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蔡晏霖及趙恩潔(2019)認為,作為一名研究者,如果田野工作是起始於對 於「他/她者深刻的好奇」,那麼田野工作者則必須與田野對象間心念交錯、言 詞互動、聲色相聞,與肢體應對,用以「迎向『他/她』者、認納『他/她者』

的價值選擇與生命倫理實作」。研究開始前,筆者常問自己:流行音樂對我而言,

是一個既熟悉又不全然涉入的場域,對於這個場域裡面對的他/她者,當我從廣 播田野望去,看見了什麼樣的勞動風貌?

在觀察他/她們前,我先是看見了自己在勞動過程的變化。這變化並非由原 本的工作內容轉為新的工作內容,而是隨著社群媒體的出現,在必須兼顧廣播作 品產製品質、且人力及薪資並無調整的情況下,多了新媒體的社群勞動,累加在 原本的勞動內容:不是「A 轉 B」,而是「A 加 B」,全面且並無回頭可能的工作 性質加乘,而且在這些工作中必須投入大量的情感,無論是面對原有聽眾,或是 社群上面新認識的粉絲,以求能夠「當好一個廣播人」,換取未來理想的職涯發 展。那麼,同為文化工作者的音樂人,除了音樂作品產製外,是否與我有一樣的 勞動經驗?這些勞動經驗中是否帶著大量的情感投入?而他們又是怎麼看待的 這種勞動方式,並期待取得何種報酬?

勞動作為創造與生產的動力,其具備「具體勞動」與「抽象勞動」二重性。

所謂具體勞動,指的是生產出「使用價值」,而抽象勞動則是生產出「價值」,其 實體就是人類抽象勞動的凝結(Marx, 1867/吳家駟譯,1990)。林富美(2006)

的說法,廣義的「文化勞動」泛指「置身文化產業的勞動者,提供創意、技術能 力與勞務,販賣給資本家之勞動形式」。劉昌德(2004)則指出,文化工作者的 勞動特性,「並不在於其特有的專業規範或能力,而是由於藝術品的特性,使他 們比一般勞工仰賴聲望資產」,擁有聲望後方能在勞動議價過程中與資本家抗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將這樣的概念套入歌手、特別是創作型歌手來說,文化勞動所生產的「產品」, 是流行音樂在工業化生產流程中,由自己與團隊合力產出「詞曲創作」、「編曲設 計」、「錄音混音」等歌曲/專輯製作過程。有了音樂作品之後,再延伸設計成專 輯與周邊商品發行,並舉辦或受邀進行音樂演出。透過這樣的流程,歌手與其團 隊得以獲取金錢利潤,無論專輯錄製、商品販售、現場演唱,都包括版稅、商品 販售費、演出費等明確金錢收入,並且會因為歌手的聲望資產高低而產生浮動,

可謂歌手在本質勞動中所誕生、有價碼的「產品」。

然而,除了這些音樂產製與演出過程的本質勞動,身為一名文化工作者,歌 手同樣也進行大量的情感勞動。情感勞動是一種非物質勞動,涉及人類的接觸與 互動(Hardt & Negri, 2000/李尚遠譯,2002),當中有種型態是透過個人魅力營 造,吸引並操作自己及他人情感,持續累積並抓住觀者眼球,建構自我品牌並獲 取注意力經濟(Wissinger, 2007)。由於在各個環節、各種平臺,歌手會面對各式 各樣的人,當中包含了工作夥伴、媒體人員與歌迷等,並在這些人身上產生帶著 目的性的情感勞動行為,例如讓工作夥伴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思打造產製與宣傳模 式、讓媒體人員能夠將音樂作品傳播給大眾累積粉絲,讓歌迷能夠付費或死忠支 持等。這些情感勞動以歌手為核心,具備勞動對象,帶著獲取聲望資產的目的性,

在多元、跨時、跨域的平臺上,產生了種種互動的過程與結果。

歌手的文化勞動,在本質勞動上多半有清楚對價,然而在情感勞動中,雖然 有些仍有對價,不過許多都是延遲性、甚或可能無法取得報酬的現象。簡妙如針 對懷抱歌手夢想而前往電視節目參與選秀比賽的參賽者,提出了「甘願勞動」的 概念,她認為這些參賽者並非從事玩樂、自我滿足式的免費勞動,而是「帶有目 的、在同意之下的順從,是自願付出金錢、汗水及淚水,勞力又勞心的甘願勞動。」

(簡妙如,2015)。如果對於尚未發片、然欲踏入歌手領域的素人參賽者而言,

這樣的勞動型態是帶有目的性(即「我要當歌手」),那在已經發片的歌手身上,

許多未見立即報酬,且全時全地的情感勞動,目的又是如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本研究將以歌手作為勞動主體出發,探討在科技的匯流下,歌手情感勞動行 為如何重組,探討他們分別在哪些場域,面對哪些人員,主動或被動進行何種型 態的情感勞動,這些情感勞動目的又分別為何?當中心情與情緒如何調整、控管?

研究將以深度訪談的形式,以筆者本身同為文化工作者親近產業的優勢,選定創 作型歌手進行深度訪談,搭配筆者在廣播田野中與唱片宣傳及歌手的聊天,以及 節目ON/OFF AIR talking 等非正式訪談,試圖描繪出情感勞動之現象與心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