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研究為九年一貫語文領域本國語文閩南語教科書修辭方式之分析研究,第 一章中分成「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研究問題與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名 詞釋義」等四部分,以下分節加以說明。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一 一

一、 、 、 、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語文是溝通情意、傳遞思想、傳承文化的重要工具,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 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隨著政治、社會環境的改變,國內在解嚴後,以往一度 被排斥、打壓、忽視的本土語言逐漸受到重視。90學年度起實施之九年一貫課程,

在語文學習領域中增設「閩南語」、「客家語」及「原住民語」三種本土語言課程 供學生必選修乙種,閩南語課程與教學成為學校課程中的一部份。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提出語文領域本國語文(閩 南語)課程的基本理念:「1.培養探索與熱愛閩南語之興趣,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 慣。2.培養學生聽、說、讀、寫、作等閩南語基本能力,並能在日常生活中靈活 運用、表情達意。3.培養學生應用閩南語從事思考、討論、欣賞和解決問題的能 力。4.培養學生應用閩南語學習各科的能力,擴充生活經驗、認識中華文化,並 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以因應現代化社會之需求。」多元語文素養是學生學習其 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的基礎。多元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 和奠定作用,決定了它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重要地位。尊重多元族群 的本國語文課程,使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等課程,同臻九年一貫課程重要

2 地位。

二 二 二

二、 、 、 、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吳正吉(2000)指出「修辭是一種專門而實用的學問,也是國語文教學和寫 作時,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識。」林芳如(2003)認為「修辭格因具有固定格式,

一定的構造形式,特定的表達功能,比較適合作為學習修辭的入門。此外,它也 是目前我國修辭學理論發展中較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具有實用性的一部份,因 此修辭是語文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部份。」

修辭既是語文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部份,理所當然,修辭教學亦是閩南語教 學中不能忽視的一環。修辭不僅是國語文教學和寫作時,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識;

也是閩南語教學和寫作時,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識。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目前國內有關國語文修辭的研究頗多,關於國語教科書修辭的研究亦不少,

包括:陳香如(1997)、楊淑雅(2002)、林芳如(2003)、吳純玲(2004)、張志 瑋(2004)、林洪正(2005)、林君鴻(2005)、陳麗雲(2006)、賴秋樺(2006)、

張瓊華(2006)、龔月雲(2006),但是有關閩南語修辭的研究,是較少見的部分;

而這極少部分閩南語修辭的研究,亦僅止於閩南語諺語或歌謠的修辭研究;包括:

洪宏元(1999)、張燕輝(2001)、黃飛龍(2001)、許筱萍(2002)、林永仁(2006)。

至於閩南語教科書修辭的相關研究,迄今尚未見任何研究發表,此為本研究動機 之二。

王家珍(1998)指出修辭格雖然大量出現在國小課本中,但一般老師僅在範 文教學的形式深究中略提一二,或限於老師本身修辭知識的缺乏,多半未加以介 紹。王家珍敘述的修辭格教學狀況,係針對國小國語文教學而論,若就現今國小 閩南語修辭教學而言,情況更不理想。

3

根據教育部2008年統計,閩南語支援教師佔了閩南語本土語言教學33%的師 資比例,如此大量非教育相關系所或非語文相關系所畢業的閩南語支援教師,仍 得擔任修辭教學。至於擔任閩南語授課的編制內教師,或因非語文相關系所畢業,

或因本身修辭知識不足,從事修辭教學同樣遭遇困難。針對國小閩南語教科書修 辭方式進行研究,提供國小閩南語教學參考,提升閩南語修辭教學現況,為筆者 研究動機之三。

在閩南語教科書方面,或由於教學指引未列修辭教學相關資料,或由於尚未 編輯教學指引,造成教師修辭教學無資料可參考。基於此,針對國小閩南語教科 書進行修辭研究,提供閩南語教科書編輯者參考,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