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者反思

「研究這些指標到底有沒有用?」。

八年前進入博班入學口試會場,面對七位口試委員們,灑脫地說著我是中距離 跑者喜歡照自己配速跑,一如我對求學時程的選擇,想跑快就跑快,想跑慢就跑慢...。

就這麼一路地問題來去間,口試委員認真提問到研究計畫中關於”運動城市指標建構”

的種種問題時,腦中想著準備考試時閱讀的國際文獻,回應著臺灣本土的現況問題 與挑戰,說著我那理想中的藍圖。在七分鐘的提問討論間,來到最後一位口試委員 劉一民教授的問題:「你們管理學門研究這些指標到底有沒有用?」,霎時,頭上一道 金光襲來,像急速直剎的輪軸聲,嘎……到底有沒有用???到底有沒有用!!!

一瞬,反思的雲,罩上我半面側對的兩位大師,一位哲學家,一位是我敬佩的 碩論指導老師,其他五位師長靜下來,雙目注視著我,等候著最後一個回答。

「其實,一點用也沒有!」,當下的我,回應地如斯狀似自然而直接……。

一時,哈哈哈的笑聲劃破沉默,留下哲學家的大笑和管理學家滿是疑問不解的 瞋視。在口試最後一分鐘,我回應著:「其實,研究指標一點用也沒有,因為如果政 策管理者不用,那它只是篇研究;但學術研究本來就要有理想性,如果不做,怎能 對國家體育政策提出更前瞻性的建議?所以,不管它有沒有用,研究者還是要有學 術理想,把它做出來!」。時光荏苒,絮絮如絲的正反思考,在求學期間接受著考驗。

看著中央體育主管機關位階,從部會轉換成為體育署;仰視著每一場重大運動賽事 的既往,一如現正如火如荼進行的 2017 台北世大運,靜默沉思,我將觀察到的城市 賽會運動資產,在博班讀書會報告,在一場場國、內外研討會,用理性和感性,撕 開賽會表層現象,再重組詮釋意義。看似悠閒的布拉格咖啡館裡,有我思考紀登斯 文化二重理論,社會學的結構主義窺探,城市再造論述專書閱讀,和大型運動賽事 與城市發展研究資料整理的片片塵埃,總會問自己:”是啊!指標到底有沒有用?!

「懷疑,是大家必須通過的大門口。只有通過這個大門口,才能進入真理的殿堂。」 引用索達吉堪布在《你在忙甚麼》一書中,”只為一顆心”一節所提到的莎士 比亞說的話:「懷疑,是大家必須通過的大門口。只有通過這個大門口,才能進入真 理的殿堂。」。此刻回首,深深感謝那一場入學口試,讓習者對學術有懷疑的機會。

也讓我藉由在實踐行止之中,在面對它的時候,不害怕被問,能面對每位提問的貴 人,從而更關心它是否將被認真以對,如何發揮可能有用的一面,在喧嘩若是的角 落,也能從容靜觀它為何沒有用的反省。

「駕著筆在追逐答案的原野上,看學無止境的山巔遇見浪漫的雲彩…」

此時,筆下的紙頁,轉瞬為雲,心境向著天空想像,而知識如綠茵遍野,鋪陳 在我眼前。研究的道路,領著我在為學的空間裡,在文章書寫中,來來去去。倒映 的窗,照著搔首不解,困著的思路,究竟這主題,解還是不解?有用還是沒有用?!但 是,當倏然通曉的片刻,發現,啊! 指標是有用啊!它讓我再次躍進時間追逐的知識 小徑,從黑夜到天明,從漫然到專注,跟著節奏起落的打字聲,心中竊笑..如此有用!

回首那一刻,那真正有用的是劉老師大笑三聲的灑脫,融合著我指導教授一絲不苟 的嚴謹之下,交織出的這場博士學涯生命經驗與知識的默會,還有諸位口試委員,

殷切與熱情的諄諄提點。

此刻我會說指標研究此時是個表徵,我藉著學習的過程,把研究指標的表徵做 了具象的呈現,然而,那個等著再現的指標呢?往哪去了? 原來,它跟我說著”喜歡 照著自的配速跑...想跑多遠,多快,就跑多快吧!”,是啊!就讓思考有沒有用的心情,

自由,放開思路,勇敢地為一個不知道有沒有用的未來,繼續前行…..。

文末自敘之際,我依然著想”研究指標到底有沒有用?!”。今後的每一天,

依然要發酵這份書寫的情懷,跟著宛若釀造一杯冰滴咖啡的心境,引喻咖啡豆在冰 淬其上的寒浚罩頂,體會舌尖苦澀其表的緩蘊歷程,期待這微渺的研究成果,釀成 一杯純如玫瑰冰滴咖啡的芬芳。敬 我所有感謝與感恩的貴人們!

102

參考文獻

中村祐司(2007)。オーストラリア州・地方政府におけるガバナンスの諸相と政策ネット ワークの形成 ―スポーツ振興戦略と地域スポーツクラブ運営の事例から―」。季 刊行政管理研究,9,56-70.

日本体育原理專門分科會 (1986)。体育學原理Ⅱ:スポーツの概念。東京:不昧堂。

王文科、王智弘 (2014) 。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石番 (2003) 。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臺北市:幼獅文化。

王佳煌 (2005) 。都市社會學。臺北市:三民書局出版。

王祥騮 (2005)。他山之石-運動競賽設施的的投資與經營。體育設施與城市發展專題研 討會論文集,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編輯。高雄市: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田孝倫 (2003) 。發展臺灣申辦國際綜合運動賽會城市之參考條件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行 政院 體 育委員會 (2003) 。公共場館分佈現況。引自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網址:

http://media.justsports.net.tw/spo_demo/index.asp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2)。中華民國101年運動城市調查。臺北市:作者。引自行政院 體育委員會網址:http://isports.sac.gov.tw/sites/default/files/101_udcicty.pdf

何介人、林樺、陳宛琦、楊雅萌 (2008)。再生城市重現風華:標竿城市再生案例-探索產 業投入商機。臺北市:經濟部技術處。

何豐德 (2004) 。高雄市都市更新實施方向之探討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山大學,

高雄市。

宋玉珍 (2005) 。城市競爭力評比初探。臺灣經濟論衡,3(7),1-21。

李永展(2002) 。台北市永續性都市指標之建立。載於林建元 (主編),都市計畫的新典範 (頁 151-164)。臺北市: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

李玉芳 (2007) 。運動設施與城市再發展之關係研究-以 2009 高雄世運會運動設施規劃 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李奉儒等(譯) (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Robert, C. B., &

Sari, K. B., 1998)。

李炳昭(2008)。倫敦成功申辦 2012 年奧運之研究。運動文化研究,6,91-130。

李康、李猛(譯) (2007)。社會的構成-結構化理論大綱。臺北市:左岸文化。(Anthony, G.,1984)。

林秀雲 (譯) (201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新加坡商聖者學習。 (Babbie, E., 2013) 林建元 (2002)。知識經濟與規劃新典範。載於林建元(主編),都市計劃的新典範 (頁

151-164)。臺北市: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邱翼松、黃正揚、羅應嘉 (2006)。論我國申辦 2011 年世界大學運動會策略分析。輔仁 大學體育學刊,5,263-275。

姜杰、張喜民、王在勇 (2003)。城市競爭力。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洪嘉文 (2005)。政策管理在學校體育策略應用。載於洪嘉文(主編),學校體育經營管理 策略與實務 (頁 17-28)。臺北市:師大書苑。

胡幼慧主編 (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倪鵬飛 (2001)。中國城市競爭力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倪鵬飛 (2004)。中國城市競爭力與基礎設施關係的實証研究。中國經濟,5,62-69。

原田宗彥 (2016)。スポ-ツ都市戰略。經營センサ,7,40-44。

馬英九 (2009)。文化建設可以使一個國家變偉大。臺灣創意世紀-2009 年總統府文化 創意產業論壇實錄。臺北市:總統府。

高希均 (2015)。開放臺灣。臺北市:天下文化。

高麗鳳 (2004)。足下風雲會台北。台北畫刊,442,1。

商鼎財經顧問公司 (2000)。臺北產業競爭力分析與產業政策研討。臺北市:台北市政府 都市發展局。

張宇樑、吳樎椒 (譯)(2007)。研究設計:質化、量化及混合方法取向。臺北市:學富文化。

(Creswell, J. W., 2003)

104

笹川集團 (2005)。スポ-ツ白書2010。東京:笹川集團スポ-ツ財团。

陳明竺 (2004)。運動設施與城鄉風貌再造,興體育、拼經濟:體育與臺灣的經濟發展。臺 北市:天下遠見。

陳韋妢 (2003)。地區行銷與城市競爭力營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立德管理學院:

臺南市。

陳國華 (2006)。從城市未來學談城市競爭力,研考雙月刊,30(5),42-55。

陸傳芳 (1997)。近代英國城市專業化研究,揚州大學學報,6,72-76。

程紹同等 (2004)。運動賽會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揚智文化。

鈕文英 (2013)。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黃 煜 (2014)。新加坡的運動城市。國政評論,財團法人政策研究基金會。取自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1/14541

黃任閔、王泳鑫 (2002)。高雄世界運動會城市行銷效益探討。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

9,141-152。

黃政傑等 (1996)。中小學基本學力指標之綜合規劃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葉公鼎 (2009)。大型運動賽會經營管理。臺北市:華都文化。

廖淑容 (2003)。地方發展調節與制度形式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 北市。

劉家增 (2001)。臺北市與福岡市公共運動設施之比較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 體育學院,臺北市。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秀華 (2002)。大學體育館營運績效指標之個案研究—以國立臺灣大學綜合體育館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秀華、田文政 (2012)。臺北市健康城市政策的國際視野 -城市運動指標建置。運動 管理季刊,15,2-10。

蔡厚男 (2001)。體育運動園區規劃設置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鄭志富 (2005)。大型運動賽會場館規劃佈建之研究-以世大運、東亞運申辦為例(Ⅱ)。行 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NSC 94–2413 -H-003-039)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嘉惠 (2004)。運動賽會贊助管理個案管理研究-以中華汽車盃國際體操邀請賽為 例。載於鄭志富主編,運動管理學論文選集(頁 287-333)。臺北市:師大書苑。

ACES (2009). Europeun Capital of Sports Association. Retrieved from ACES http://www.aces-europa.eu/

ACES. (2013) European Capital of Sports Association. Retrieved from ACES http://www.aces-europa.eu/Home/Statutes/tabid/58/Default.aspx

Andranovich, G., Burbank, M. J., & Charles, H. (2001). Olympic cities: Lessons learned from mega-even politics.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23, 113-131.

Augé, B., Pedenon, A., & Verhet, A. (2011). Enhancing public sports facilities: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global value. In Dolles, H., & Sdöerman, S. (Eds.), Sport as a business, (pp.115-132).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Bramwell, B. (1997). Strategic planning before and after a mega-event. Tourism Management, 18(3), 167-176.

Carola, H. (2004). The capital of Europ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for the European Union. London: Praeger Publishers

García, B. (2005). Deconstructing the city of culture: The long term cultural legacies of Glasgow 1990. Review Issue of Urban Studies, 42(5/6), 1-28.

Getz, D. (2005). Event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2nd ed.). New York: Cognizant.

Gratton, C., & Henry, I. P. (2001). Sport in the city. New York: Routledg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2005). Report of the IOC Evaluation Commission for the Games of the XXX Olympiad in 2012. Retrieved from Lausanne, Switzerland

http://www.olympic.org/uk/games/london/full_story_uk.asp?id=1337

Knight, R. V. (1989). City building in a global society, In Knight, R. V & Gappert, G. (Eds.), City in a global society, (pp.26-334).

106

Marshall, T. (2000). Urban planning and governance: Is there a Barcelona model? Internationl Planning Studies, 5(3), (pp. 299-319).

Mendes, J., do Valle, P. O., & Guerreiro, M. (2011). Destination image and events: A Structural model for the Algarve case.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20(3-4), 366-384.

Mohan, L. J. (2010). Effect of destination image on attendance at team sporting events.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 10(3), 157-170

Oklobdžija, S. (2015). The role of event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Bizinfo (Blace), 6(2), 83-97.

O'rourke, E. (2008). Profile-Eamonn O'rourke. Leisure Management. 28(3), 28-38.

Robertson, M., & Guerrier, Y. (1998). Events as entrepreneurial displays: Seville, Barcelona and Madrid. In Duncan. T, Yvonne. G, & Martin. R (Eds.) Managing Tourism in Cities,

Robertson, M., & Guerrier, Y. (1998). Events as entrepreneurial displays: Seville, Barcelona and Madrid. In Duncan. T, Yvonne. G, & Martin. R (Eds.) Managing Tourism in Cities,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