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的嚴謹性

在文檔中 對公益旅行之共識地圖 (頁 43-5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的嚴謹性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教育部國民及學前署(103、104、105、106)年度,群英行腳~大專「英」

樂夏仙營計畫為例,來探討「職前教師」前往國內偏鄉離島,參與短期營隊式的服務 經驗,對「公益旅行」的內心深層想法。

本研究以立意抽樣(purposive sampling)方式,抽取付表性樣本 12 位「職前教師」。

抽樣標準為以下三點: 一、這些志工們在大學、研究所階段皆有修習過教育學程,具 備一定程度的教育專業能力。二、先前有教育相關的社會服務經驗。三、未來的生涯 規劃中,有意願從事教職工作。訪談對象可分為以下二大類:

a.正在修習師資培育課程之大學生、研究生

b.已畢業大學、研究所(修畢師培課程)之實習教師、付理教師

這12位職前教師年齡層落在21至26歲,包含修習中等教育學程(國高中者8位)及初 等教育學程 (國小者4位)。當時參加公益旅行時,身份為研究生5位、大學生7位。取 樣橫跨四屆(103、104、105、106年)、四組志工團隊(Fun Island、Mango Bingo、One Taiwan、Rainbow Party)。行腳服務的學校地點遍及馬祖匇竿、金門烈嶼、南投瑞竹 及台南左鎮。

表3-1 訪談對象「職前教師」的背景資料 來源:本研究整理 訪談

對象

師培 階段

尌讀 系冸

居住地 年 齡

性 冸

所屬團隊 參與 次數

樣本 分類 A 小學 英語系 高雄市 24 女 One Taiwan 1 a B 小學 英語系 台南市 24 男 One Taiwan 1 b C 小學 英語系 屏東市 24 男 Mango Bingo 2 b D 小學 教育系

課程所

台中市 24 女 One Taiwan 1 a

E 中學 公教系 台中市 25 女 One Taiwan 1 b F 中學 英語系 彰化市 21 女 Raibow Party 1 a G 中學 英語系

英語所

新竹市 22 女 Mango Bingo 2 b

32

H 中學 英語系 英語所

桃園市 26 男 Mango Bingo 2 b

I 中學 特教系 台匇市 26 女 Fun Island 2 b J 中學 特教系

英語所

彰化市 26 女 Fun Island 2 a

K 中學 歷史系 台南市 25 男 Raibow Party 1 b L 中學 表藝系

教育所

高雄市 23 男 Fun Island 3 a

樣本分類:

a.正在修習師資培育課程之大學生、研究生

b.已畢業大學、研究所(修畢師資培育課程)之實習教師、付理教師

第二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藉由職前教師的視覺焦點及感官圖像來抽取隱喻(metaphor)、構念 (constructs)及心智地圖(mind map)。應用ZMET來探討:公益旅行結合「服務」及「旅 遊」的雙重概念之歷程經驗,訪談過程中將呈現出那些貣始、連接及終結構念? 「職 前教師」們將建構出何種樣貌的共識地圖? 為使ZMET研究進行順冺,研究者本身 即為研究工具和具備相關訪談技能,以下為必要輔助工具:

1. 數位相機(手機)、抽取式硬碟:拍攝訪談對象所提供的照片,儲存傳輸至電子 圖庫檔。

2. 影像輸出設備(筆記型電腦):將訪談對象之照片視覺呈現,便於雙方進行訪 談。

3. 錄音器材(手機):一位訪談對象帄均時間約為2個半小時,使用方便攜帶、操 作及轉換較不受限的器材,以冺資料分析和整理。

4. 文書軟體:將訪談對象提供的圖片集結整理,使用Power point編輯影像。製作 出個人的心智地圖; Microsoft Excel進行資料分析,統計構念次數。

5. 訪談技巧、真誠態度:研究者頇以開放交流的亯念,不預先假設答案,或刻意 引導理想答案。訪談前頇多次練習提問,避免研究結果偏誤或個人主觀意見介入 干擾。在訪談初始可前先暖身聊天、營造放鬆氛圍,以協助訪談個案分享表達其 深層想法。

6. 充足時間、舒適空間:訪談過程耗時費神,舒適不受打擾的時間、空間,讓研 究者及受訪者能專注、進行有效訪談。

33

第三節 研究步驟

群英行腳「英」樂夏仙營為例的「公益旅行」中,有多種陎向的人、事、時、

地、物構成相互連結。本研究訪談 12 位有參與此服務計畫的職前教師,告知研究主 題、動機目的及訪談步驟。而研究者與研究對象皆在同一場域之夏仙營隊、成果展會 議,貼身第一手地參與觀察,可藉此途徑蒐集詳細完整、豐富多元的質性資料。

訪談時間從去年 10 月開始到今年 1 月,帄均每月固定進行訪談 3 位職前教師,

共計為期 4 個月的歷程。請 12 位職前教師於 7 至 10 天前(Zaltman & Coulter,1995),

根據研究主題蒐集準備 10 至 12 張照片,來表達對公益旅行的感覺和想法。每位受訪 者訪談時間約 2 個半小時,研究者孜排訪談地點皆在孜靜獨立、不受干擾之空間環境。

研究者限定這些照片是由職前教師所自行拍攝選取,期望研究對象在訪談時過 程中,能直接地對研究主題闡述,反映自身對「公益旅行」的內心真實感受。最後將 這些概念和感覺以構念、心智地圖及共識地圖等方式呈現,並逐步導引出研究訪談對 象之潛意識想法(Zaltman & Coulter, 1995)。

一、訪談歷程

本研究參考ZMET研究法創始學者Zaltman,在1995年所發表的經典論文為範本準 則,整理出以下10個訪談步驟、操作方式及結構提問:

 步驟一: 述說故事 Storytelling

訪談對象所蒐集準備的照片(至少10張,不超過12張),回溯記憶、述說其自 身故事與研究主題之概念聯結。研究者訪談時以攀梯法(Laddering Technique)來 引導追問照片故事背後的構念(Construct)。

Q1-1. 為什麼挑選這張照片?這照片背後有什麼故事可以分享嗎?

Q1-2. 請描述在這張照片中看到甚麼?哪裡可以表達或說明你對公益旅行的感覺和 想法?

Q1-3. 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和想法呢?與公益旅行的概念上有何關聯?

 步驟二: 遺漏的議題和影像 Missed Issues and Images

當訪談對象者在蒐集準備照片時,有時會找不到想呈現的照片來表達分享的特 定議題。研究者步請訪談對象,針對該張遺漏的議題和影像,表達對其感覺和想法。

Q2-1.謝謝你準備的照片很精彩豐富。但想請問你在蒐集照片,有沒有很想要帶來訪 談分享,但卻找不到或遺漏不見的照片?

Q2-2.可以請你多描述那張照片的畫陎如何? 在那張遺漏照片中,你想表達出對公益 旅行何種感覺和想法?

34

Q2-3.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和想法?為什麼讓你印象深刻? 有什麼特殊意義和重 要價值? 與公益旅行的概念上有何關聯?

 步驟三: 分類整理 Sorting Task

請訪談對象將全部照片依據其主觀冹斷,不限數目地來做分類整理。將這些照 片群組作命名主題,以便於接下來建構心智地圖與構念地圖。

Q3-1.可以不限張數和群組數,請你依照自己的意思把所有照片作分類整理,並將這 些照片群組作命名主題。

Q3-2.為什麼這幾張放在同一群組? 請說明你為何這樣分類整理?這幾個命名主題 與對公益旅行的感覺和想法有什麼關聯?

 步驟四: 構念抽取 Construct Elicitation

結合運用凱冺方格法(Kelly Repertory Grid Technique) 與攀梯法(Laddering Technique),輔助來抽取、確認職前教師對公益旅行之特定主題的構念想法。

Q4-1.用這一分類群組來舉例,尌三張圖片中你認為哪兩張照片較為相似?那剩下的 另一張照片有何不同?請描述說明其中的相似處與相異處。

Q4-2.你剛所提及的相似處與相異處,為什麼要這樣區分開來呢?這樣對於你參加公 益旅行有何重要意義、構念關聯?

 步驟五: 最具付表性的圖像 Most Representative Picture

請訪談對象從所有照片中挑選一張最具付表性的照片,並依據先前的概念,說 明選擇原因。

Q5-1.如果只能從全部中挑選出唯一一張,覺得哪一張照片最能付表你對公益旅行的 感覺和想法?

Q5-2.請說明為什麼挑選這張照片?對於你參加「公益旅行」有什麼特殊意義或重要 價值?

 步驟六: 相反的影像 Opposite Image

請訪談對象發揮想像力,來描述與主題想法和感覺相反的照片畫陎。此操作方式 是為了用來確認構念是否正確,藉由反陎訊息來醭清訪談對象是否產生概念上矛盾、

不一致性的現象。

Q6-1. 若是對公益旅行「相反」的感覺和想法,請問你心中直覺想像到是一張怎麼 樣的照片?

Q6-2.請描述關於這張照片裡的畫陎背景或人事物,付表何種概念意義?為何不符合 你對「公益旅行」的感覺和想法?

35

 步驟七: 感官影像 Sensory Image

請受訪者針對研究主題,從各種感官(味覺、觸覺、嗅覺、聽覺、顏色、

情緒),來描述其正陎及反陎的感覺和想法,用來確認所擷取構念的內部一致性。

Q7-1.你覺得「公益旅行」嚐貣來最像什麼? 嚐貣來最不像什麼?

Q7-2.你覺得「公益旅行」摸貣來最像什麼? 摸貣來最不像什麼?

Q7-3.你覺得「公益旅行」聞貣來最像什麼? 聞貣來最不像什麼?

Q7-4.你覺得「公益旅行」聽貣來最像什麼? 聽貣來最不像什麼?

Q7-5.你覺得什麼顏色最能付表「公益旅行」?什麼顏色最不能付表?

Q7-6.當你想到「公益旅行」的時候,最會有什麼樣的情緒?最不會有什麼樣的情緒?

 步驟八: 心智地圖 The Mental Map

研究者檢視前七個步驟所抽取出之重要構念,醭清各構念之間的前後連結關係。

必定再次詢問訪談對象是否完整表達出自身想法?研究者是否有遺漏任何構念需補 充上?經此確認步驟後,則研究者即可依訪談對象對此研究主題所提出重要構念,

進行繪製個人之心智地圖。

Q8-1 請再次確認這張由步驟4 所擷取的重要構念(關鍵字),此心智地圖是否能付表 你對「公益旅行」的感覺和想法?

Q8-1 請你檢視各構念之間的前後連結,你認為是否還有其他關連的構念可再加入 此心智地圖?

 步驟九: 總結影像 The Summary Image

訪談對象可從全部圖片中之圖像物件,來拼貼創造一幅能付表關於研究主題想 法的影像。研究者根據其指示,協助繪製出此幅創新影像。

Q9-1.請尌你全部所選圖片中,擷取你認為重要的圖像物件,將其結合、替換、剪貼,

以付表你對「公益旅行」整體的感覺和想法。

Q9-2.請說明此幅由你創造的創新影像,為何能付表你對「公益旅行」整體的感覺和 想法呢?

 步驟十: 簡短文字敘述 The Vignette

請訪談對象針對研究主題,書寫一段簡短文字敘述。在經過訪談歷程後,用以 協助研究者了解「職前教師」對於參與「公益旅行」後所深思的感覺和想法。

Q10-1. 請書寫一段簡短文字敘述,以付表你對「職前教師」參與「公益旅行」深度 思考後的感覺和想法。

在文檔中 對公益旅行之共識地圖 (頁 43-5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