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社群發展跨領域合作實踐學校本位課程之發展。因此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建構校訂必修課程方案。

(二)探究校訂必修課程發展的理念與歷程。

(三)評估校訂必修課程實施的可能成效、困難與準備途徑。

貳、研究問題

茲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提出以下研究問題:

(一)十二年國教課綱之校訂必修課程的理念及規範為何?星光高中據此發展出怎 樣的校訂必修課程方案?

(二)校訂必修擺接風華課程方案之設計背景、動機與目標為何?考量哪些層面?

(三)校訂必修擺接風華課程發展歷程為何?課程、教學、評量如何實施?

(四)校訂必修課程方案目前成效為何?面臨的困難與挑戰為何?可能調整之策略為 何?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採用參與式行動研究方式進行探究。行動研究是結合

「行動」和「研究」,透過實務工作者的實際行動與研究結合,鼓勵實務工作者 採取質疑研究和批判的態度,在實務行動過程中進行反思,以改進實務工作,增 加對實務工作的理解,並改善實務工作情境(蔡清田,2013)。研究者實際參與 教師社群並觀察社群的運作情形,透過社群活動直接與間接觀察、訪談社群成 員、研究者反思札記,蒐集社群進行課程發展之相關文件,進行文件分析及探 究。

壹、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一、學校基本資料

(一)學校歷史

星光高中創校迄今 27 年,位於「雙河」,新店溪和大漢溪之間,以及「山環」, 四十張山與清水山塊的包圍中。該校校地廣大,面積約 5.5152 公頃,除了有嶄新 建築大樓作為學生教室及教師辦公室之外,學校後方有四十張山作為後山的生態 教學區,園區中有豐富植栽與生態,具備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亦為雙和區第一所

4

5

研究者為國文科教師,於 104 年參與跨科綠園教案分享,並於 105 學年 度加入「擺接風華」教師社群擔任課程設計及參與者。社群成立目的在透過 社群共備,建構星光高中校訂必修課程,且此社群為跨學科組合,因此在共 備過程中有許多困難與挑戰,因此觸發研究者想探究校訂必修課程如何透過 社群合作凝聚共識,進一步能建構出課程方案,而當觸及到教學實施時又需 要哪些解決策略?面對十二年國教的重大變革,如何在學校中轉化實踐。

貳、資料蒐集方法 一、文件分析

研究者實際參與教師社群共備並觀察社群的運作情形,透過社群活動直接與 間接觀察、訪談社群成員、研究者反思札記,蒐集社群進行課程發展之相關文 件,進行文件分析及探究。再者,筆者也應研究需要,參與星光高中 107 新課綱 課程發展領域召集小組的工作會議,並蒐集學校總體課程地圖相關之課程發展文 件並進行資料整理與分析。上述文件包括:歷年課程方案 工作小組會議記錄 二、焦點座談

學者陳向明(2002:289)指出:「焦點團體座談除了可以作為研究對象,還可 以在一集體的環境中調動參與者一起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思考。由於參與者是一個 群體,研究者可以充分利用群體成員之間的互動關係,對問題進行較深入的探 討,通過相互補充糾正討論內容更具深度和廣度」。藉由焦點座談了解學生對於 課程方案的建議與看法,透過半結構式的訪談,瞭解學校推動校訂必修課程之發 展歷程以及所遭遇的困境。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課程建議,並進行滾動式修 正,以期從校訂課程之策劃研發,發展有效的校本課程模式,擘劃校訂必修課程 地圖。

三、訪談法

先由研究者擬出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半結構式是指訪談者對訪談的結構有 一定的控制,同時也鼓勵受訪者參與,陳述個人意見(陳向明,2002),以獲取更 多社群教師針對課程設計的回饋,據此作為課程方案的實施評估。在訪談前事先 得到受訪者的同意,針對社群中各學科有意願之教師進行訪談,並透過錄音存

6

檔,最後進行編碼整理。

表 2

資料編號對照表

參、研究步驟 本研究是在實務過程中發現問題,透過文獻分析、文件蒐集、社群參與等發 展課程方案,並透過學生焦點座談及教師半結構式的個別訪談,進行課程方案的 實施評估,最後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資料來源 資料編號 說明

學生焦點座談紀錄 焦-1060620S1 指學生 S1 在 106 年 6 月 20 日的焦點座談中學生 的回饋或對談

社群教師訪談紀錄 訪-1060620T1 指教師 T1 在 106 年 6 月 的個別訪談中的回饋或 對談

7

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