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Martin曾說「一個國家的興盛,不在於國庫的殷實、城堡的堅固或是公共設 施的華麗,而在於公民的文明素養,也就是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遠見卓識和 品格的高下」(引自釋慧開、徐藝華,2004)。Dante亦說過:「道德可以彌補 知識的不足,知識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引自洪蘭,2007),由此可見品格的 重要。本章共分四節,主要敘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名詞釋 義、研究範圍與限制,分別敘述之。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再好的智能和知識,如果沒有品格,其後果是很不堪設想的。因此,品格教 育長期以來備受重視,茲分述其研究背景與動機如下。

壹 壹 壹

壹、 、 、 、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觀諸世界各地,品格教育隨著日益惡化的社會道德問題而重新復甦。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在1989年召開「面向二十一世紀研討會」,指出道德、倫理、價值觀 的問題會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首要挑戰。而為了迎接這個挑戰,世界各國紛 紛研擬對策,從教育改革尋找出路(周慧菁,2004)。就美國而言,超過三十州 大力推展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主要內容包含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及人 格成長。英國則從2002年8月起,首次把公民教育 (citizenship education)放在 中學實施,以促進學生心靈、道德及社會文化的發展;至於澳洲教育當局要求學 校把公民教育提升到與英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地位;日本的教改報告書也指出,二 十一世紀日本年輕一代能否具備道德情操與創造力是決定未來命運的重要關 鍵,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加強學校的道德教育;向來推展道德教育不遺餘力的新加

坡,在1990年由國會通過「五大共同價值觀」,做為新加坡道德教育的準則。由 此可知,品格教育的重視已是世界一股不可抵擋的趨勢。

當品格教育成為全球教育界重要的趨勢時,回溯往昔,我國品格教育的發展 從1902年將「修身科」列為學科,而後從「公民科」、「黨義科」、「公民訓練科」、

「生活與倫理」到1993年的「道德與健康」,雖然名稱互異,但其受重視程度不 言而喻(楊素英,2002)。在「憲法」(1947)第一百五十八條規定:「教育文化 應發展國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國民道德,健全體格,科學及生活智能」,

揭示了品格教育為國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目標。而「國民教育法」(1979)第一條:

「國民教育依中華民國憲法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以養成德、智、體、群、美 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宗旨」。此外「教育基本法」(1999)第二條:「教育 之目的以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強健體魄及思考、

判斷與創造能力,並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

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 代化國民」。因此,從憲法、國民教育法與教育基本法的訂定都可突顯品格教育 在國家教育政策的重要性。

在一片教改的聲浪中,需重新回歸教育基本面的品格加以思考,教育部乃於 2003年9月「全國教育發展會議」的第五項中心議題中主張:「建構新世紀品格及 道德教育內涵,透過每週中心德目的方式,設計教學活動,培養明白事理、有為 有守的國民」,隨後並於2004年2月召開「研商品德教育促進方案(草案)會議」,

獲致四項共識:(一)品德教育應融入各項課程及教學中。(二)將品德教育實施 成效融入教育部現有之相關評鑑機制,俾督促各級學校積極落實品德教育。(三)

各師資之職前教育及教師在職進修加強品德教育之涵養。(四)結合民間資源共 同協助推動校園品德教育。3月邀集家長會及家長協會等相關民間團體進行討 論,獲得「全面落實校園品德教育」共識,其中包含中小學校應運用「空白課程、

導師時間、綜合活動等相關時間」,隨機將品德教育融入課程教學與活動等(教

育部,2004)。此外,同年12月16日教育部完成「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從2004年 到2008年欲推動學校本位品格教育,強調學生主體反思能力、學校對核心價值理 性共識的形成與提升家長對品格教育的重視。由此可知,品格教育的落實除了發 展各校的品格與道德內涵,教育部也希望能透過課程與教學的方式傳授品格教 育,故研究者以此為準則,欲以品格教育課程來實施品格教育。

此外,國民教育階段的第五項課程目標中也強調「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 並培養出「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的基本能力,強調「具有民主素養,包容不 同意見,平等對待他人與各族群;尊重生命,積極主動關懷社會、環境與自然」

(教育部,2001)。教育部(2004)公布的「品德教育促進方案」中提出六大美 德,希望每個學生在2008年前都能擁有關懷、尊重、責任、信賴、公平正義、誠 實。品格至要聯盟(Character Counts Coalition)推出尊重、責任、公平、值得信 賴、關懷、公民責任等「品格的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character)。因此綜合中 外學者的看法及研究者站在教學現場之經驗,發現「負責」、「尊重」、「關懷」可 做為五年級學童目前最重要且能深刻體驗的核心價值,再者眾多核心價值中研究 者可發現有相通處,如「負責」與公民責任相通,「尊重」則與禮節、守法、公 平正義相通,「關懷」也與愛心愛物、同情、關心關懷、大愛的概念有相通處,

因此本研究以「負責」、「尊重」、「關懷」為核心價值,以培養學童的適當性行為,

增進自我概念及預防偏差行為的發生。

除了政府單位關注品格教育外,民間單位亦提供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品格教育 的重要性。2003年11月《天下雜誌》調查指出:八成以上的家長老師,認為台灣 社會的品格愈來愈壞;七成以上的家長老師,認為中小學生品格教育還不及十年 前(何琦瑜,2004);金車教育基金會(2004)公布一份針對國民小學教師所做 的「無私真愛」問卷調查,受訪教師認為最需要加強的教育領域,依序為:品格 教育(81.2%)、道德教育(79.6%)、生活教育(58%)和生命教育(34.5%)。

此外,以品格教育為主題的期刊陸續刊出,如《臺灣教育》(625期,2004)、《教

育研究月刊》(120期,2004)、《課程與教學》(9卷2期,2006)、《教育資料與研 究》(75期,2007)等。因此,品格教育又重新成為教育界的新寵兒。2004年遠 見雜誌六月號以「品德管理」作為專題,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四企業認為人品比人 才重要,品格才是決勝負的最後關鍵(羅瑞玉,2005)。2007年天下雜誌四月號 推出「教出品格力」,亦針對如何教出好品格,提出更具體、實用的方法與案例,

所以品格教育實施的迫切性是無庸置疑的。

貳 貳 貳

貳、 、 、 、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當今教師在實施品格教育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品格教育的內涵究竟為何?自 古至今對於「品格」的定義與內涵分歧雜亂,所以須予以釐清。亦即應先把現代 社會需要的品格定義以後,再發展教材與教法。此外品格教育的學習內容會隨著 時代的變化而有不同的內涵,因此在實施品格教育時,還需順應國情與社會變 遷,選擇適切的核心價值。所以,在多數教師對於品格教育的內涵不夠清楚明瞭 的前提下,本研究需先探討品格教育的意義與內涵。此外,林佳範(2006)指出,

品格教育的重點不只是生活習慣與常規的建立,更應注重批判性思考、論辯溝通 與解決問題等歷程。換句話說,在日益複雜的生活環境裡,品格教育除了建構出 共同的核心價值,還要讓學生對核心價值做正確的選擇與判斷,是經由個人的認 知與情感,而後產生有意義的行動,並非強迫或盲從的,因此希望在此原則下,

進一步發展品格教育課程,以供教師在實施品格教育的參考。

在多元發展甚至混沌的後現代社會中,社會的公平正義、倫理道德與正確的 價值觀已逐漸模糊,所以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生活禮儀與良好習慣的培養 漸漸被忽視,更由於智育掛帥、知識領導教學的因素,導致社會呈現許多脫序現 象。再者有研究指出社會犯罪率的年齡愈來愈低,其成因乃源於個人自我認同感 缺乏、家庭教育功能的式微、社會疏離感的增加與道德意識的薄弱,才會衍生出 日益複雜的兒童問題。教育部也提過,近年來學生鬥毆事件有持續增加的趨勢且

多發生於國中小(國立教育資料館,2004)。眾所皆知,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 翁,故其素質之優劣對國家社會的影響不言而喻。學童在國小階段若沒得到適當 的引導,勢必影響將來人格的發展,形成人格偏差,不但危害孩子本身,還會造 成國家社會問題(李麗珠,2003)。因此為了幫助個體藉由自我認知與人際互動 來了解自己、評價自己,更需規劃適宜的品格教育課程以協助學童肯定自己並發 展自我潛能,如此將能增進兒童在各種行為上有更良好的表現。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人類行為形成的動機系統,它使得人類行為具有 目的性與意義性(郭為藩,1996),所以培養學生積極的、正向的自我概念是非 常重要的,因為自我概念是人格結構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也是個人長期與他 人、環境交互作用下的產物,更是個人思想、行為的參照架構(李美華、蔡瓊月,

1999),亦即自我一旦建立,將引領我們的思想、感覺與行動。而且正值啟蒙的 國小階段是自我概念發展的基礎,尤其國小高年級的學童,以心理發展階段論的 劃分,處於青少年階段的開始,自我概念的發展對將來具有關鍵性的影響,而且 在國小中年級以上,屬於認知發展道德判斷上的道德循規期(尋求認可取向與順 從權威取向),因此在這個關鍵期實施品格教育課程對於自我概念的影響比較有

1999),亦即自我一旦建立,將引領我們的思想、感覺與行動。而且正值啟蒙的 國小階段是自我概念發展的基礎,尤其國小高年級的學童,以心理發展階段論的 劃分,處於青少年階段的開始,自我概念的發展對將來具有關鍵性的影響,而且 在國小中年級以上,屬於認知發展道德判斷上的道德循規期(尋求認可取向與順 從權威取向),因此在這個關鍵期實施品格教育課程對於自我概念的影響比較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