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針對上述研究目的,擬定以下待答問題:

一、學生對於所設計之朗讀課程學習狀況為何?

二、朗讀課程有待改進之處為何?

三、學生經過修改課程之學習成效為何?

四、學生及教師對此課程運行模式之看法為何?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朗讀

朗讀是國語科教學活動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以清晰響亮的聲音,正確標準的國 語,把語文教材(多半是別人的作品)有感情的讀出來。透過朗讀,可以使靜態無聲的文 字作品,化為動態有聲的立體場景。因此在本研究裡,朗讀所界定的意義乃參照林文寶

(1989)的看法,係指能夠運用明亮、清澈的腔音,配合句子音節的高低、強弱、輕重、

緩急和停頓所構成抑揚頓挫的語調,讀出作品的精神與情感。

二、朗讀教學

朗讀教學可以鍛鍊學生說話能力,快速體會課文重點及中心,傳達文章的思想情 感,感受文章的意境。本研究所指的朗讀教學,是指研究者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 所陳述之語文教學基本理念、能力指標,對教材教法、研究對象做全盤的規劃,設計 適合的課程,使用引讀、範讀等朗讀策略及活動,指導學生學會清楚正確的發音,掌 握朗讀基本技巧,並充分掌握文章的思想感情,進而提升其語文能力。

第四節 研究限制

一、課程實施時間的限制

研究者雖以自己班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但班上家長較重視學科成績,對朗讀教學

5

仍抱持懷疑態度。為了不影響學生上正課的時間,授課時間主要利用早自習及綜合活 動課程時間,預計一個星期二次,每次四十分鐘,從九月中至十一月底,無法做較長 時間的研究觀察。

二、研究對象的限制

研究對象是任教班級四年級學生,學生數多達二十六名,每人的朗讀能力各不相 同,因此要在有限時間內提升其朗讀能力,恐會顧此失彼。為克服此限制,研究者所 設計的課程以多數學童需求為主,雖無法兼顧所有,但會利用課餘時間,補救學習成 效低落之學童,以確實提升二十六名研究對象之學習成效。

三、研究者本身能力的限制

雖然研究者係語文教育系畢業,也有多年的朗讀指導經驗,但多屬單一選手訓 練,而此研究對象以班級學生多達二十六名,實屬一大挑戰。而在課程設計方面,要 顧及學生學習成效及有效時間的掌握,再加上錄影、錄音等資料蒐集,限於研究者時 間及能力,恐會有闕漏之處。

四、研究結論的限制

由於行動研究是講求實際問題解決的一種研究方法,所以不強調實驗結果的類推 性。而本研究所規劃之的朗讀教學課程,只希望藉此瞭解學生學習成效,其對象又是 以自己班級學生為主,因此研究結果無法推論全國各地的國民小學。不過,行動過程 中的經驗與成果,朗讀教學的課程設計,盼能讓有志進行朗讀教學之教師作為日後改 善朗讀課程內容之參考,使更多國小學童受益。

6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說明朗讀的意涵與功能,第二節探討朗讀教學之現況,第三 節為朗讀教學的指導。希望透過本章的探討,能為第三章的研究方法提供理論基礎,使 整體研究更加嚴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