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2 -

第二節 研究背景

隨著工業化以及伴隨而來的都市化,家庭的結構越來越鬆散,性、婚姻與家 庭三位一體的關係在社會變遷中被摧毀了,性從婚姻和家庭中解放,婚前性行為 的情況越來越普遍(薛承泰,2000)。青少年時期發育日漸成熟,在社會及大眾 媒體給予視覺感官的誘惑與刺激下,青少年自我探索或體驗性生活的頻率逐漸增 加(劉玉玲,2005)。懂得如何避孕是預防懷孕的先決條件,但是青少年的性知 識往往十分不足,行政院家庭衛生署家庭計劃研究所針對全台未成年母親所做的 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生母都是意外懷孕,意外懷孕的生母中高達 85.4%是因為 沒有避孕而懷孕(林惠生,2000)。在性知識不足或沒有避孕的情況下,衍伸許 多青少年未婚懷孕的相關議題。

不論懷孕是在計劃之內的,還是非預期的,懷孕通常都是令人吃驚的消息,

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接受懷孕的事實,即使是期待很久的事,懷孕還是會成為焦慮 的來源,整個過程是充滿焦慮、擔憂和喜悅的,同時期待著新生命的誕生和到來

(張宏哲、林哲立譯,2007),然而青少年未婚懷孕不是喜悅的,取而代之的是 擔憂、否認和充滿譴責。加上中國傳統社會中,結婚、懷孕、生子是理所當然的 順序,更是一個不成文的社會規範,在婚姻制度之下所生的小孩才是「合法的」、

「有道德的」,對於「未婚懷孕」、「未婚生子」等議題持有較保守的看法,過去 的社會若是發生這類的事件通常會選擇隱瞞、逃避,或是趕緊進入婚姻,不但可 以符合社會期待,也藉此合理化懷孕的事實。

一、台灣青少年懷孕現況

台灣 15 到 19 歲女性的生育率在 2001 和 2002 年皆為 13‰,之後開始逐年下 降,至 2006 年下降至 7‰,截至 2008 年只剩 5‰,每一千位青少女中有五個少女 生下小孩;再從 15 至 19 歲有配偶的青少女之生育率來看,2002 年的 746‰開始 持續上升,在 2004 年到 2006 間皆保持在 1000‰(表 1-2-1)(內政部,2008), 意即每一千個已婚的青少女裡有一千位生下小孩,這樣的現象說明國內青少女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3 -

孕之後,若選擇將小孩留養,則奉子成婚的比例十分高。

表 1-2-1 台灣 15~19 歲青少女之生育情形,2002—2008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15-19 歲女性生育率(‰) 13 11 10 8 7 6 5

15-19 歲有偶女性生育率(‰) 960 979 1,000 1,000 1,000 未知 未知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台閩地區人口統計,內政部。

但是從青少女生育率並不能完全瞭解青少女懷孕的全貌,由林惠生(2002)

所主持的台灣地區高中、高職及五專在校學生之性知識、態度調查發現越來越多 青少年傾向以「墮胎」來解決未婚懷孕問題,贊成此方法的比例明顯增加,若未 能減少未婚懷孕的情況,墮胎將會越來越盛行。國內另一份「中學階段未婚懷孕 青少女的學校因應措施」之研究中直接證實未婚懷孕青少女事後處置的情形以墮 胎最多,結婚生子次之,雖然青少女生育率下降,然而實際懷孕人數仍然不明(李 德芬,2001)。青輔會曾針對青少女墮胎狀況進行調查,以 2003 年為例,20 歲 以下未婚流產多達 12,300 人次,每年使用 RU486 口服墮胎藥的 20 歲以下青少女 也有 12,000 人,兩者相加,推估每年未成年墮胎人數應在 24,000 人以上,是同 年度 19 歲以下母親所生嬰兒數 10,545 人的 2 倍多(行政院青少年輔導委員會,

2005)。加上部分青少女懷孕後,可能因為害怕讓父母知道而尋求密醫進行人工 流產手術,讓青少女懷孕的統計數字中暗藏更多黑數。青少女懷孕後在生理、心 理和社會層面皆會受到衝擊(陳淑音、葉莉莉,2001;陳慧女,2001;李德芬等 人,2004;陳莉莉、陳信昭,2006),因此青少女未婚懷孕不管是在公衛、社福 領域都是值得關注的議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4 -

二、青少女未婚生子事件與家庭

從生態系統的觀點切入,不管在懷孕前或懷孕後,青少女皆為原生家庭中的 成員,青少女與家庭互動的過程當中,影響青少女懷孕與生育,同樣的,青少女 的懷孕事件也會對家庭有所影響(Chase-Lansdale, Brooks-Gunn & Paikoff,

1991)。

家庭對青少女的影響,首先從青少女的原生家庭樣貌來看,研究發現懷孕青 少女的原生家庭背景呈現社經地位較低、家庭結構為單親或繼親家庭以及家庭功 能不彰的狀況。社經地位方面,在美國貧窮與青少年懷孕有明顯地相關,多達 83%生育的青少女和 61%進行人工流產的青少女都來自貧窮或低收入的家庭,至 少有 1/3 未成年父母(男生和女生)的雙親就是因為未成年懷孕而生下他們

(Klein, 2005);國內研究也得到類似的結果,顯示青少女的原生家庭大多屬低 社經地位,他們的父親教育程度偏低(江千代,1988)。就家庭結構而言,懷孕 少女的家庭結構以單親家庭居多(Landy et al ,1983;Rodriquez &

Moore ,1995)。另外,懷孕青少女家庭失功能的程度高(Corcoran, 2001),與 未生育的青少女相比,生育青少女的家庭功能屬重度障礙、親子感情不佳和家中 存在暴力(李孟智,1998)。這群青少女時常經歷家庭變動或是不穩定的生活狀 況,在家庭改變的時候,父母的監督(supervision)通常變得較為鬆散,使青 少年懷孕的機率升高(Crossen-Tower,2007)。家庭的結構和社經地位會影響家 庭控制、監督和支持青少年渡過青少年發展階段的能力(Bear ,1999),但是家 庭若是無能力去因應青少年時期個人的發展,將會造成青少年不負責任的性行 為,甚至是懷孕(Barnett et al. ,1991),由以上可看出懷孕青少女可能來自 家庭功能不彰、家庭穩定度低以及社經地位較低的家庭,此類型的家庭狀況提升 青少女懷孕的風險。

換個角度從青少女懷孕對家庭影響來看,未成年懷孕事件所衝擊的對象不只 是懷孕少女一人,它所造成的影響往往是整個家庭(張乃千,2006)。懷孕對孕 婦本身、配偶及其家庭會產生漣漪性效應(rippling effect),特別是青少年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5 -

孕,會對青少年家庭的影響更劇烈(馮容莊,1991)。美國的研究指出大多數的 祖母(懷孕青少女的母親)得知她們的未成年女兒懷孕時感到非常難過和失望,

Ward 等人的研究(1990)也發現相似的結果(Chase-Lansdale et al., 1991)。

當家庭中有青少女懷孕時,整個家庭成員往往會出現憤怒、罪惡、壓力及無 法接受的情緒反應,懷孕青少女的父母對女兒原有的期待及理想也受到重大的打 擊,另外,懷孕期間的花費也會造成家庭經濟上額外的負擔(Johnson,1986;

引自馮容莊,1991)。國內研究顯示家長認為自己得知子女未婚懷孕的事實後,

當下的反應為很震驚,不敢相信發生這樣的事情,然而絕大多數的父母親都表 示:願意與孩子一起討論、處理懷孕這件事,不會讓子女獨自承擔(勵馨基金會 社工部,2002)。家長雖然得知懷孕事實時感到震驚與衝擊,但可以慢慢調適,

接受懷孕事實並協助處理,在青少女懷孕過程中,家庭可以是重要的支持來源,

發揮影響力。

三、家長於青少女懷孕事件中的重要性

家庭成員的支持在青少女懷孕過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社會支持是影響 青少女孕婦行為的重要因素,社會支持越多,青少女的行為越正向,特別是來自 家庭成員的支持(沈滿華,1997)。青少女的家庭支持程度低和青少女的憂鬱狀 況有相關(Benson, 2004)。另外,青少女孕婦接受到的社會支持較成年孕婦來 得少,青少女會因為懷孕而與過去往來的同學或朋友失去聯繫,使得其主要的支 持來源侷限於家人,其生活圈及支持系統因此縮小(陳慧女,2001)。而且多數 少女懷孕後第一個告知的對象還是以自己的母親為主,期望藉由母親的參與,給 予青少女在生產與懷孕過程中的照顧與支持(張乃千,2006)。簡而言之,家庭 與社會的支持為是否能成功度過懷孕危機的關鍵(陳莉莉、陳信昭,2006),突 顯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6 -

家庭對於青少女的生育決策也會有影響,國內外研究結果皆指出家長能夠對 青少女的生育決策發揮影響力(Rosen, 1980;Faber, 1991;Benson, 2004;周 培萱,2001;林雅雯,2004),在青少女懷孕的當下,多數青少女還是和父母同 住,父母擁有情緒、財務和實質的權力與資源可以影響他們女兒懷孕的處理方 式,雖然在某些情況下,父母可能無法直接影響他們的女兒如何解決懷孕這件事 情,但是父母期望的解決方式可能是青少女在做決定時的主要考量因素(Rosen, Benson, & Stack, 1982)。家人即使不贊同青少女的決定,仍會提供實質協助,

像是幫忙找尋收容機構待產及給予心理支持等,是青少女在懷孕後續安置中最重 要的經濟資源及情緒支持(周培萱,2001)。

五、小結

家庭於未成年未婚生育事件中可能是助力,也可能是阻力,家長若以接納態 度來調整少女未婚生育所引發的失衡,並同理未婚少女的尷尬處境,則有助於家 庭互動關係及青少女的適應,反之,家長們若認為少女未婚懷孕有違社會規範,

依循著偏頗的社會價值而與社會結構共同壓迫未婚少女,不但使家庭互動緊張,

也成了少女與家庭漸行漸遠的推力(林慧萍,2004)。在青少女懷孕事件中,青 少女期待家人能夠給予同理和協助,家庭是青少女的重要支持來源,具支持性的 家庭對於青少女有正面的影響,雖然家庭普遍都能提供某種程度的支持,但是卻 忽略這些家長可能因為調適不佳而無法形成支持系統(Chase-Lansdale et al., 1991)。另外,懷孕青少女的原生家庭也可能因為功能不彰、單親和社經地位低 而削弱提供支持的程度,在青少女懷孕時,無法完全發揮家庭應有的功能,或是 無法成為穩固的支持系統。因此瞭解家長如何處理女兒懷孕事件為首要的第一

也成了少女與家庭漸行漸遠的推力(林慧萍,2004)。在青少女懷孕事件中,青 少女期待家人能夠給予同理和協助,家庭是青少女的重要支持來源,具支持性的 家庭對於青少女有正面的影響,雖然家庭普遍都能提供某種程度的支持,但是卻 忽略這些家長可能因為調適不佳而無法形成支持系統(Chase-Lansdale et al., 1991)。另外,懷孕青少女的原生家庭也可能因為功能不彰、單親和社經地位低 而削弱提供支持的程度,在青少女懷孕時,無法完全發揮家庭應有的功能,或是 無法成為穩固的支持系統。因此瞭解家長如何處理女兒懷孕事件為首要的第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