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依據研究問題與假設,就統計分析結果加以討論,以了解大學生 生涯決定狀態、自我分化程度及親子衝突之間的關係。本章分為四節予以 探討:第一節探討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分析;第二節探討大學生自我分 化程度之分析;第三節探討大學生親子衝突之分析;第四節探討大學生生 涯決定狀態、自我分化程度與親子衝突之相關分析。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分析 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分析 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分析 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分析

本節旨在探討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一般狀況,並以單因子多變量變 異數分析,考驗不同背景變項的大學生,其生涯決定狀態及其生涯未定向 原因之差異情形,以回答研究問題二,並考驗研究假設一,若有差異,則 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或 t 考驗進行,考驗結果若達顯著水準,再進行薛費 法(Scheffe’ method)事後比較,以了解各組間的差異情形,並對各項研究結 果逐一討論。

壹 壹 壹

壹、、、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之之概概概況分析概況分析況分析況分析

一、大學生整體與各層面生涯決定狀態之概況分析

本研究以「生涯決定量表」來測量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及其生涯未定 向原因,量表共包含焦慮猶豫、缺乏個人知識、缺乏教育及職業的知識、

決定時機及外在阻礙等五個分量表,本研究所測得之平均數、標準差及排 序如表4-1 所示。

由表4-1 可知,就整體生涯決定狀態而言,平均數為 2.86,低於中間

值3.0以下,生涯決定狀態略趨於定向。若就不同層面而言,在「焦慮猶豫」

的平均數得分最高(M=3.13),其次依序為「外在阻礙」(M=2.93)、「缺乏教 育及職業的知識」(M=2.85)、「缺乏個人知識」(M=2.81)及「決定時機」

(M=2.50),顯示出大學生多因「焦慮猶豫」的原因而造成生涯未定向,而 較少因「決定時機」的原因而造成生涯上的未定向。換言之,大學生多能 覺察到生涯決定的迫切性,對自我及相關職業的訊息也多能有所掌握,此 可能與近年來大專院校各輔導單位積極提供相關輔導活動並舉辦諸多職 業博覽會有關,這些活動不僅能幫助大學生了解自我,更能讓大學生對於 職業資訊及就業趨勢有更清晰的輪廓,對於大學生生涯定向有相當的助 益。然而,當個人在特定的生涯轉換點(如:選填志願或面臨就業時)而面臨 迫切的生涯決定時,容易對生涯決定產生焦慮(Patton & Creed, 2001),此時 若再覺察到個人的生涯決定可能與他人期待不符或在達成目標上顯有困 難,將因為前述因素而導致其在生涯決定上呈現未定向的狀態。

表 4-1 大學生生涯決定各層面之現況分析

分量表 平均數 標準差 題數 排序

焦慮猶豫 3.13 .72 8 1

缺乏個人知識 2.81 .83 8 4

缺乏教育及職業的知識 2.85 .87 5 3

決定時機 2.50 .84 6 5

外在阻礙 2.93 .65 7 2

總量表 2.86 .56 34

有效樣本數 N =836

二、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各題項之分析

若就生涯決定量表各題項觀之,由表4-2可知,造成大學生生涯未定向 的前5項原因,依序為:「# 6 當我面臨生涯決定時,我會感到緊張」

(M=3.62)、「# 7當我著手要選擇職業時,我會感到煩惱」(M=3.59)、「# 3 我 在做決定時會因為他人的影響而猶豫不決」(M=3.47)、「# 31我想做某種工 作,但這份工作的競爭相當激烈」(M=3.38),與「# 2我在做決定時會猶豫 不決」(M=3.02)。綜合言之,生涯決定量表各分量表的單題平均得分介於

2.26~3.62之間,顯示各原因造成大學生未定向之程度有頗大的落差。其 中,大學生對於生涯決定所產生的緊張、煩惱及焦慮的情緒達中等以上的 程度,且此種焦慮、緊張的情緒會造成大學生生涯上的未定向,此與Gribben 與Keitel(1992)的研究認為「情境焦慮」是造成大學生生涯未決定的主要原 因有相符之處。再者,每個人對於生涯決定所感受到的焦慮、緊張的情緒 有程度上的不同,且對於生涯不確定的容忍度(Gelatt, 1989)也不同,而此 種「特質焦慮」也會透過情境焦慮而間接造成大學生生涯未定向的狀態 (Gribben & Keitel, 1992)。此外,個人對於這些焦慮、緊張的情緒所採取的 因應措施也有所不同,相關研究顯示當個人有較佳的生涯因應策略時,其

表4-2(續) 略趨於未定向。本研究與 Van 及 Richard(2000)的研究結果頗為一致,研究 結果均顯示女生的生涯決定程度高於男生,唯兩者在生涯決定總量表上之平 均得分僅有些微差距。

Sharf(2006)曾提及個人生涯決定所展現的能力就是其生涯成熟度的外 在表徵,且蘇鈺婷(2002)的研究指出女生的生涯成熟度高於男生,故女生在 生涯決定的能力可能高於男生,此與本研究結果有相呼應之處,然而,也有 部分學者的研究認為男生的生涯決定程度高於女生(林清文,1994;Patton &

Creed, 2001)。事實上,我國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對於女生在 生涯上的發展自有不利的影響,即便這樣的觀念已逐漸式微,女生受限於先 天的生理特質、性別角色期待、玻璃天花板等因素而阻礙其生涯發展之情事 仍時有所聞(田秀蘭,1990),也由於個人在做決定往往時會針對參照團體 (如:家庭、學校、宗教、鄰里)所發出的訊息做出回應,並不斷修正以符合 期待(Jepsen, 1976),故對大學女生來說,在面臨生涯決定時有更多的猶豫或

擔憂所做的生涯決定是否能得到他人認可,前述諸多因素,往往導致大學女 生的生涯決定狀態未若男生定向。而在本研究中出現大學女生生涯決定狀態 較大學男生略趨於定向,或與近來兩性平權的促進及大學生涯輔導課程的推 展有關,也使得性別阻隔對女性生涯發展的負面影響程度逐漸降低。整體而 言,大學男生及大學女生的生涯決定狀態皆略趨於定向。

而為了了解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生涯決定狀態上之差異情形,本研究 進一步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性別之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 的差異情形,由表 4-3 可知,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差異考驗 Wilks’ λ = .907,達統計顯著水準(F 值= 17.05,p< .001),研究假設 1–1 獲 得支持。此項結果,反映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其生涯決定狀態有顯著差 異。

表 4-3 不同性別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

來源 DF SSCP Wilks’ λ

4.61 .907***

2.56 1.42

-3.35 -1.86 2.44 -12.99 -7.21 9.45 36.61 組 間 1

-.55 -.30 .40 1.54 .07

425.92

303.99 578.71

252.14 322.47 629.49 102.69 163.21 214.84 545.43 組 內 833

146.89 182.73 211.06 185.88 347.90

***p< .001

本研究繼續以性別為自變項,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的五個層面為依變 項,進行獨立樣本 t 檢定,以了解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五個生涯未定向原因 上的差異情形,如表4-4 所示。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焦慮 猶豫」及「決定時機」等分量表上有差異存在,且女生在「焦慮猶豫」層面 上得分高於男生,而在「決定時機」層面上的得分則低於男生。換言之,女

生易因焦慮猶豫而造成生涯未定向,而男生則容易因為尚未覺察生涯決定的 必要性而造成生涯的未定向。

誠如前段所述,大學女生受限於先天的生理特質、性別角色期待、玻 璃天花板等因素(田秀蘭,1990),使其在面臨生涯決定時有更多的猶豫,

且傳統觀念使得部分女性在追求自我目標時,害怕自己的成功可能偏離了 社會對其性別角色所賦予的適當行為而 伴隨著焦慮的情緒(翟智怡,

2003),此種成功恐懼(fear of success)的概念阻礙了女性的生涯發展,故相 對於大學男生而言,大學女生更容易因為生涯決定所產生的焦慮、猶豫而 造成生涯未定向的狀態。而至於大學男生容易因為尚未覺察到生涯決定的 即刻性而導致其生涯呈現未定向的狀態,是否與男生生涯準備度未若女生 足夠的原因有關,則有待日後學者的進一步探討。

表 4-4 不同性別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分量表 性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事後比較

男生 398 3.05 .71

焦慮猶豫 女生 437 3.20 .72 -3.00** 女生>男生 男生 398 2.76 .85

缺乏個人知識 女生 437 2.84 .82 -1.43 男生 398 2.90 .84

缺乏教育及職業的知識 女生 437 2.80 .89 1.80 男生 398 2.71 .82

決定時機 女生 437 2.29 .80 7.45*** 男生>女生 男生 398 2.93 .63

外在阻礙

女生 437 2.92 .66 .40

**p< .01 ***p< .001

二、不同年級大學生生涯決定的一般狀況及生涯決定狀態之差異分析 就生涯決定的一般狀況而言,大ㄧ學生在生涯決定總量表之平均得分 為(M= 2.86),大二為(M= 2.81),大三為(M= 2.85),大四為(M= 2.89),顯 示大四學生生涯決定狀態較其他年級大學生略趨於未定向。其中,大四學 生或由於面臨立即的生涯決定、生涯資訊的超載、受限於他人的期望等因

素,反而造成其生涯決定狀態趨於未定向。然而,細部原因則有待質性研 究以做更詳細的探討。

而為了了解不同年級之大學生在生涯決定狀態上之差異情形,本研究 進一步以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年級之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 的差異情形,由表 4-5 可知,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差異考驗 Wilks’ λ = .957,達統計顯著水準(F 值 = 2.45,p < .01),研究假設 1–2 獲 得支持,此項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級大學生,其生涯決定狀態有顯著差異。

表 4-5 不同年級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異

來源 DF SSCP Wilks’ λ

1.97 .957**

-.61 .89

-3.97 1.65 8.25 -1.66 1.12 3.72 2.27 組 間 1

.07 .86 .41 .214 1.95

428.56

307.16 579.25

252.76 318.95 623.67 91.35 154.86 220.57 579.78 組 內 833

146.27 181.57 211.05 187.21 346.01

**p< .01

本研究繼續以年級為自變項,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的五個層面為依變 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了解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五個生涯未定向 原因上的差異情形,如表 4-6 所示。由表 4-6 可知,「缺乏教育及職業的 知識」分量表達顯著水準(F 值= 3.69,p < .05),各組之間再以薛費法進行 事後比較,如表 4-7 所示。就事後比較來看,一年級與二年級在「缺乏教 育及職業的知識」分量表上有顯著差異,平均差異為 .30,表示一年級顯 著高於二年級,亦即一年級相較於二年級學生,更容易因為缺乏教育及職 業 的 相 關 知識 而 造 成生 涯 上 的未 定 向 。就 差 異 性 比較 而 言 , Earl 與 Bright(2003)的研究結果顯示大一學生在原因量表中「職業世界的知識」分

量表得分較高,亦即大一學生生涯未定向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職業世界的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