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限制

5.1 研究結論

*p <0.05, **p<0.01, ***p<0.001

如上方表格所示,本研究發現,科技面與組織面的因素為影響組織採用資訊 科技的重要構面。在本研究中,平均效果規模最大且結果為顯著的前五個因素中,

科技面與組織面的因素各佔一半,且失敗安全係數也顯示其結果足夠穩健。這些 因素分別為預期效益(0.488)、組織準備度(0.467)、技術感知有用性(0.411)、高層 支持(0.372)、IT 基礎建設(0.341),為影響組織採用資訊科技的前五大重要因素。

透過本研究的結果可知,若想要使一組織成功採用某項資訊科技,其最首要 的關鍵在於這項科技所帶來的預期效益(即預期效益與技術感知有用性)有多大,

管理者必須清楚理解並指出採用該資訊科技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好處,如此才能增 加企業採用該資訊科技的可能性。其次為該組織是否已處於「準備好」的狀態(即

*p <0.05, **p<0.01, ***p<0.001

從科技(T)、組織(O)、環境(E),三個構面的彙整分析結果與上表可以得知,

影響組織採用資訊科技的因素大多是屬於科技面與組織面,環境面的因素則較少,

且科技面與組織面的因素普遍擁有比環境面更強的平均效果規模。由此可知,在 實務上,管理者傾向於將重點放在該資訊科技本身的特性以及其所能帶來的好處,

以及企業內部的各項現有條件,以判斷其是否採用一項新的資訊科技。雖然環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面有許多自變量的分析結果呈現顯著,但平均效果規模卻遠不及科技面與組織面 的自變量。管理者不應只著重於科技面與組織面的因素,應多加留意外部環境的 各項情況與變化以抵禦各項威脅,並把握機會獲得競爭優勢。

本研究透過調節變量進行子集合的彙整分析,結果發現 IT 基礎建設在「非 亞洲」地區為顯著,且效果規模明顯強於「亞洲地區」。由此可見,IT 基礎建設 會因企業所在地區的不同,而使其在採用一項資訊科技時,具有不同的影響力。

若欲在「非亞洲地區」向各個企業販售一項資訊科技,賣家應考量該項資訊科技 的各種基礎建設在當地的成熟度普遍是如何,如此才能正確評估是否該將銷售重 心放在該地區,以節省成本進行有效的行銷與販售。

本研究針對「組織規模」這一個自變量,設置了調節變量以進行彙整分析,

結果發現與Hameed et al. (2012).的研究結果高度相符,效果規模的強弱順序皆為 中小企業最大,混合大小型企業次之,大企業最小,且兩研究的效果規模的數值 極為相近,唯一不同處只有本研究的大企業類別的分析結果為不顯著。這說明了 在各種不同大小的企業中,中小企業更容易因為自身組織規模的擴張,而更有意 願去採用一項資訊科技。但若是規模已經非常大的大企業,其並不會因為後續的 再度擴張而促使其更有意願去使用一項創新的資訊科技。這項結論值得讓未來的 相關研究進一步去探討 – 究竟組織規模在什麼樣的區間會使組織採用資訊科技 的意願增長,而在什麼區間會趨緩。

除此之外,本研究也發現大企業相較於其他規模的企業,更容易因為競爭壓 力、高層支持,以及預期效益的因素,而去採用一項創新的資訊科技;小企業則 是更容易因為「組織內部的技術知識」,而左右其是否採用一項創新的資訊科技。

至於以時間做為調節變數進行切割的彙整分析中,結果較無明顯的區別,但「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