開始是美

23

國學者對報紙的分析,接下來擴充為電視、電影、廣播、演講、書籍、日記 等對語言的傳播,之後再擴及非語言的傳播(閻沁恒,1972)。

內容分析法是將質化的研究素材轉化為量化資料的一種方法,在傳播學界及 社會科學均有相當多的定義,不過總體說來,內容分析法是一種注重客觀、

系統的研究方法,定量描述傳播內容的一種方法(楊開煌,1998)。針對語句 或媒體的特殊屬性,抽取主題、詞語、人物角色等部分,作系統化和客觀化 的分析,以探尋內容背後的真正意圖。

本研究採用的是內容分析法中的定量研究部分(吳紹群,2002),說明如 下:

1、選取樣本

蒐集檢視網站相關資訊內容,是否有網路霸凌之情形,歸納出相關 類別:針對網站資訊內容有霸凌之部分,逐一標示記號,劃為相關意義之 單位,若也隱約相關或意義模糊,透過與指導教授討論,來做為劃記分 類參考,做為文本分析用。

2、制定類目

透過體驗網站由學生反應分析,將相關內容歸納歸類,進行探究。

此外在預定分析的研究樣本抽樣,不採量化內容分析的抽樣分類標準,

而是採用質性研究抽樣的標準,試圖選取「能夠提供深度,和多元社會 實況之廣度」的資料,是「有深度的立意抽樣」,意即「理論抽樣」的標 準進行研究樣本的選取的標準。

3、進行編碼、分析解說

面對繁複的資料時,需仰賴一套「編碼系統」來整理組織資料,撰 寫逐字稿的同時,特定的行為、思考方式、表情,會一再的重複出現,

而這些都有可能是繼續探究的線索。因此在完成資料蒐集後,開始分類 整理之前,建立編碼類別清單是資料分析的重要步驟。

24

第三節 實驗材料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