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背景…

一、研究緣起

經濟全球化與區域化發展,促使國界日益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城市經濟的崛起。在 資源高度流動的國際競爭中,城市獨特的人文風格、自然環境、與生活舒適度所交織的 城市文化,無論是城市活力、吸引產業投資和優秀人力進駐,都是城鎮永續競爭力的發 展要項。隨著市場資源自由流動的趨勢,城市再造成為各國城鎮現代化的重要歷程,其 中,又以專業發展導向最為明顯。以英國為例,經濟市場高度化集中的結果,及受到歷 史、資源條件及地理位置的限制等因素影響,各城市依據固有的地區優勢做選擇,逐漸 形成各大城鎮功能分工的現象,因而建立起近代城市專業性發展的基礎。例如 1990 年 起,英國的曼徹斯特城市委員會 (Manchester Council) ,即建立了城市運動發展政策的 明確指標,清楚標示出城市再造的重點,是以朝向透過建立城市良好運動聲譽來逐年實 現再造的願景。其願景聚焦於淡化過去工業城的形象,藉由國際級運動設施及賽會承辦 力的展現,自詡為引領 London 2012 奧運邁向成功之路的指標城市 (O'rourke, 2008)。

從全球化觀點,世界各地資訊融通且跨越國界,藉由媒體強力的推波助瀾,主辦國 際超大型運動賽會,被視為提升城市整體育公共建設的最佳途徑之一 (Gratton & Henry, 2001,Waitt,2001)。當代大型賽會主辦城市大都應用都市閒置空間再利用策略,對於老

2

舊市容規劃再造,透過提振觀光、增進城市魅力、改善運動休閒設施、提昇環境品質,

及建構永續城市的遠景的規劃,運用長期觀點進行城市空間的轉型規劃,對城市未來發 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城市在賽會籌辦期,透過將老舊城市優勢再造歷程,以準確定位模 式做為基礎,重塑專業城市品牌。經由引鑑知名城市的成功發展經驗,再配合獨特的運 動產業特色,利用整合區域人文特質等多元再造策略,能對城市發展進行有系統規劃,

策劃出未來國際運動城市的建設藍圖。

亞洲各城市自 1988 漢城奧運成功舉辦後,興起對國際大型運動賽會的申辦競爭,

接連舉行的 2008 北京奧運、2010 年新加坡青年奧運、東京 2020 申辦奧運成功的行動,

以及馬英九總統提出:「爭取世大運,行銷臺北市」的國際化政策,顯示決策者知覺到運 動對重塑城市形象的價值。現任國際奧會主席羅格博士 (Dr. Jacques Rogge) 即倡議:「運 動就像音樂一樣,無所不在,運動的價值也無分社會、種族、宗教的被全世界所理解。」

(ACES, European Capital of Sport Association, 2008) 。因此,在當代全球一體的政經互動 下,運動已成為國際社會共通的語言,在跨文化交流所扮演的中介價值日益高升,因此 運動的角色,也從過去強調區域競爭而日漸趨於共生並存的趨勢 (笹川集團,2005)。而 城市本身除藉著主辦賽會振興國家體育運動發展外,如何以賽會主辦為舞臺,強化在全 球化潮流中的國際競爭力,是城市朝向永續發展的另一里程碑。

Slaughter (1996) 從未來學觀點指出,以長遠的城市發展願景而言,基本上需要植 基在「計畫未來」的行動上。因為,「行動對未來會具有影響力,而未來藍圖除對當下產 生影響外,並且決定人類未來的共同目標,年輕世代可透過教育和文化傳演更關注未來」。 而重視運動設施等規畫的永續發展,是全球價值建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ugé et al, 2011)。高希均 (2015)在『開放臺灣』書中指出,政府與民間要有「與時俱進」的危機感 及改革,政府與民間要共有融入世界的決心與政策。目前我國面臨國內外環境急遽變化 的影響,在政治民主化、經濟全球化、社會多元化及文化歧異化的現象中,政府必須面 對環境變遷種不同的策略與方法 (洪嘉文,2005)。觀察歐美許多城市的綜合計畫,逐漸 以發展願景取代傳統的計畫目標。以願景為導向做規劃,實務上比較有利於地方共識的

形成與地方行銷的推動 (林建元,2002)。觀察今日國際運動城市發展趨勢,從長期發展 的願景而言,要有計畫地建構國際級運動城市,除投資於滿足大型運動賽事的申辦要條 件外,同時要注重形塑區域運動休閒環境特色,以促進運動產業投入的策略,開發運動 管理人力資源系統,發展在地職業運動,提昇市民運動文化素養等方向著手,做為城市 長期發展的利基(Gratton & Henry, 2001;宋玉珍,2005)。整體而言,全面規劃於運動推 展相關的軟、硬體工程,是成功發展為運動城市的關鍵要務(Waitt, 2003)。臺灣自舉辦 2009 高雄世界運動會,到成功申辦 2017 臺北市世界大學運動會,國家透過大型運動賽 會的申辦歷程,充實在地城市的各項運動建設。但綜觀賽事佈建的運動環境,在永續性 與臺灣的城市品牌行銷現況,仍未見有以「運動城市」為名的臺灣城市發展規劃,也缺 乏客觀的策略引導指標。因此,本研究從探討臺灣城市在城市專業定位歷程中,如何藉 由對運動價值的關注,引據國際城市發展的範例,幫助臺灣城市在全球城市競爭洪流中,

思考區域特色,認知到以運動為核心主軸的可能發展?探討其可能的關鍵因素內涵,藉 由運動政策專家的論點檢視,進而提出指臺灣發展運動城市指標的應用模型與建議。

二、研究動機

臺灣近年來積極申辦國際大型運動賽會,2009 年高雄世界運動會及臺北聽障奧運 會,已分別在臺灣的南、北兩大城市舉行,2017 臺北世界大學運動會也正如火如荼地近 行。城市從申辦成功到主辦大型運動賽會,配合籌備期間的各企劃,直接影響主辦城市 在市政組織、經費結構、城市地貌規劃的變革,不僅啟動城市運動地景的再構歷程,同 時影響國民對運動價值的多元感受。由於賽會城市的形塑是時間、空間區段式的城市發 展歷程,賽會過後的資產與運動文化延續,成為更重要的市政課題(Waitt, 1999)。因此,

長期與永續的城市運動資產規劃,需要有指標性的策略做為城市運動政策的依循。目前 臺灣本土仍未有系統化的發展運動城市指標可為城市參照的圭臬,政府與民間產業在支 持運動發展的介面上,尚缺乏具體的策略指標可做參照,造成大型運動賽會過後,對於 延續性的區域運動文化發展,欠缺長期發展的指標作為市政建設的依據。因此,從提升 國家競爭力,發展城市專業定位,吸引民間產業投資,創造市民運動福祉,和延續大型

4

賽會資產的永續管理效益而言,建立臺灣發展運動城市指標,對於政府行銷臺灣,發展 區位特性的規劃畫,能做為提升本土城市國際競爭力的策略規劃參考。

基於前述動機,本研究從思考運動對城市發展的未來可能影響,透過歸納城市專業 化,到城市競爭力的提升策略,綜整國際運動城市發展成功案例,嘗試從推展社會文化 與經濟發展的雙向思考,建構臺灣發展運動城市的指標內涵,進而提出應用模式與建議,

做為臺灣本土城鄉在規劃區域特性發展時,能以運動做為定位在地特色的思考。而此指 標可提供學術研究立論,亦可做為國家運動政策願景構築的基礎。日後政府與民間可藉 此成果建立政策共識,共同對區域運動推展績效進行評核。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構臺灣發展運動城市指標,評析未來城市規劃,城市品牌定位,國際 競爭力的多元觀點,以城市專業化趨勢的思考,連結申辦國際大型運動賽會條件之內涵,

參考國際運動城市典範個案,探討運動與城市發展間之關聯路徑,並藉由專業領域專家 觀點的研究參與,建構臺灣發展運動城市指標,並分析指標重要性及現況,再透過綜整 理論、趨勢分析及專家意見之觀點,提出指標在實務應用的模式與建議。

研究者將國內、外城市發展相關文獻做歸納,蒐集臺灣運動城市發展的可能因素,

應用文件分析法及專家法的途徑,進行指標建構,繼而提出以運動做為城市發展的前導 性指標內涵,作為臺灣城市活化區域特性,及民間產業投資於城市運動推展與環境再造 的參考,是為本研究之目的。具體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運動城市發展的意義及相關因素的內涵。

(二) 建構發展臺灣運動城市指標,並分析專家學者對其內涵之觀點。

(三) 提出臺灣發展運動城市指標應用模式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 臺灣發展運動城市的現況與影響因素為何?

二、 臺灣發展運動城市指標的內涵為何? 專家對指標內涵的觀點為何?

三、 臺灣發展運動城市指標的實務應用模式為何?具體建議內容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探討發展運動城市與國際相關評選指標的關聯因素,分析國際運動城市發展 成功範例,應用文件分析和專家法之混合取向研究途徑,以國內體育行政治理者、運動 管理、運動政策之領域專家為對象,建構臺灣發展運動城市指標的內涵,嘗試透過文化 二重理論的思考,與未來學觀點,建構此指標的架構。再綜整上述探討結果,參考理論 與國際發展趨勢,提出未來實際應用於臺灣發展運動城市應用模式,是為本研究之範圍。

第五節 研究重要性

本研究預期之重要性,分為學術與實務兩方面貢獻,分敘如下:

一、學術方面

(一)以運動為題,關注於城市發展規劃與城市再造議題,是當代全球化發展進程中,

熱門的研究課題。但臺灣目前對於以運動文化,或運動價值做為城市治理的學術

熱門的研究課題。但臺灣目前對於以運動文化,或運動價值做為城市治理的學術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