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數位化原住民農耕知識之策略

第二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於兩次田野調查中採用滾雪球取樣(snowball sampling),

共訪談 9 位宇老部落在地農民。宇老部落是以家戶為農業經營單位,

二、 土地適宜性分析(Landuse Suitability Analysis)

本研究利用土地適宜性分析,量化、歸納原住民農耕區位選取的知識。

三、 羅吉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

異於土地適宜性分析以整個部落為分析範圍,羅吉斯迴歸則以個別耕 為二分變數(dichotomous variable)的多元迴歸模型(Hosmer, Lemeshow and Sturdivant, 2013)。羅吉斯迴歸主要在探究依變數與一個或一組解釋 變數之間的關係,其模型統計並可進而預測事件發生的機率。

其數學原理簡述如下(Gujarati, 2011;王濟川、郭志剛,2004):

設𝑌𝑖為依變數,𝑌𝑖∈{0, 1};𝑃𝑖為事件發生的機率、1 − 𝑃𝑖為事件不發

將式 3.4 取自然對數(logit transformation),即可得羅吉斯迴歸之 公式,式 3.5。

Logit(p)=ln( 𝑃𝑖

1 − 𝑃𝑖)=Z=𝛼 + 𝛽1𝑋1+ +𝐵2𝑋2+ ⋯ +𝐵𝑛𝑋𝑛 (式 3.6) 羅吉斯迴歸之係數估計是採用最大概似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當係數估計值為正,表示事件比較有可能發生;當係數估計 值為負,表示事件比較可能不發生;係數估計值為 0,則表示該解釋變 數不影響事件的發生與否(Ayalew and Yamagishi, 2005)。

2.羅吉斯迴歸之應用

羅吉斯迴歸模型相對於其他模型、較不受嚴格假設的限制,又其 適合用於二元統計分析,而模型解釋上也相當簡單,因此廣泛應用於 崩塌潛勢的評估(Dai and Lee, 2002; Ayalew and Yamagishi, 2005)。其大 致的作法為:以崩塌發生與不發生為依變數,並結合數個可能造成崩 塌發生的因子為解釋變數,建立崩塌潛勢模型,以係數估計值解釋影 響因子與崩塌之關係,進而以模型預測崩塌潛勢之區位。

例如 Ayalew and Yamagishi(2005)以日本中部 Kakuda-Yahiko 山為 研究區域,運用羅吉斯迴歸建立崩塌潛勢模型。該研究以崩塌目錄中

是不相同的。前兩者是以網格單元(grid cells)為基礎建立模型;後者 則採用邊坡單元(slope units)作為分析單元。這兩種分析單元之差異 為:網格單元係將研究範圍劃分成面積固定的規則方形單元,各影響 因子配予每個網格一個數值,其優點為較易使用;而邊坡單元則是以 水文區域劃分研究範圍。因以地形細分,所以較具有地形的意義,每一 筆崩塌都可以對應於個別的邊坡、或由兩個邊坡單元組成的小流域。

從而,相較於網格單元,邊坡單元特別適合用於崩塌潛勢的調查(Van, Reichenbach, Guzzetti, Rossi and Poesen, 2009: 510)。

綜上所述,羅吉斯迴歸可用於建立崩塌潛勢模型,以解釋影響因

邊坡單元之劃分方式可參考 Xie, Esaki and Zhou(2004)的作法。其 定義邊坡單元為一個邊坡部分(one slope part)或集水區的左/右半邊,

因此可透過位向學上的集水區和水流線(drainage line)予以劃分,而 ArcGIS10.1 中的水文分析(Hydrology)模組可用以協助邊坡單元自動 化地產出。劃分方式如圖 3-2 所示,首先將數值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劃分集水區(圖 3-2b),集水區的輪廓線為山 稜線。再將原始的地形反轉(DEM 最大值-所有網格值)以得到反的 DEM,並以相同方式劃分集水區(圖 3-2b)。如此,新集水區的輪廓線 事實上為水流線。接著,結合正反 DEM 所得之集水區(圖 3-2a),即 可得到左右兩側邊坡單元。邊坡單元之最小面積應大於崩塌地之平均 面積,以減少同一筆崩塌地被劃分至不同邊坡單元之情形(陳樹群,

2012;Van et al., 200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章 數位化原住民農耕知識之策略

28

圖 3-2 邊坡單元劃分示意圖 (圖片來源:Xie et al., 2004) 2.解釋變數

至於解釋變數的選擇可分為主要與次要,以個別農耕地之條件為 主、其他崩塌影響因子為次。因個別農耕地之情況,如:農耕地之基本 特徵、耕作方式,為本研究主要欲探究的對象,所以期由模型中變數的 係數估計值正負號發掘農耕行為對於邊坡穩定之影響。然而,根據前 人研究可知,造成邊坡不穩定尚可能受到其他因素之影響,因此另外 挑選數個其他可能之崩塌影響因子作為補充。

3.模型檢驗

由於模型之優劣與分析結果具有密切的關係,因而,需採用下列 方法,進行模型適合度(goodness of fit)以及分析結果正確性之確認及 驗證。

(1)概似比檢定(likelihood ratio test)

概似比檢定經常用以決定模型中的解釋變數對於依變數是否有解 釋能力,公式如式 3.6:

G=(−2𝑙𝑛𝐿) − (−2𝑙𝑛𝐿0) (式 3.7)

其中,−2𝑙𝑛𝐿為最適擬合模型之−2對數概似值;−2𝑙𝑛𝐿0為僅含截 距項模型之−2對數概似值。

兩模型之−2對數概似值間的差值(G)即為模型卡方值(model chi-square)。當模型卡方值為顯著時,表示模型中的解釋變數對依變數具 有解釋力;當模型卡方值不顯著時,則表示模型的解釋變數不太具有

型中時,其模型卡方值的顯著性(王濟川、郭志剛,2004;Gujarati, 2011;

Hosmer et al., 2013)。 以 0.5 作為分割值(李嶸泰等人,2012;Gujarati, 2011: 149)。

表 3-2 分類誤差矩陣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可以更佳、更完整的描述分類的準確 度。其值域為 0.5 到 1.0,判別原則如下(Hosmer et al., 2013: 17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