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方法及步驟
第六節 研究步驟
本主題探討採取下列步驟進行,工作內容如表 3-15。
1. 蒐集並彙整國內外資料並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以確認編碼內容。
2. 函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協助下載「全國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服務資訊管 理系統」,並針對 103-105 年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開案及不開案之個案進行初 步人口學資料描述統計分析,以了解服務對象的基礎樣態。
3. 依據 103-105 年開案人數的性別變項進行卡方檢定,發現無顯著差異(p = .972),
故直接將 105 年度開案的人數(N=4,353)設為母群,並依照結案原因 12 和 14 依比例進行第一階段穩定就業組 200 人的抽樣。結案原因 12 的定義為進入 一般性就業職場(含自行就業/創業),穩定就業三個月以上,不需穩定就業 後服務;結案原因 14 的定義為進入一般性就業職場(含自行就業/創業),穩 定就業三個月以上,依需求協助連結資源,確認接受穩定就業後服務。 4. 穩定就業組依照下列原則抽取穩定就業組的 200 人(男性 100 人、女性 100
人):(1)依據結案原因 12(N=925)與 14(N=43)的比例抽取(約 96:4);
和(2)障礙類別重新以功能限制為導向分為四大類,並依據此四類障別的比 例抽取研究樣本。4 大類分別為 A.感官障礙類(如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聲音 或語言機能障礙、平衡機能障礙)、B.肢體障礙類(如肢體障礙、重要器官失 去功能、罕見疾病)、C.認知障礙類(如智能障礙、自閉症、慢性精神病患、
頑性難治型癲癇症、失智症)及 D.多重障礙類(如多重障礙、合併 2 類以上 障礙類別)。障礙類別 A:B:C:D=16:14:63:7。順利抽取出穩定就業組 的 200 人(男性 100 人、女性 100 人)。
5. 第二階段再以配對的方式抽選出非穩定就業組 200 人。配對的方式依序如下:
配對穩定就業組的(1)性別、(2)開案日期:誤差容許為±7 天、及(3)障 別(先相同四大類別,再相同診斷;若無法有相同診斷者,則跳過重抽)。另 進行 105 年全國六都及非六都區域的卡方檢定,結果顯示沒有顯著差異(p
= .165),因此不將區域別列入配對的條件中。最後抽取出非穩定就業組的 182 人(男性 93 人、女性 89 人)。
6. 查詢「全國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服務資訊管理系統」,檢視所抽選之 382 位個案的質性與量性資料,並依據編碼表編碼。
7. 依編碼內容進行樣本個案的就業現況與困難分析,包括這些個案在接受職業重 建服務歷程所使用的資源和支持、接受服務的時程等。並檢視不同性別身心障 礙者接受職業重建服務是否有差異,以及這些因素與穩定就業的關聯。
8. 定期召開專家諮詢會議,就文獻回顧、編碼表內容及後續內容分析的交叉比對 進行討論,並依專家建議進行修正。
9. 撰寫期末報告。
106 年度主題探討工作內容
月份 工作內容
106/01 內部工作人員分工
相關文獻蒐集與回顧 106/02 相關文獻蒐集與回顧
先完成勞動部勞動力「全國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個案服務資訊管理 系統」103-105 年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開案及不開案之相關資料索 取
第一次專家諮詢會議 106/03 相關文獻蒐集與回顧
103-105 年職業重建個案管理員開案及不開案之個案進行初步分析 106/04 持續分析資料
相關文獻蒐集與回顧 106/05 第二次專家諮詢會議
相關文獻蒐集與回顧
完成主題探討期初報告,106 年 5 月 10 日前繳交 106/06 相關文獻蒐集與回顧
針對專家建議的編碼表進行編碼者間信度分析
進行樣本抽樣與配對,預計 400 人,實際配對出 382 人 106/07 進行編碼工作及文本內容分析
106/08 進行編碼工作及文本內容分析 106/09 量性資料統計分析
期中報告的初步結論撰寫
106/10 完成主題探討期中報告,106 年 11 月 10 日前繳交 106/11 第三次專家諮詢會議
期末報告的初步結論撰寫
106/12 第四次專家諮詢會議完成主題探討期末報告,107 年 1 月 10 日前 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