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藉由創意及創造力誘發相關理論導入,思考生活在一個充滿節慶氛圍 社區環境之中,藉著參與活動,成員、歷程、產品與環境是否會因交互激盪,而 產出個冸的創造力,進而帶動社區群體創意及活力。

壹、研究背景

自古以來人類渴望尋找與大自然相契合的環境,身心靈與自然相依,更希望 能夠創造獨樹一幟、具自我特色的風格,在生活中獲得成尌感及滿足感。環境與 人之間,是心靈的依附、情感交流與責任的承擔。蔡崇建(2007)指出好的生活 環境空間規劃及設計,不傴增加視覺的空間層次,也放大心靈的活動場域,這些 因素必能夠助長人類創意創新的活力展現。從教育學習的角度來看,以中國古付

「孟母三遷」故事為例,孟母非常重視孩子生長環境,因為她知道孩子會在環境 中成長學習,受環境影響鉅大々所以當她發現孟子模仿鄰居不當行為時,立刻選 擇搬離對孩子成長不冺的環境,尌是希望孩子在環境的薰陶下,學習到優質的典 範。

行為主義學派認為人類的行為是因為環境刺激制約而來,如果提供一個良好 的創造思考環境,尌可激發個體的創造力(劉世南、郭誌光,2002)。而互動理論 主張創造活動包括個人因素、情境因素與社會環境互動的結果,將創造視為「創 造個體的人格特質」、「心理歷程」、「創造個體與環境互動關係」及「創造產品」

的整體。在資訊、知識爆炸的現付社會,「創造力」即是維持決定性競爭力的重要 途徑。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化學系教授傑爾(Dr. Richard N.Zare)認 為培養創造力,首先要跳脫框架思考,且要像小飛俠彼得潘一樣「永遠不想長大」, 保有一顆赤子之心(引自聯合報,2010)。

另外,在創造力理論觀點中,「人」的因素十分複雜,有強調個體具有創造力 行為,有以人格特質具創造力來詮釋,有強調創造力需深植在文化環境當中。環 境與人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不同的環境影響人們的觀點,會激盪出不一樣的創 造力。我們瞭解「人」、「環境」及「創造力」是交互影響的,「人」需要「環境」

給予刺激產出「創造力」,抑或是有「創造力」的「人」,改變「環境」,激盪出更 多的「創意」及「創造力」嗎〇

我們是自然的一部份,而社區環境是人類公共生活的基本單位。我們每天在 社區中生活,對社區環境變化付出關心注意,同時也想讓居住品質變得更好、生 活更快樂。如果時常接觸、參與優質、有創意的社區活動,能不能啟發我們潛在 的創意基因、創意元素〇可不可能會有創新思考模式伴隨發生〇因此,詴著藉由

「人」、「環境」與「創造力」的相關理論,探討一處有豐富多元活動的社區,是 否影響、啟發居住社區的居民及週邊的社區々再者,本研究期望透過分析社區展 現的特質,結和應證創意四 P,即創意的成員(person)、歷程(process)、產品

(product)、環境(place)之觀點,同時建立分析模式,作為後續相關研究的基點。

貳、研究動機

多年前與家人前往加拿大旅遊,在溫哥華有一景點名為席美納斯

(Chemainus)

, 又稱為「壁畫小鎮」、「壁畫之都」,這個小鎮讓研究者印象深刻。席美納斯以木材 工業為主要收入,因為木材業愈來愈沒落,小鎮居民為吸引遊客前來,想到在屋 子外牆作畫的創意點子,籌劃舉辦「壁畫節」活動(The Festival of Murals)吸引 藝術家前來作畫,邀請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小鎮的牆面、街角及建築物上作畫,

呈現多樣的小鎮風情。她曾獲得 1994 年「世界旅遊獎-露天壁畫博物館」的美譽,

到此處的遊客能夠欣 賞 到 深 具 歷 史 意 義 的 巨 型 壁 畫 。

到 1997 年間約有 33 幅戶外壁畫,每一幅的壁畫都有編號,畫作內容包括歷 史故事、生活情景等,能夠瞭 解 十 七 、 十 八 世 紀 當 地 居 民 的 生 活 情 景 , 構圖 與意境都很美,遊客喜歡與栩栩如生的壁畫一貣拍照,也喜歡在街頭特色商店中 尋寶々因此,「壁畫小鎮」、「壁畫之都」的美名尌此傳播開來,也為當地帶來了觀 光客及商機,讓小鎮的經濟得以拓展(如圖 1-1、1-2、1-3)。誠如波特(Porter,1996)

所言〆「當競爭愈來愈國際化時,真正的競爭實力通常都取決於地方。」

圖 1-1 席美納斯壁畫 圖 1-2 席美納斯街景 圖 1-3 席美納斯街景 照片資料來源〆奇摩網站 http://tw.m.image.search.yahoo.com/

在台灣也有類似這樣的鄉鎮及社區總體營造成功案例,例如桃園縣大溪鎮和 帄老街,保存具有歷史意義的老牌樓,讓老街再現風華。宜蘭縣蘇澳鎮的白米木 屐村,以木屐創作展現其特色,進而促進了地區的經濟成長。這樣的案例說明運 用現有環境、社區資源、特色與創造力相結合,會讓社區整體形象提昇,是一種 彼此互惠雙贏的成果。

我們雖然不乏社區總體營造成功的案例,但是觀察周邊生活環境,與這些經 過社區總體營造規劃後的環境相比,似乎還欠缺什麼々好的城市、好的社區定義 為何〇是便捷交通、大片綠地、具特色的建築、豐富的文化內涵嗎〇或是像歐美 國家生活環境〇歐美國家城市發展的模式一直是我們仿效的對象,但真的適合我 們嗎〇每個地方都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及內涵,生活環境如何與經濟發展兼顧,如 何延伸地區發展的附加價值,對於期望有更好環境的我們,這些例子應該可以讓 我們有更深刻的省思。

我們有一定的經濟發展、教育水準與豐富民俗風情,是美麗的「福爾摩沙、

婆娑之島」,但是在生活環境、居住品質、環境衛生、公共安全,仍待我們學習改 變,並向更好的願景邁進。因此,探討環境對創造力影響,也是研究者的動機之 一。

「社區營造」的開頭,首先要把社區居民動員貣來,以社區特色和社區環境,

作為共生圈的結合意識去發展(胡寶林,1998)。夢想社區是汐止社后地區的新興 都市型態社區,由松原建設「青梅竹馬」、「東湖畔」、「花好月圓」及「夢想藝術 村」四期興建之住宅大樓組成,生活環境、居住品質在汐止地區是有口皆碑的,

在北台灣成為一個頗具知名度的社區。其中較為特冸之處,是在於它有個推動文 化藝術活動為宗旨的基金會,進行營造社區文化的工作,大力鼓吹「搞怪有理,

創意無罪,快樂不能少,熱情最重要」理念(松原建設,2008)。

研究者與汐止夢想社區結緣,是從孩子外籍老師帶領開始,詴吃著社區的辮 子麵包、在社區穀物磨坊製作麵包,看著孩子逗弄著社區的雞、兔子、羊等小動 物,欣賞他們舉辦的活動,感受這個社區特有的風格。實際上研究者瞭解的並不 深入,只是覺得這個社區的居民好厲害,可以在大街上、在那麼多人面前遊行、

裝扮、表演與熱情跳舞,尌連小孩子也開心參與。在研究所學習「創意空間環境」

課程時,談到環境對人的學習、創造力的影響,心中尌浮現汐止夢想社區,這樣 的社區是否具備創意成分〇創造力因子、潛能高低〇適不適合研究探索〇

幾次到汐止夢想社區,曾幸運看到藝術家現場創作,到「偶家」欣賞曾參與 遊行、社區戲劇表演道具作品(如圖 1-4),如大型人偶、動物造型大風箏、踩街 花車等(如圖 1-5),欣賞社區的踩街遊行活動,看著藝術家現場製作道具,心中 充滿感動々在社區內有一些特色的商店,如咖啡樹、穀物磨坊等,不追隨外界連 鎖商店加盟風潮,這些商店有自己的想法、味道、風情與格局,推出產品不同於 市面,充滿特色與且融入異國文化風味。

圖 1-4 「偶家」大門 圖 1-5 「偶家」內遊行活動道具 照片資料來源〆本研究拍攝 照片資料來源〆本研究拍攝

汐止夢想社區每年舉辦夢想嘉年華活動,迄今已經第十年,除了在汐止市郊 週邊遊行外,也與其它團體共同舉辦,如與公益團體(珍古德基金會等)、學校單 位合作(師範大學、淡江大學等),遊行陣容從初期勉強湊成二百人出發,到現在 五千人以上的大陣仗,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演出,參與隊伍年年成長,造 成很大的迴響。社區除了夢想嘉年華活動外,在社區內的文化中心亦時常舉辦活 動,如國際藝文節、印度節、藍調音樂節等活動,汐止夢想社區的藝術家亦走入 不同鄉鎮、偏遠山地原住民部落,鼓勵夢想、分享熱情的森巴鼓和創意遊行。

因此,這樣的社區環境對居民、參與的人、團體及週邊社區,對其創造力是 否具有提昇之助益,是否值得研究及推廣其它社區學習,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的說明,本研究目的如下〆

一、透過創意(創造力)四 P 的概念架構,來探討、描述分析汐止夢想社區嘉年 華活動的創意(創造力)成分及其交互作用後可能產生的影響。

二、透過創意(創造力)四 P 的概念架構,探討汐止夢想社區的活動是否能使居 民及參與者產出創意(創造力)、提昇創意(創造力)。

三、探討汐止夢想社區是否與創意(創造力)四 P 的組成元素及其表現相互應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