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身為新聞工作者進入電視圈邁入第十五年,最初抱著知識份子關注公共事務的使命與想像 踏入新聞圈,爾後媒體產業結構轉變、職場中新聞專業遭收視率挾持宰制,媒體記者面臨勞動 條件惡化,以及社會輿論評價衰退的事實,懊惱苦思找不到解方,憑藉職場經驗值重回校園,

有幸取得這份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東亞民主研究中心」,「亞洲民主動態調查臺灣地區調查 研究計畫」進行的 2001-2014 年的四波調查(參見表 1-1)投入研究,恰能發揮所長、著實戰 戰兢兢。

筆者作為資深記者和主播的新聞工作實務歷練,盼從中剖析臺灣不同群體變項的閱聽眾對 媒體信任的變遷脈絡及因素,藉實證方法釐清臺灣媒體「被信任」與「不被信任」的關鍵時期 變化。跨越十四個年頭,寶貴的調查數據與筆者投入媒體圈時期,幾近乎重疊,勉勵自我以堅 實證據清晰論述,見證臺灣首次政黨輪替後,報紙與電視媒體的信任變遷及探索原因。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問題意識

壹、研究緣起

筆者開始著手這項研究時,傳出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為了反制「網路假新聞」,將協調網 路業者與第三方合作,建立「真實查核機制」。但如今的臺灣一觸碰「審查」議題,不免落入 威權時期箝制言論的復辟陰影;身為資深電視記者和主播雙重角色,更加關切這項查核機制有 無涉及言論自由範疇?如何定義假新聞?僅網路上存在假新聞嗎?誰來判斷是否為假新聞、而 又能精確不錯誤屏蔽傷害到資訊流通之自由?但其實國際間,如美國中央情報局已正式在國會 提交一份,關於美國大選期間關於「假新聞」(Fake News)問題的國會報告外;1今年(2017)

2 月,包括 Google、Facebook 在內幾家重要網路平台業者,也主動與超過四十家國際媒體合作,

力促在法國大選期間,以技術與機制合作的方式,防堵假新聞可能造成對民主選舉與新聞專業 的危害。2看出西方民主國家至今,仍舊不斷面臨異化的新聞自由、衍生新的嚴苛挑戰,就是 公共訊息這麼多,傳播的管道愈加多元複雜且即時迅速,究竟訊息包括新聞本身,無論在編採 製程、露出、乃至於查證可能與否,都關係媒體是否「被信任」。

毫無疑問,臺灣從 1998 年元月解除報禁及黨禁開放、九〇年代廣播、電視先後解禁以及

1 請參閱 BBC 中文網:https://goo.gl/jgHqzS。2017/3/6 檢索。

2 請參閱蘋果日報網站:https://goo.gl/fNW6PI。2017/3/6 檢索。

廢除出版法後,迎來媒體產業的自由競爭與喧嘩奔放。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3公布 2017 年世界自由報告(Freedom in the World 2017),臺灣自由程度十年來首次躍升至「最 自由」, 總得分更超越美國,在亞太地區僅次於日本、名列第 2;而在政治權利(Political Rights)

及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指標中,臺灣皆贏得「最自由」評價,其中臺灣公民自由程度從 去年的 2、提升為 1(1 為最自由、7 為最不自由),評比直指原因是臺灣媒體的獨立性及學術 自由,包括去年(2016)媒體對選舉的報導。另外長期關注媒體工作者自由人權的「無國界記 者組織(法語: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縮寫:RSF,英語: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4公 布 2016 年新聞自由指數(2016 World Press Freedom Index)排名,臺灣在 180 個國家與地區中,

名列全球第 51 名、為全亞洲之冠;臺灣的新聞自由度,贏過鄰近排名第 69 的香港,贏過排名 第 70 的南韓,以及排名第 72 的日本,也遙遙領先排名第 154 名的新加坡,而在全球新聞自由 程度敬陪末座的中國排名第 176,即倒數第 5。

上述國際組織評比在在顯示,目前臺灣社會的言論與新聞自由被充分彰顯保障,但廣大閱 聽眾呼吸的自由國度,卻缺少讓人感受文明社會傳達的進步與成熟。學者羅世宏就提到,臺灣 媒體各自染色、黨同伐異的慣性、查證不實的新聞報導,媒體老闆經營牟利的一窩蜂,以及不 顧新聞倫理、為政治和商業目的,而大賣新聞版面和時段的置入性行銷,民眾心知肚明,新聞 媒體的信用早已瀕臨破產(羅世宏,2008:219)。就連外媒,美國雜誌《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2014 年 2 月刊載一位曾在臺灣工作的記者 Chris Fuchs 的文章,內容嚴辭抨擊臺灣 媒體「疲勞轟炸式、腦殘的新聞報導(bombarded by brain-dead news)」「臺灣媒體咄咄逼人 且毫無保留、同時具備腥羶色(Taiwanese media have come to be known for in-your-face, no-holds-barred reporting that manages to be simultaneously sensationalist)」;5外國媒體工作者 眼中看到部分假自由之名的臺灣媒體,帶給這個自由島上真實而窘迫的困境。換言之,臺灣在 國際間舉世聞名新聞自由的標竿,卻不代表媒體發展的正向民主化,這份研究將由閱聽眾出發,

對媒體觀感的角度理出頭緒。

3 非政府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總部設在美國華府,長期關注全球自由民主狀況,2017 年世界自 由報告請參閱:https://goo.gl/m0TaQ8。2017/3/6 檢索。臺灣自由評比請參閱:https://goo.gl/Rl8LBV。2017/3/6 檢索。

4 無國界記者組織(法語:Reporters Sans Frontières, RSF,英語: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組 織,1985 年由法國南部城市蒙彼里耶的四名記者創辦,總部設在巴黎的非營利組織。2016 年新聞自由指數請 參閱:https://rsf.org/en。2017/3/6 檢索。臺灣新聞自由評比請參閱:https://rsf.org/en/taiwan。2017/3/6 檢索。

5 請參閱美國《外交政策》雜誌:https://goo.gl/ftUfZB。2017/3/6 檢索。

貳、問題意識

研究民主政治的學者會視一個社會中的媒體是否自由、多元為民主化指標;但實際上當前 民主政治的運作,也常因為新聞媒體未能固守專業倫理價值,更甚者有不恰當介入,對政治的 健全運作造成不良影響。學者羅世宏對臺灣民主體制運作之下的媒體產業就有深刻描述,他說

「臺灣政商合謀下的主流媒體帶有非(/反)民主本質與傾向」;臺灣媒體亂象一方面是反映、

也塑造且惡化了這個民主亂象(羅世宏,2008:220)。

換句話說,媒體自由化卻沒帶來深度民主化,臺灣媒體產業被戲稱,全天候新聞台數量之 多密度之冠,加上報紙在報禁解除至今,多元性反而降低,報導內容同質化、議題零碎化、有 些新聞議題乏善可陳,加上收視率導向的煽色腥題材,導致新聞表現變成新聞公害,逐漸折損 媒體可信度及受眾對媒體的觀感。《天下雜誌》(熊毅晰,2016)62016 年進行臺灣社會信任 度調查,7「法官」是民眾最不信任對象,臺灣民眾第二不信任的則是「記者」,民眾對記者 只有 34.9%的信任度支持,不信任度高達 58.3%。學者林照真(2006:172-173)具體指出民眾 不信任媒體的主要原因,是新聞加深商業娛樂化,且與公共利益無關,以及內容缺客觀中立。

那試問臺灣的新聞從業人員,如何看待自身所處、臺灣新聞媒體可信度呢?台灣媒體觀察 教育基金會(2015)針對臺灣電視記者與報紙記者,對於臺灣報紙、電視、新聞網站和新聞雜 誌的可信度評價;結果記者對臺灣整體傳媒可信度平均 6.22 分(滿分 10 分);而從媒體類型 來看,記者對報紙可信度評分最高、為 7.41 分;新聞雜誌居次、為 7.26 分;電視第三、為 5.91 分;新聞網站最低、為 5.09 分;說明記者對傳統媒體的報紙仍有相當信賴感(台灣媒體觀察 教育基金,2015:24-25)。臺灣媒體工作者替自己打分數、公信力偏向略為滿意,但此項調 查顯然與社會評價的認知有明顯落差。

回到本研究問題核心,2000 年時臺灣完成史上第二次民選總統,首次政黨輪替為民主實 質意義劃下里程碑之後;接下來的十多年,臺灣政經情勢進入紛亂動盪時代,衝突和諧、崩解 又再生,無非是專業新聞滋養出自由的社會力,得以讓民主果實蓬勃發展;爾後新傳播科技又 重新建構了新聞生態,數位科技的裝置演繹成形式百百種的公共訊息載具,傳遞來自四面八方 的聲量,不時將公民社會集體拉進新的場域反思,促進社會對話。而縱使資訊再多元複雜,新 聞報導的公信力是從媒體的表現,及報導品質的評價積累而來,在一波波新媒體趨勢研究前,

筆者要深入探索現今傳統主流媒體角色。

6 請參閱《天下雜誌》網站:https://goo.gl/mgZc3H。2017/3/10 檢索。

7 請參閱《天下雜誌》網站:https://goo.gl/dhGaxZ。2017/3/6 檢索。

本論文所要探討的主題為傳統媒體-報紙與電視的「信任變遷」及其「原因探索」兩者如 何相互拉扯、發生關聯?若是這十四年間,臺灣民眾和先前多數政媒研究的結論一致,臺灣社 會裡什麼樣受眾的社群結構,不信任傳統媒體?背後隱藏哪些牢而不破的潛意識框架?透過本 研究追蹤、歸納臺灣民眾對報紙與電視信任變遷的關聯性及類型化,研究成果盼能召喚古典新 聞學裡,記者實踐公共知識份子的最初理想,喚醒文明世界裡永遠正義形象的第四權,或許從 這份研究裡能,找出重新建構自由世界裡,媒體產業公信力的機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