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1-62)

本章對於限制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TOC)及個案探討方法 之特性及構建要素作介紹,並於往後章節配合統計資料所找出的規劃 設計錯誤、價值機能不彰及欠缺使用效能之主要類型,以個案研究作 分析,輔以限制理論簡單的制度能量及價值提升之因果樹圖,來分析 公共工程如何提就相關制度來整合。

3-1 限制理論的基本思考分析架構

由 TOC 推論可對管理作持續性的改善,解決有關現有制度內外 部限制的問題的問題,提出了五大循環步驟如下:

一、 發覺制度發展受限制之阻礙資源:

制度發展限制代表該項限制對於整體目標的影響程度為最大,找 出制度更新發展限制之後,表示考慮的重點已經放在少數供應量不足 的限制項目上,而限制項目供應不足的程度,限制了整體更新制度的 產出。

二、 充分利用受限之資源:

限制項目確認後,接下來的問題是要如何歸納管理該限制項目,

而管理的方式為不讓限制項目有任何的浪費,因為一但浪費產生,將 造成整體公共現有制度更新的損失。

三、 非受限之資源方案或環節全力配合該受限之資源:

系統的成效是由限制所決定,其餘非限制項目對於制度成效影響 較不明顯,所以限制項目所需用到的資源,必須由非限制項目充分反 應,以確保制度發展的成效。

性成為另一個限制:

若原先的制度發展限制被打破之後,則必須再回到第一步驟,重 新開始新的循環動作。但注意勿使惰性成為制度發展的新限制如圖 3-1所示【13】。

圖 3-1 限制理論思考模式圖 資料來源:【14】

組織若為持續改善,必須有一基本的思考程序,就是以三問題之 處理程序:

(一) 要改變什麼(What to change)?

(二) 要改變成什麼(What to change to)?

(三) 如何引起改變(How to cause the change)?

該三個問題代表了TOC 的思考模式,即因果關係的邏輯,自問 題癥候起,以至細部行動計劃的執行的一連串問題解決與策略整合協 調。

要改變什麼? 現況樹

利用產生「不良限制資源」的現象,找出制度或整體組織背後所 隱藏的核心問題,但組織內之核心問題經常是無法解決的衝突,長期 或短期的衝突、集中或分散的衝突,故建立現況樹,將產生問題的各 困擾現象根據因果關係連結起來,以呈現整個問題全貌,並藉此找出 造成這些困擾現象發生的根源,再依據特定的判斷準則來確認關鍵問

1.指出系統限制

2.決定如何充分利用系 統限制

3.非限制配合上述決定 5.如果限制打破…

4.提升限制

題。如圖3-2所示。

圖 3-2 現況樹圖 資料來源:【15】

(二)要改變成什麼? 撥雲見日圖(衝突圖)以及未來狀態樹:

1. 以突顯問題中的衝突所在,並利用撥雲見日圖形法則的定 義,去激發任何可能解決之方案,並幫助執行者思考如何以 激發方案打破僵局、化解衝突。如圖3-3所示。

圖 3-3 撥雲見日圖 資料來源:【15】

不利因素

不利因素

核心問題

不利因素

不利因素

理想目標

需求 B 需求 A

激勵方案

必要條件 A

必要條件 B

圖 3-4 未來狀況樹圖 資料來源:【15】

(三)如何引起改變? 要件樹與轉變樹:

1. 確認執行激發方案所應具備的所有要件,列出之要件必然為 該方案之關鍵成功因素,繼而使用要件樹,尋找達成目標的 障礙或是評選後的方案背後潛藏的障礙,並設立中間目標,

針對各障礙、風險集思廣益,逐項提出對應的除障及避險的 措施。如圖3-5所示。

圖 3-5 必要條件樹 資料來源:【15】

2. 並根據現實的狀況與期望,提供一行動準則,也就是以轉變 樹幫助制度執行推廣者展開實際之各項步驟的方法,並以行 動達到改善,按部就班朝目標邁進。如圖3-6所示。

激勵方案

阻礙

中間目標

阻礙

阻礙

中間目標

阻礙 目標

必要條件

必要條件

解決方案

必要條件

圖 3-6 轉移樹圖 資料來源:【15】

管理就先要管重點,而何謂重點管理?在限制理論中,瓶頸產線 就是重點。也就是管理「任何和系統績效有關,而影響目標達成之限 制」,或「任何阻礙系統達到更高績效的事情」【14】。

3-2 限制理論的應用探討

國內企業界在某些領域上對於限制理論亦即有長期的應用及經 驗,研究方面的著作也有相當多的成就及案例的累積,不過此限制理 論於生產製造業之個案應用較為居多,對於營建業的論著,還是僅為 少數。

有關限制理論方面的研究有很多,整理如下:

林坤財(2000)研究以限制理論TOC為基礎,結合先進的電腦模擬 工具,如:FactoryPLAN、FactoryCAD、FactoryFLOW、ProModel等,

發 展 出 以 限制 理論 為 基 礎 ,用 於設 施 佈 置 規劃 (Facility Layout Planning) 設計與發展的四階段方法(Four Phase Method) 模型。

最終目標

中程目標

中程目標 中程目標

中程目標 行動

行動

行動

說明限制理論的定義、階段思考流程及應用情形,為了深入瞭解ERP 系統導入的情形與成功關鍵因素,嘗試利用「限制理論」方法,發展 一套「ERP系統成功導入的專案管理程序架構」,說明如何使用此研 究架構,有效管理ERP系統專案過程,確保專案的成功。探討利用限 制理論方法應用於ERP系統專案導入的可行性。對於不同導入模式與 企業環境的個案,再運用限制理論方法於ERP系統專案導入過程與結 果,是否會產生不同的變化。

張建新(2003)研究應用以限制理論為基礎之先進排成系統于連續 製程之研究,文中以限制理論為基礎之先進排程系統及未以限制理論 為基礎的先進排程系統,其在個案公司執行之結果及其績效的差異比 較。結果是一個含有瓶頸產線之鋼鐵製程,以限制理論為基礎之排程 法有明顯之排程績效。

另外在對導入APS時必須與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ce Planning,ERP) 系統整合之軟硬體架構,其導入方法與導入前應準 備之步驟亦詳加探討,並以個案公司為例,探討鋼鐵產業導入先進排 程系統的程序。

蔡坤佑(2000)的限制理論下建置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之關鍵 成功因素與導入架構,研究以限制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所提供 的企業流程思考工具及方法論檢視個案公司建置企業資源規劃系統 之導入流程及初步成效﹐並用以驗證以下之命題「實體限制背後皆根 源於某一政策限制」。而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之導入與建置之成敗或效 益將取決於企業組織系統_各個環節(如政策面、組織面、流程面)或各 項資源(如財務面、基礎建設)何者受限最大。進而再以限制理論之邏 輯思考工具推論各個限制因素背後隱含之核心問題,企業若未能思慮 核心問題所形成之瓶頸如何求解而即欲全面導入企業軟體,其成效將 遠不若預期。據此導出如個案公司之大型企業其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系 統之關鍵課題並以限制理論思考方法建議導入資源規劃系統之專案 管理架構。

陳美燕(2000)研究以限制理論探討知識管理組織的建立,應用限 制理論來建構學習型組織和知識管理制度,以現狀樹圖表達組織的現 況,歸納舊組織的核心問題,後再以撥雲見日圖尋求解決組織核心問 題的激勵方案,接著建構未來樹,歸納出有利因素作為實施激勵方案 的基石,然後再建構必要條件樹與轉換樹圖,針對實施的阻礙找出中 間目標及行動準則,以做為企業改造和尋求競爭優勢的方向。

綜合前面學者所提的關於限制理論的論文探討後,茲就其發表 人、年份、使用工具或方法、主要貢獻等,加以整理後,歸納於表3-1 以供參考。

表 3-1 限制理論應用領域相關文彙總表

序 發表人 年份 使用工具或方法 主要貢獻

1 林坤財 2000 電腦模擬工具

以產能限制資源為基礎的四階段設施規劃 方法,此四個階段為:

1. 空間規劃階段。

2. 資源投入階段。

3. 製造物流階段。

4. 動態模擬階段。

將更為系統化地應用限制理論在設施規劃 問題上。

2 蔡坤佑 2000 個案研究法

套裝軟體的導入與建置上,一發展下列目 標:(以管理為依歸)

1. 再次發展無獨立的ERP系統。

2. 以中繼目標取代策略目標- 不斷革命論。

3. 以漸進式建置與整體一次完成建置。

4. 發覺系統最弱的一環決定整體的最大績 效。

5. 促使領導階層與基層使用者的使用。

6. 幫助資訊部門與使用部門。

3 陳美燕 2000 限制理論

建構企業組織的各項TOC系統圖:

1. 企業組織的現況樹構建。

2. 企業組織的撥雲見日圖構建。

3. 企業組織未來樹構建。

4. 企業組織必要條件樹構建。

5. 企業組織轉變樹構建。

4 劉士豪 2001 限制理論

1. 設定正確的ERP 系統導入目標與範圍。

2. 快速、有效找出關鍵的「限制因素」。

3. 使企業具備解決問題的「決策分析」能 力。

4. 建立良好的「專案管理」能力。

5 張建新 2003 先進排程系統、企業資源規 劃

1. 先進排程系統之導入。

2. 導入先進排程系統之方法。

3. 以限制理論為基礎的先進排程系統績 效。

資料來源:本研究彙整

由以上的文獻所提,可以發現限制理論在營建工程制度上的應 用,幾乎是沒有相關的建立,其主要原因為未能找到適合的工具,以 至於營建工程雖有具備良好的施工方法及設計理念,但卻沒有良好的 配套措施加以改進公帑的浪費,因此本研究即突破此限制,將充分運 用限制理論的方法與概念,在營建工程的施工或是設計的規劃上,加 以制度化及實用化,使本研究得以更具價值與實用性。

3-3 本研究應用限制理論之流程

限制理論的應用,其本質注重在五個邏輯樹狀圖的連貫特性,但 在實務上,如”現況圖”是可以視現場狀況單獨靈活運用其中之ㄧ;或 是可以直接以”撥雲見日圖”設想激發方案,但是前提為核心問題是顯 而易見的,則方可略過現況分析做假設;但應用者亦可先拋棄前面的 各邏輯演變思考,單獨以”未來狀態樹”檢核某個案例的行動是否可以 順利達成所設定的目標,亦為可行的分析捷徑。故本研究將結合不同 的模式而將執行如圖 3-7 所應用的流程:

(階段性或一次達成)

(導入價值機制是否能達成組織目標)

?

(價值機制關鍵成功因素)

“組織 、 流程 、

技術"

(尋找阻礙關鍵成功因素之核心問題)

(激發改善方案)

(確認二階目標可達成)

?

(達成二階目標之關鍵因素) "規劃設計關鍵因素之關鍵因素"

圖 3-7 限制理論應用流程圖 資料來源:【13】

3-4 個案研究簡介

「個案研究」是一種邏輯性的導向思考過程,以尋求解決問題的 方法或途徑。個案研究一般歸屬於敘述性研究,亦即描述和形容某些 特殊事物和特徵的研究設計。

個案所描述的事件,與一般事件的說明顯然不同,因為個案所陳 述的事件不能憑空捏造,它必須是真實的資料,如果只是憑個人揣測 而撰寫的個案,則不能稱為「個案」,亦無研究價值。個案除了必須 務實外,每個個案都應該有一個或數個中心問題,這些問題可能相當 明晰,亦可能不很明顯,即所謂的「潛在問題」,必需經過研究分析 後才能顯示出來。因此,所謂個案,必是有問題的事件,所以有人把

「個案法」稱為「問題法」。另一方面,為了使研究者能提出解決問 題的可行方案,個案需要羅列解決問題約有關資料。一般而言,個案 內容只作客觀的描述,不作主觀的評論。

3-4-1 個案研究的特色

所謂個案,事實上就是一個事件的檔案,它包含有大量的資料,

既無一定的排列次序,也未必和待解決的問題都有關係。所以從事個 案研究的人員,必須自己去瞭解個案的事實狀況,蒐集重要的相關資 料,發掘可能的問題,發展可行的行動方案,進行分析比較並從中選 擇,以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一篇適合研究討論的個案,一般應具有以下幾項特性:

(一) 探討性:個案是許多相關事實的說明,它提供問題的狀況,

以待尋求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因此,從事個案研究先要掌 握事實,瞭解個案的整體狀況,以作為決策及解決問題的依 據。實際上,雖然個案曾提供研究者事實的狀況,但是它所 說明的事實非常有限,研究者在進行分析時,時常感到個案 所提供的事實不足,情報不夠充分,因此研究者仍然要努力 去蒐集有關的事實資料。研究者要探索事實、掌握事實、瞭 解事實,除了要對個案的現有資料進行分析,並蒐集衡量事 實,將事實分類,辨明事實之間的關係。

(二) 判斷性:每個個案都應該有一個或數個中心問題,個案中所 面臨的問題多為複雜的問題,所謂複雜的問題,即是「不易 被確定地說明」的問題。它的特色是;問題的定義不明確,

且重要的因素不易辨別,亦或即使辨認得出,這些因素也無 法衡量,或僅能粗略的衡量。最後,各因素間的關係經常不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1-6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