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自 2012 年 8 月開始進行研究,將蒐集文獻至提出結論完成報告期間,共分 為七個研究階段,研究步驟說明如下:

一、蒐集文獻

確定論文研究方向與目標後,自 2012 年 8 月起開始收集相關文獻,包括國內外相 關著作與接納態度相關文章,加以閱讀與整理,以便撰寫研究計畫。

二、撰寫研究計畫

與指導教授不斷討論並進行各章節的架構及修定,完成研究計畫初稿。

三、決定研究工具

著手撰寫研究計畫之時,發現吳信鏘(2008)所編製之「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態 度量表」非常符合本研究的研究題目與方向,在取得吳信鏘老師同意授權後,決定以此 做為本研究之研究工具。

四、調查母群體與研究樣本數

本研究以臺灣地區 101 學年度國民小學五、六年級之普通班學生為施測對象。依據 教育部統計處資料顯示,臺灣地區 100 學年度國民小學總計共 2659 所,班級數 58008 班,估計母群體人數約為 485668 人(教育部統計處,2011)。

正式樣本選取方法,採叢集抽樣,將全國區分為北、中、南、東四區之國民小學為 研究範圍,不包含私立小學,於北部地區(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市、苗栗縣) 抽取 5 所學校;中部地區(台中市、雲林縣、南投縣、彰化縣)抽取 5 所學校;南部地區抽 取(高雄市、屏東縣、台南市、嘉義市)5 所學校;東部地區(宜蘭縣、花蓮縣、台東縣) 抽取 7 所學校,全台灣地區總計抽測 22 所學校,44 個班級(五、六年級各一班),共計 1230 人作為正式施測樣本。

47

五、正式施測

取得施測學校負責人與班級導師的同意後,將問卷交由各班導師進行施測,並請負 責人收集各班問卷後寄回給研究者。

六、資料分析與處理

將調查問卷逐一回收後,將資料整理編碼並以電腦套裝 SPSS 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 析,並彙整分析資料撰寫研究發現與討論。

七、撰寫研究報告

不斷進行論文內容的修正、分析與資料的解釋,並提出研究結果與討論、結論與建 議,預計於 2013 年 5 月底完稿。

4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正式施測問卷資料回收後,整理有效問卷,將各項數據資料編碼輸入電腦,針對各 項待答問題,以社會科學電腦統計套裝軟體 SPSS20.0 中文版進行資料統計分析處理,

並採用以下統計方法以回答待答問題,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以描述性統計分析臺灣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的得分情形。

二、以皮爾遜(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接納態度全量表與認知、情感、行為傾向三分量 表之相關情形。

三、以 t 考驗檢定臺灣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之「性別」、「年級」與「班級幹部」等背景 變項,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

四、以變異數分析考驗臺灣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地區」、「接觸程度」、「學校有無特 殊班」、「父母社經背景」、「學校規模」與「家中是否有身心障礙成員」等背景變項,

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是否有顯著差異,並進行事後比較。

五、以趨向分析探討「特教宣導程度」是否對身心障礙同儕之接納態度有積極的影響。

六、利用多元迴歸來分析各背景變項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的預測力。

4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是根據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態度量表所得資料,依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進 行統計分析與考驗。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整體接納態度分析;第二節為不同背景 變項的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分析;第三節則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預測效 力;第四節是綜合討論,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整體接納態度分析 一

、調查對象基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回收計 1095 份有效問卷,以下就問卷回收之基本資料加以整理,如表 4-1,

茲概要說明如下:

1.就地區而言,北部地區 278 人(佔 25.4%);中部地區 262 人(佔 23.8%);南部地 區 265 人(佔 24.2%);東部地區 290 人(佔 26.5%)。

2.就年級而言,五年級 543 人(佔 49.6%);六年級 552 人(佔 50.4%),各年級樣本 人數接近,各佔約二分之一。

3.就性別而言,男生 567 人(佔 51.8%),女生 528 人(佔 48.2%)。

4.在家庭中是否有身心障礙成員部分,祖父 30 人(佔 2.7%);祖母 30 人(佔 2.7%);

爸爸 20 人(佔 1.8%);媽媽 14 人(佔 1.3%);兄弟姐妹 15 人(佔 1.4%),其它 30 人(佔 2.7%);無身心障礙家庭成員為 956 人(佔 87.3%)。

5.學校內是否有特殊班方面,有特教班者 356 人(佔 32.5%);有資源班者 574 人(佔 52.4%);有其它特殊班級者(如美術班、資優班、體育班等)165 人(佔 15.1%);

無特殊班者 0 人。

6.就特教宣導的勾選項目而言,身心障礙體驗活動 839 人(佔 76.6%);特殊教育藝 文宣導活動 681 人(佔 62.2%);特殊教育影片欣賞 981 人(佔 89.6%);參觀特殊 機構 160 人(佔 14.6%);邀請相關人士到學校演講 767 人(佔 70.0%),其他方面 1 人(佔 0.1%),其中以特殊教育影片欣賞 981 人次最多,身心障礙體驗活動 839

50

人次之。

7.就特教宣導程度而言,一項的有 107 人(佔 9.8%),宣導二項的有 132 人(佔 12.1%),宣導程度三項的有 352 人(佔 32.1%),宣導程度四項的有 368(佔 33.6%),

宣導程度達五項的有 106(佔 9.7%),無特教宣導的 30 人(佔 2.7%)。而宣導的項 目以特殊教育影片欣賞最為普遍,其餘依序是身心障礙體驗活動、特殊教育藝文 宣導活動、邀請相關人士演講,最少宣導的項目是參觀特殊機構。

8.在班級幹部方面,曾擔任班級幹部者有 541 人(佔 49.4%),未曾擔任過者 553 人(佔 50.5%),表示受試者在國小階段中是否曾擔任重要幹部的比例相當。此外,本研 究僅調查學童是否曾擔任班級幹部,並未計算擔任次數。

9.接觸程度方面,經常接觸者有 98 人(佔 8.9%);普通接觸者有 254 人(佔 23.2%);

偶爾接觸者有 239 人(佔 21.8%);曾經接觸者有 285 人(佔 26.0%);沒有接觸者 219 人(佔 20.0%)。

10.父親社經地位方面,高社經地位者 175 人(佔 26.1%);中社經地位者 547 人(佔 50.0%);低社經地位者 286 人(佔 16.0%)。

11.母親社經地位方面,高社經地位者 156 人(佔 14.2%);中社經地位者 512 人(佔 46.8%);低社經地位者 357 人(佔 32.6%)。

12.就學校規模而言,大型學校有 440 人(佔 40.2%);中型學校有 510 人(佔 46.6%);

小型學校有 145 人(佔 13.2%)。

51

52

接觸程度

經常接觸 98 8.9

普通接觸 254 23.2

偶爾接觸 239 21.8

曾經接觸 285 26.0

沒有接觸 219 20.0

父親社經地位

高 175 26.1

中 547 50.0

低 286 16.0

母親社經地位

高 156 14.2

中 512 46.8

低 357 32.6

學校規模

大(49 班以上) 440 40.2 中(13-48 班) 510 46.6 小(12 班以下) 145 13.2

註:有效樣本數 1095 人

53

54

55

如表 4-3,經由眾數與百分位數的描述性統計資料顯示,眾數皆分佈在選項 3(沒意 見)、選項 4(同意)與選項 5(非常同意),計有 6 題之眾數集中在第 3 選項(沒意見),1 題之眾數集中在第 4 選項(同意),40 題之眾數集中在第 5 選項(非常同意)。

此外,在百分位數方面,第 25 百分位數時,顯示為第 2 選項(不同意)題項有 0 題,

係指接納態度可能較低之題項,而第 50 百分位數時,顯示第 3 選項(沒意見)題項有 1 題,第 4 選項(同意)有 31 題,第 5 選項(非常同意)有 15 題。

經由眾數與百分位數可得知,臺灣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趨 於正向、積極。

56

三、接納態度三成分之相關情形

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各分量表間相關情形,如下表 4-4,全量表與認 知分量表相關係數為.894( p<.001),與情感分量表相關係數為.963( p<.001),與行為傾 向分量表相關係數為.954( p<.001),皆達到顯著水準的高相關情形。

在 接 納 態 度 各 分 量 表 間 相 關 係 數 方 面 , 認 知 分 量 表 與 情 感 分 量 表 相 關 係 數.807( p<.001),認知分量表與行為分量表相關係數為.770( p<.001),情感分量表與行 為傾向分量表相關係數為.884( p<.001),各分量表之間的相關係數都為正相關且介於之 間.770 至.884 之間( p<.001),顯示有達到統計水準的良好相關情形。

此結果顯示,臺灣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在認知、情感、

行為傾向三方面表現頗為一致,如果學生所持的態度是積極的,則對應在三分量表方面 的答題情形趨於正向,反之亦然。

表 4-4

國小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各分量表間之相關情形

量表 全量表 認知

分量表

情感 分量表

行為傾向 分量表 全量表 ---

認知

分量表 .894*** --- 情感

分量表 .963*** .807*** --- 行為傾向

分量表 .954*** .770*** .884*** ---

*** p<.001

57

58

59

60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分析

本節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是否有差異,分 別以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趨向分析,以及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各項資料分 析。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後,若 F 值達.05 的顯著水準,再以雪費法進行事後比較,茲 將結果分析敘述如下:

一、不同地區方面 (一)全量表方面

由表 4-8 可知,全量表中不同地區的得分情形,北區得分平均數 4.04,中區得分平 均數 3.79,南區得分平均數 3.89,東區得分平均數 3.73,四者之平均數落差情形如圖 4-1 所示。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後,全量表 F 值(F= 8.41, *** p<.001)達到顯著差異,

表示國小高年級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會因地區的不同而有差異,經雪費法事後 比較結果顯示,北部地區學生對於中部和東部地區有達到顯著。由此可知,在北部地區 的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較中部和東部地區的學生接納態度還要高,態度更 趨於正向與積極。

(二)各分量表方面

由表 4-8 可知,在認知、情感以及行為傾向三個分量表上,不同地區的得分情形以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後,認知分量表(F=10.07, *** p<.001)、情感分量表(F=6.86, ***

p<.001)以及行為傾向分量表(F=6.60, *** p<.001)皆達到顯著水準,經雪費法事後比較 結果,在認知部分,北部地區學生對於中部和東部地區有達到顯著,南部地區對於東部 地區也有達到顯著;在情感部分,北部地區學生對於中部和東部地區有達到顯著;在行 為傾向部分,北部地區學生對於中部和東部地區有達到顯著,情感、行為傾向分量表和 全量表的差異情形相符。由上可知北部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的接納態 度,較中部和東部地區學生接納態度高。

61

62

圖 4-1 不同地區的接納態度平均數剖面圖

63 (t=5.807, *** p<.001),表示國小五年級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比六年級學 生要正向而且積極。

(二)各分量表方面

由表 4-9 可知,在認知、情感以及行為傾向三個分量表上,五、六年級學生在各題 項的平均分數得分均高於中間值(3.0),五年級的得分平均數都比六年級高,經 t 考驗 分析後,認知分量表(t=4.881, *** p<.001),情感分量表(t=4.200, ** p<.01)以及行 為傾向分量表(t=5.296, *** p<.001)均達到顯著差異,表示在認知、情意以及行為傾 向三個分量表上,國小五年級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比六年級學生要正向且積

64

圖 4-2 不同年級的接納態度平均數剖面圖

65

三、不同性別方面 (一)全量表方面

由表 4-10 可知,男生在各題項的平均分數 3.78,女生平均分數 3.95,可知女生的 得分平均數高於男生,兩者的差異情形如圖 4-3。經由 t 考驗分析結果顯示,男、女生 對身心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平均數達到顯著差異(t=-3.461, ** p<.01),表示國小高年 級女生對身心障礙同儕的接納態度比男生要正向而且積極。

(二)各分量表方面

由表 4-10 可知,在認知、情感以及行為傾向三個分量表上,男、女生在各題項的 平均分數得分均高於中間值(3.0),女生的得分平均數都比男生高,經 t 考驗分析後,

認知分量表(t=-3.630, *** p<.001),情感分量表(t=-2.930, ** p<.01)以及行為傾向 分量表(t=-3.337, ** p<.01)均達到顯著差異,表示在認知、情意以及行為傾向三個分

認知分量表(t=-3.630, *** p<.001),情感分量表(t=-2.930, ** p<.01)以及行為傾向 分量表(t=-3.337, ** p<.01)均達到顯著差異,表示在認知、情意以及行為傾向三個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