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結論建議與研究省思

在前一章分析中和高中英語科專業學習社群演進的階段歷程與社群發展之 條件,以及以社會網絡為視角分析專業學習社群之內涵,本章歸納研究發現並總 結研究結果,提出本研究對於專業學習社群網絡之形構、運作及演變的相關建 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針對專業學習社群之發展歷程,並以社會網絡為視角探討 專業學習社群之內涵,綜合歸納本研究之結論。

壹、英魁工作坊之發展歷經「初始」、「執行」、「維持」三階段

英魁工作坊從前身為三人讀書會到專業學習社群,英魁工作坊歷經近六年的 蛻變,共經過五個時期的發展。本研究提出初始、執行、維持三階段來對應英魁 工作坊之發展階段,對應分析中和高中英語科專業學習社群的發展情況。

一、「雛形期」、「探索期」為英魁工作坊發展之「初始階段」,透過對話與討論凝 聚社群共識,建構明確的社群學習模式。

英魁工作坊初期並非以專業學習社群的名稱成立,亦非為任務性質的團隊。

它建立於中和高中教師會英語會話社團活動之中,由英語科老師組成。當時社群 成立的目的是三位英語老師為了維持英語會話能力,而形成英語會話型態的社群。

在創立之初,三位教師面臨教室現場的考驗,討論焦點開始專注於學生與教學相 關事務上,除了讀書心得分享外,更多部分是進行英語教學的討論。因此在「雛 形期」,英魁工作坊之運作係為三位英文教師為了分享教學生活苦樂、解決教室 現場問題、加強英文專業能力而形成的英文教學討論團隊。

進入「探索期」,三位教師對於英語教學的熱忱吸引了其他教師的加入,英 魁工作坊的規模慢慢擴張,另外,因社群領頭羊—梅老師的加入,帶領社群成員 在「雛形期」之基礎上,更加聚焦於教學議題之探索與討論,透過大量的對話與

分享,逐漸建立團隊運作之目標,確定團隊之努力方向,專業學習社群之運作在 此階段確立。

二、「行動研究期」為英魁工作坊發展之「執行階段」,社群建立高度的共同願景 和價值,進行知與行之實踐。

在執行階段,英魁工作坊之團隊目標是「將問題帶進工作坊,將創意帶進教 室」,社群每位成員充分感受到自身的責任和權力,將英語專業知能和教育專業 知能轉化為可被實踐之行動研究方案來改善學生學習,在實務的執行過程中透過 社群夥伴關係的支持與回饋,持續激發教學創意,突破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各種 研發和實驗,不斷修正與成長。在此階段,社群持續運作之關鍵在於行動研究之 結果給予教師正向的回饋與激勵,於教學實驗的過程中,成員均能感受到學生能 力的躍進與學生學習動機的提升,這給了英魁工作坊成員相當大的鼓勵,使之更 加投入社群運作。

三、「穩定成長期」、「快樂分享期」為英魁工作坊之「維持階段」,建立系統化「制 度」,持續維持學習與創新。

社群運作模式之確立,使英魁工作坊邁入「維持階段」。在「穩定成長期」,

英魁工作坊承接上一階段持續進行行動研究,為學生學習投入心力,建立系統化 制度,維持學習與創新之習慣,更基於對社群願景的追求,集結多年運作之成果,

參與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競賽。在參與教學卓越獎的過程中,社群成員不斷尋求專 業成長,將比賽過程的學習經驗轉化應用於教學實務上,社群教師開始進行小組 合作方式進行創意教案之研發,給予學生更多不同的學習經驗。

於「快樂分享期」,英魁工作坊持續學習與創新內化為社群習慣,從並且影 響了中和高中,改變學校學習文化,並且禀持「分享」之社群精神,向外分享社 群成果,進而促動其他學校建立專業學習社群。

貳、社會網絡分析可以解釋專業學習社群之演化

英魁工作坊能夠從三人讀書會到運作良好的專業學習社群,首先是因教師之 間互動關係的建立,透過節點、關係連帶,創造了英語教師間互動關係網絡。在 互動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活動結點與連結之集體行動社群網絡,而社群網 絡遇見開展和緊密之關鍵因素在於「討論會議制度化」。梅老師提議利用每週一

次英語科教學研究會時間舉行社群討論會議,例行討論會議就此建立。透過在學 期初訂定討論主題、決定每週工作坊會議的討論領導人、並且將每次的會議內容 以文字方式製作成會議記錄等方式,教師得以投入社群運作,進行對話與互動,

聚焦於教學議題的研討,並且在社群成員進行互動的過程,彼此交流想法,分享 教學實務,建立信任與合作的基礎,社群集體行動由此開展。

而英魁工作坊自2007 年開始例行會議的研討後,即針對教學現場的問題進 行深入的研討,而後研發創意教學活動不停歇,此一過程即是結點形成之過程,

而創意教學活動之研發為專業學習社群能夠持續學習的關鍵。其中包含全體成員 參與推動的「拼字比賽教學」與「歌唱教學」,這些以問題解決為導向或是任務 型的活動結點,透過成員共同研發,累積社群持續學習動能,創建社群學習模式,

促使成員共同和保持熱忱投入社群運作,並且形塑社群行動意識。

參、在「組織結構層面」和「支持性領導層面」提供英魁工作坊發展完整 的支持性條件

一、「設備」、「時間與空間」、「經費與資源」、「政策鼓勵」、「行政溝通」等組織 結構條件之支持,使英魁工作坊獲得社群發展之有利支援。

在「設備」、「時間與空間」、「經費與資源」、「行政溝通」等組織結構條件支 持下,英魁工作坊能在完善的組織結構中發展,得到充足的資源與支援,其社群 運作就能更加順利與成熟,使社群發展能夠回應預期目標與願景。但探究專業學 習社群的組織結構因素,英魁工作坊的發展或多或少受到組織結構的限制,不過 學校依舊積極建立完善的環境使社群能夠順利運作,行政人員建置與籌措物質性 條件支持,加上社群成員主動建置友善之社群運作環境,讓英魁工作坊得以維繫 良好運作,凝聚社群成員之一體感,復以發揮團隊合作之動能。

二、透過「校長支持性領導、「行政人員激勵與關懷」與「無私分享的領頭羊」,

孕育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有利條件

前任校長擁有前瞻性思維與洞見,認為學校變革應該建立在專業學習社群之 發展上,因此積極促成英魁工作坊之發展,推動社群過程中禀持充分授權領導之 理念,訴求於開放且自由之人際互動,使得教務主任和梅老師能夠充分發揮社群 領導之才能,引導英魁工作坊從原先的讀書會型態趨向「專業性」之社群發展。

而透過教務主任發揮參照、規範之權力,善用激勵和關懷的策略,引起社群 成員去關注高層次的心理需求,產生價值、信念與價值觀之轉化,此外,教務主 任超越與部屬二元對立之領導模式,轉化自身領導角色,投入與教師們之互動關 係中,並且以支持取代指導,建立起社群成員對於行政的信任感,激勵成員共同 達成組織的目標,增進成員投入及承諾感。

教務主任進一步找出帶領社群運作之關鍵人物,透過關鍵人物擴展行政領導 之專家權和參照權的影響力,帶領學校成員共同投入社群發展。而英魁工作坊之 社群領頭羊—梅老師推動社群由讀書會形式至專業學習社群,了解並協助成員發 展,對教育整體脈絡持有敏感度,影響了社群成員的動機、承諾感以及工作條件。

梅老師無私、熱忱的投入精神,令人信服的專業素養,勇於嘗試與創新的使命感,

為社群創新的先鋒,更帶領著英魁工作坊不斷前進。

肆、社群網絡之行動意義為社會網絡形構開展之重要動力和結果

社群網絡中所積累的社會資本為專業學習社群持續演化生成之驅動力,從

「協作學習能力」、「專業認同連帶」與「社群行動意識」可以說明中和高中專業 學習社群網絡之內涵,「協作學習能力」、「專業認同連帶」、「社群行動意義」三 項社會資本可以網絡的發展歷程中,經由交換、分享而助益社群內的個人和集體,

個人的專業能力係從社群網絡中獲得增能,而專業學習社群形同母體,使專業認 同在個人和社群之間不斷相互增強,歸屬感和共享價值在社群之互動和集體活動 中不斷萌發,也強化了社群網絡之形構。

第二節 建議

歸納上述研究結論,研究者進一步提出研究建議,以供學校行政單位、教師、

以及後續研究作為參考。

壹、對學校行政單位之建議

一、強化組織結構功能,展現專業學習社群之影響力

由中和高中的個案研究中可以發現英魁工作坊的影響力能夠滲透到全校,影 響其他科目投入發展社群,進而改變學校文化,其中組織結構的角色功不可沒。

雖然原先社群的成立是自發性組成,運作十分完善,單是光靠單一社群的力量是 無法進到學校整體組織中。通常社群沒有管道可以連結到學校整體,因為通常專 業學習社群多數是以領域或科目的形式組成人員,僅有少數成員是科任教師兼任 行政人員,行政人員比例較少。以英魁工作坊來看,其中有兩名成員擔任教務處

雖然原先社群的成立是自發性組成,運作十分完善,單是光靠單一社群的力量是 無法進到學校整體組織中。通常社群沒有管道可以連結到學校整體,因為通常專 業學習社群多數是以領域或科目的形式組成人員,僅有少數成員是科任教師兼任 行政人員,行政人員比例較少。以英魁工作坊來看,其中有兩名成員擔任教務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