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研究設計與實證結果

本章後續研究之變數選取,依第二章文獻回顧作為依據,再以多元迴歸方式,

並使用最小平方法(ordinary least square,OLS)估算各個區位因素對廠商建廠之影 響程度(如有變異數不齊一時,再以加權最小平方法估算),建立本研究之實證模 型,最後則為實證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變數選取與資料來源 壹、 變數選取

一、 被解釋變數:本研究之被解釋變數為「各工業區已完成建廠或建廠中之面 積」,時間是由過去累積至 104 年 12 月 31 日之統計資料,共 62 處工業區 已完成建廠或建廠中之面積。

二、 解釋變數:本研究之被解釋變數可從第二章文獻回顧之分類,可分為工業 區整體環境、勞動、交通、政府支出及政策等四類因素予以說明,表 4-1 為本研究所選取自變數之統整說明:

(一) 工業區整體環境因素

1. 產值(VALUE):徐旻穗(1995)認為聚集經濟可以吸引更多廠商聚集,

許瑞堯(2003)探討都市發展型態對製造業產值與生產力之影響時,發 現聚集經濟是對提升製造業生產效率之主要因素,故聚集經濟可吸引 更多廠商進入,同時提升生產效率,應可進一步提升產值,本研究預 期產值應對於廠商建廠面積有正面影響,產值越高應能吸引更多廠商 進駐建廠。

2. 工業區廠商家數(FIRM):聚集經濟可吸引更多廠商進入,故以既有工 業區廠家數作為變數,本研究預期家數越多,應能吸引更多廠商進工 業區建廠。

3. 工業區地價(LAND):陳明燦(1986)、楊松齡(1988)、胡學彥、葉光毅 (1989)研究皆指出,工業區地價高低會影響廠商設廠意願,故以工業 區地價作為研究變數之一,惟無法取得各工業區較具代表性之地價,

故以 105 年內政部所發布之都市地價指數中之工業區地價,作為所在

5. 工業區是否限制引進產業類別(IND_DUMMY):早期所開發之工業區 並多未限制產業類別(除位在都市計畫工業區外),近期所開發之工業

Wasylenko(1980) 、Hodgkinson et al. (2001)等研究指出,勞動力是否 充沛為廠商考量之因素之一,故本研究預期,各工業區所在之鄉鎮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工業區距最近交流道之距離進行探討。透過國家發展委員會建置之「國 土資訊系統(Nat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NGIS)」之國土資訊 圖台,以最短路徑進行距離量測,以各工業區管理機構到最近距離之交 流道26,預期距離越遠,會減少廠商進駐建廠之意願。

(四) 政府支出及政策因素 1. 政府支出

(1) 交通支出(EXP_TRA):地方政府投入在公共建設上,基礎設施越 齊全越能吸引廠商設廠,尤其在交通上,有助於區域間的聯繫,

提供較完善的運輸系統,故本研究預期交通支出增加,會增加廠 商進駐建廠之意願。

(2) 工業支出(EXP_IND):政府投入在工業支出,用於補助廠商研發 創新、購置機器、產學合作等,應有助於提升廠商競爭力,故本 研究預期工業支出增加,會增加廠商進駐建廠之意願。

2. 政府政策(POL_DUMMY):李宗哲(1990)、吳淑惠(2007)、吳晉宇(2009) 等人研究認為,政府提供優惠措施不僅能提升區為吸引力,亦是促進 廠商投資之關鍵, 如 91 年實施之工業區土地租金優惠調整措施(即 006688 措施),在建廠初期得降低土地成本,而將資金投資在建廠上,

建廠完成時仍享有租金優惠,該措施已於出租當時要求承租廠商必須 於限期內建廠完成,多數廠商為避免所繳租金及擔保金被沒收,多已 完成建廠,成效良好;然而,99 年起推出「促進投資創造就業—工 業區土地市價化優惠方案」(簡稱市價化方案)、100 年推出「開發中 工業區土地出售精進方案 」(簡稱 767 方案),上開出售方案雖然成效 良好,惟並未要求購地廠商必須限期完成建廠使用,故本研究暫無法 預測政府政策對廠商建廠之影響。

26 花蓮縣及台東縣之工業區,由於距離交流道過遠,為避免實證上出現極端值,故省道以台 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 資料來源

本研究之資料來源,主要來自政府機關之相關資訊,包含由經濟部工業局統 計至 104 年 12 月 31 日租售情形一覽表,包含統計至 104 年年底工業區廠商已完 成建廠及建廠中之面積、各工業區之廠家數、工業區就業人數、工業區 103 年產 值等;工業區地價部分,係以 105 年上半年都市地區地價指數(該報告年度為:

104 年 10 月 1 日至 105 年 3 月 31 日),以工業區地價指數代替各工業區所在位置 之地價;二級產業就業人口及人均薪資,係以 100 年工商普查資料當中,各工業 區所在位置之鄉、鎮、市、區之二級產業人數及薪資所得到;工業區管理機構至 最近距離交流道,係以國土資訊系統(Nation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NGIS)最佳路徑規劃所得到;另政府支出部分,係由 105 年都市及區域發展統 計彙編中各縣市政府歲出決算數項目,交通支出及工業支出代表政府支出部分;

另政府政策部分,提供產業用地方式,除曾實施工業區土地租金優惠調整措施(即 006688 措施)之工業區外,其餘僅以出售方式提供,來源係經濟部工業局彙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實證模型建立 壹、最小平方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

由第二章文獻回顧中,hUallachain(1990)係以複迴歸分析探討 1977-1984 年 間美國 264 個都會區總體製造業及五個高科技產業之區位影響因子,故本研究為 了解建廠面積與各項區位因素間之關係,採複迴歸分析,估計迴歸係數最常用的 方法之一就是普通最小平方(ordinary least squares),又簡稱為最小平方法,可寫 成如下:

Yi = β1X1i + β2X2i + · · · + βkXki +

ε

i, i = 1, · · · , n 得以更簡略方式表示該方程式:

YiiXi +

ε

i,i=1,2,⋯,n

其中 Y 為被解釋變數,X 為解釋變數,β 為解釋變數 X 之係數值,ε 為該式 之誤差項,所謂最小平方法係根據樣本資料進行模式之推估,如何找到「最佳」

的配適線,所謂「最佳」在最小平方法中被定義為最靠近樣本觀察點的直線,即 為使得樣本值至預測值之離差(deviation)最小。

當 OLS 對是最佳線性無偏估計(Best Linear Unbiased Estimator, BLUE),它具 有以下幾個特性:

一、對一個隨機變數是具有線性關係。

二、是一個無偏估計。

三、變異數最小-是最有效率的估計量。

惟使用 OLS 時有其使用假設,其假設條件如下:

一、依變數(即被解釋變數)與自變數(即解釋變數)之間的關係是線性關係。

二、誤差項的期望值為零,即 E(ε)=0。

三、誤差項的條件變異數相同,具變異數齊一性(homoskedasticity)。

四、誤差項間彼此獨立且呈現常態分配,且不存在自我相關(autocorrelation)。

五、自變數為重複抽樣中固定的觀察值,而依變數為隨機變數。

數值,此為變異數齊一。故本研究乃採 White’s general heteroskedasticity test,來 檢定迴歸式是否存有變異數不齊一的現象。迴歸式能滿足變異數齊一的假設,則 其迴歸係數的 OLS 估計式就能滿足最佳線性不偏估計值,亦為迴歸式中之估計 為「最佳」線性估計(BLUE)。

參、加權最小平均法(weighted least squares)

以 White’s general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檢定時,虛無假設為無變異數不齊 一,若是拒絕虛無假設,表示發生變異數不齊一現象,則可以以加權最小平方法

(WLS)來試驗消除之,求得最佳估計式。由 Bhapker(1966)及 Grizzle 等人

(1969)所提出,先將對數線性模式以迴歸形式寫出,然後再以 WLS 方法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肆、本研究之實證模型

根據本章第一節變數選取及本節之實證模型理論,本研究之實證模型如 下:

𝑌𝑖 = α+𝛽1VALUE𝑖+ 𝛽2FIRM𝑖 + 𝛽3LAND𝑖 + 𝛽4PUB𝑖 + 𝛽5INDDUMMY𝑖 + 𝛽6INDLAB𝑖 + 𝛽7LAB𝑖 + 𝛽8WAGE𝑖 + 𝛽9DIST𝑖+ 𝛽10EXPTRA𝑖 + 𝛽11EXPIND𝑖+ 𝛽12POLDUMMY𝑖+ 𝜀𝑖,i = 1,2, … ,62

其中,Yi 為 62 處工業區已建廠或建廠中之面積,α為常數項,𝜀𝑖為誤差項,

β 為各自變數之係數,其他自變數說明如下:

一、產值(VALUE):62 處各工業區 103 年之總產值。

二、工業區廠商家數(FIRM):62 處各工業區之廠商家數。

三、工業區地價(LAND):62 處各工業區價格。

四、工業區公共設施面積(PUB):62 處各工業區之公共設施面積。

五、工業區是否限制引進產業類別(IND_DUMMY):以該工業區未有正面或負面 表列引進產業類別為比較基準,測試有限制引進產業類別之影響程度。

六、工業區就業人數(IND_LAB):62 處在工業區就業之就業人數。

七、二級產業就業人數(LAB):指 62 工業區所在之鄉、鎮、市、區其二級產業 之就業人數。

八、二級產業人均薪資(WAGE) :指 62 工業區所在之鄉、鎮、市、區其二級產 業之人均薪資。

九、交通可及性因素(DIST):62 處工業區至最近交流道之距離,以工業區管理 機構為起點至最近距離之交流道;惟花蓮縣及台東縣之工業區,則以工業區 管理機構至省道台 9 線計算,

十、交通支出(EXP_TRA):指 62 處工業區所在之縣市,其 104 年之交通支出。

十一、 工業支出(EXP_IND):指 62 處工業區所在之縣市,其 104 年之工業支出。

十二、 政府政策(POL_DUMMY):指 62 處產業用地之提供方式,多數皆採出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方式,僅有少部分採取租售併行,故以出售之工業區為基準,設定虛擬 變數,測試以租售併行之工業區之影響程度。

伍、 相關係數與共線性檢定

為了解各變數間之呈現何種相關性,本研究以 Pearson 相關係數進行分析,

如下表 5-2,從表中可初步發現,本研究所選取之應變數除地價指數、最近交流 道距離與工業支出外,其他皆呈現正相關,其中年產值與公共設施面積呈現高度 正相關;年產值與二級產業人均薪資呈正相關,與交流道距離呈現負相關;廠商 家數與工業區員工數呈現正相關;地價指數與二級產業就業人口、工業支出、交 通支出呈現正相關;是否引進產業別與產業用地提供方式呈現正相關。

由 相 關 係 數 表 中 可 發 現 部 分 變 數 間 雖 呈 現 高 度 正 相 關 , 經 由 共 線 性 (Collinarity)檢定後確認,因各變數間之變異數膨脹因子(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

VIF)27均未超過 10,確認無共線性問題存在,故仍將各選取變數納入模型當中。

27𝑉𝐼𝐹𝑗=1−𝑅1

𝐽2>10,即表示第 j 個預測變項即為共線性變項,j = 1 ~ N,𝑅𝐽2是以第 j 個 X 變項當效標 Y,其餘 X 變項對它進行預測所得之 R2值,其中,(1- R j)亦稱作「容忍度」(tolerance),

(heteroscedasticity)之現象,雖然不影響判定係數(R2),但並非最佳的,且變異數 是偏誤的,故須先以 White 檢定,測試其變異數是否齊一。

表 5-3 以 OLS 方式之實證結果

變數 係數 標準誤

常數項 -272.00923 72.23837 0.00045 ***

103年度年產值 (百萬元)(X1) 0.00034 0.00009 0.00027 ***

廠商家數(X2) 0.12333 0.08176 0.13788

104年地價指數(元/m2)(X3) -0.00120 0.00155 0.44342 公共設施面積(公頃)(X4) 1.84659 0.22219 6.42E-11 ***

是否限制引進產業別(X5) -119.03484 44.74197 0.01052 **

工業區就業人數(X6) -0.00026 0.00203 0.89997 二級產業就業人口(X7) -0.00090 0.00137 0.51604 二級產業人均薪資(千元/

人)(X8) 0.68427 0.14678 2.44E-05 ***

距交流道距離(公里)(X9) -5.78538 3.17089 0.07417 *

距交流道距離(公里)(X9) -5.78538 3.17089 0.07417 *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