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住民知識急待蒐集、彙整,將其保存並與現代科學結合應用(Byg, Theilade, Nielsen and Lund, 2012)。又原住民知識需特別強調其具有地方性,不能和 擁有它的人、他們所居住的土地、以及他們和土地與水發展出的關係分離 (吳俊賢,2009)。因此,儘管以文字的描述記錄原住民知識,有助於知識的 攜帶並永久保存,但可能會導致敘述與地方出現錯位的現象(Ellen and Harris, 2000)。除此之外,如何有效、可靠地萃取質性(qualitative)的原住民知識,

並與量化(quantitative)導向的科學知識整合與應用,亦是個難題(Close and Hall, 2006; Byg et al., 2012)。

為此,許多研究提出以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為基礎的解決方法或策略。GIS 可將原住民知識轉換成科學的型式,

以提供科學知識補充的洞見、自然資源管理的參考(Byg et al., 2012)。例如:

Close and Hall(2006)將空間資訊技術的使用視為原住民知識與科學知識之 間的空間資訊轉換中介,以地圖形式展現這兩種類型的知識,則決策者得 據以比較、整合,進而擬訂資源管理計畫。而 Aswani and Lauer(2006)以其 在大洋洲設計海洋保護區的經驗為例,說明 GIS 如何呈現當地漁民的生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2

知識以及漁獵行為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模型。這反映出 GIS 的儲存(store)、 取回(retrieve)、分析(analyze)、視覺化(visualize)功能,對於處理複雜 的社會和環境問題,給予更好的方案。

綜上所述,本研究嘗試設計一套數位化原住民農耕知識之策略,使原 住民農耕知識得以更有效率地整理、更具體地呈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以地理資訊系統為工具、土 地適宜性分析與羅吉斯迴歸為方法,設計適用於原住民農耕知識數位化的 策略。而此策略的具體目標包含原住民農耕知識蒐集、分析與展示三方面:

一、蒐集方面:採用合理尺度量化農耕知識,同時保存其獨特的空間特性,

以反映原住民觀點。

二、 分析方面:透過地理資訊系統與土地適宜性分析、羅吉斯迴歸的結合,

將以地理資料格式儲存之農耕知識資料,轉化成有意義的資訊。

三、 展示方面:視覺化原住民農耕知識,使具空間概念之農耕知識在呈現 上更為直觀、易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4

第三節 研究區域

為探究原住民傳統農耕知識,本研究選擇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溪流域周 邊的宇老部落與石磊部落(圖 1-1 橘框與紫框)作為研究區域。宇老與石磊 部落位於高度 500~1600 公尺的高山陡峭地形,皆為馬里光(Mrqwang)群 的泰雅族部落。部落的族人傳承數代長年居住於此,並以農業為部落的主 要產業。因受到政府政策與市場經濟影響,農作物以高山蔬菜與果樹為主 (何欣芳,2011)。

宇老與石磊兩部落的地理位置雖然鄰近,但不論在細部的地形上或農 耕地的分布上都存在著些許差異。如宇老部落的地形較為平緩(底圖陰影 較少),農耕地亦順著部落的緩坡面散布其上;而石磊部落的地形則明顯的 陡峭許多(底圖陰影多且密),且農耕地的分布也比較靠近山頂的位置。緣 此,選擇此兩部落以為相互對照。

圖 1-1 研究區域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章節安排

第一章引出研究動機與目的,闡述本研究之主旨為建立一套適用於數 位化原住民農耕知識的策略,並且選定研究區域──新竹縣尖石鄉的宇老 部落與石磊部落作為探討對象。

第二章為文獻回顧。先從對原住民知識的認識、及對研究區域的農耕 發展脈絡的梳理兩個主軸,交織尖石泰雅族的農耕知識。次回顧地理資訊 系統於原住民知識之應用,以為數位化原住民農耕知識方法上的參考。

第三章以前章文獻回顧為基礎,提出一套數位化原住民農耕知識的策 略。由策略的組成成分、運作流程建構出策略的整體架構,再針對農耕知識 不同的探究面向,搭配合適之研究方法,作為策略操作之核心。此章所擬定 之數位化原住民農耕知識策略即為本研究之重點。

第四章以尖石泰雅族部落為例,測試數位化原住民農耕知識策略的可 行性。此章為彰顯策略運作之過程與環節,因而按策略所設定之步驟呈現 研究成果。

第五章則討論數位化原住民農耕知識策略,在執行前、中、後值得關注 之細節與發現,以及應用地理資訊系統於原住民農耕知識數位化上所可能 引發之缺失與限制。

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以尖石泰雅族部落之案例檢視本研究建立之數 位化原住民農耕知識策略,是否得以滿足第一章設定之研究目的。並且探 究此策略合適應用之處。此外,從策略的整體架構發掘未來之研究方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體研究(官大偉,2013)。這也就是原住民知識(Indigenous Knowledge, IK)

興起的原因。

與 原 住 民 知 識 相 關 的 詞 彙 繁 多 , 如 : 傳 統 生 態 知 識 (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TEK)、在地生態知識(Local Ecological Knowledge, LEK)。雖然這些詞彙著重的面向有所差異,但它們的涵義仍有許多重疊之

Susan, 2007)。所以原住民知識在資源使用地實踐上,具有歷史延續的社會 屬性(Berkes, 1999)。

事實上,原住民知識與西方科學知識以平行地方式發展,但原住民知 識在歷史上被邊緣化,直到 1992 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作成「里約宣言」

(Rio Declarat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時,其重要性才終於受 到揭示。里約宣言第 22 項原則指出「原住民與他們的社群、以及其他在地 群體的知識與傳統慣習,對於環境治理與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各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