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資料蒐集主要為錄音、錄影、學生文件、觀察及省思日誌,資料處理則以 編碼方式,以易於分析,分別概述如下:

一 一一

一、、、資料蒐集、資料蒐集資料蒐集 資料蒐集 1.錄音

活動進行前,先幫學童錄音,錄音內容為國語三上康軒課程(附錄二),以方便 進行朗讀能力的檢測。活動進行中,也以錄音方式記錄學童表現,有助於研究者分析 學童學習情形,並擬定適當課程內容,當然,錄音內容也可提供協同研究人員參考,

成為討論時的重要依據。

2.錄影

研究過程中,由於研究者本身也是教學者,無法仔細一一記錄下學童學習表現。

為了使教學者能更專注於教學,並在教學活動後方便回憶與省思,在特定的教學活動 會用錄影方式來記錄,尤其是學童朗讀時的表情、儀態,亦可提供學童觀摩或改進。

3.學生文件資料

本研究進行過程中,蒐集的文件包括各單元學習單,每階段課程結束後的課程回 饋單、所有課程結束後的態度回饋單,以及不定時請學童分享活動心得。藉由學生資 料的分析,作為教學活動改進與修正的依據。

4.觀察

本研究的觀察採取參與式非結構化情境觀察,觀察的重點是被研究者在課堂上的 發表與學習反應,包括神情、態度、提問、發表、討論、表演等。本研究除了在教學 時進行觀察,也會在課餘之際進行觀察。這些參與觀察所得的資料(附錄十六),可 以成為課程修正的依據,亦可進一步檢核與評估其他資料蒐集方式所獲得的資料。

5.省思日誌

60

研究過程中隨時記錄教學狀況,並依照時間排序完成省思日誌。內容包括事實陳 述、觀念澄清、個人觀點等,透過教學準備資料與教學省思的比對,可以檢視原先設 計與實施成效,藉以進行教學過程的反省,並從中瞭解教學者與學童的改變與成長。

二 二二

二、、、資料處理、資料處理資料處理 資料處理

由以上資料蒐集可知,本研究資料運用到錄音、錄影、觀察記錄、教學省思…等,

資料多且雜,因此在進行資料分析之前,須先進行資料整理工作。在研究過程中,資 料蒐集與資料分析是持續進行的,為了使後續研究易於分析並方便讀者了解,因此研 究者將這些資料加以編碼,如下表 3-4:

表 3-4 資料編碼方式

編碼項目 編碼舉例 說明

錄音 T-1021025 研究者於 102 年 10 月 25 日錄音 錄影 V-1021025 研究者於 102 年 10 月 25 日錄影

觀察記錄 C 觀察-1021031 研究者於 102 年 10 月 31 日觀察紀錄內容 省思日誌 M 日誌-1021031 研究者於 102 年 10 月 31 日省思日誌內容 學生學習單 S01 學習單-1021020 1 號學生於 102 年 10 月 20 日學習單填寫內容 學生作業單 S01 作業單-1021020 1 號學生於 102 年 10 月 20 日作業單填寫內容 學生回饋單 S01 回饋單-1021020 1 號學生於 102 年 10 月 20 日回饋單填寫內容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內容主要呈現實施朗讀課程的行動歷程,共分三節:第一節為行動課程實施 的第一階段說明;第二節為行動課程實施的第二階段說明;第三節為行動課程實施的 第三階段說明。

第一節 第一階段教學

此階段教學時間從 102 年 9 月 8 日至 10 月 31 日,共進行 12 節課程。本節旨在 針對第一階段教學的過程進行討論:先概述此階段的課程內容,再說明學童學習的收 穫與困難,以及老師教學的收穫與瓶頸,最後從課程回饋與省思中,為下階段課程進 行修正。

一一一

一﹑﹑﹑課程內容﹑課程內容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

本階段課程主要目標為朗讀基本技巧的訓練,包含正確的語音、合宜的氣勢以及 大方的儀態,其課程內容說明如下:

(一)語音方面 1.朗讀的認識

觀看 102 學年度全國語文競賽國小朗讀組前六名影片,一邊觀賞一邊討論,最後 搭配學習單(附錄三)的引導,讓學童對朗讀技巧有初步的認識。

2.聲母的正確發音

針對學童在四月上旬檢測中,出現較多缺失的聲母ㄓㄔㄕㄖㄗㄘㄙ,以範讀及領 讀方式進行正音,並搭配國音學詞語及繞口令(附錄四)的教學,要求回家練習,隔 次上課進行檢視,以瞭解學習的效果。

3.韻母的正確發音

針對學童在四月上旬檢測中,出現較多缺失的韻母ㄠㄤ,以範讀及領讀方式進行

62

正音,並搭配國音學詞語及繞口令(附錄五)的教學,要求回家練習,隔次上課進行 檢視,以瞭解學習的效果。

4.四聲的到位

先在黑板上畫出國音學聲調變化,再以範讀和齊讀方式,透過練習單(附錄六)

來加強四聲的到位,尤其是最被忽略的陽平聲,並隨時進行課堂指導及觀察紀錄。

5.音量與速度掌握

藉由教室、視聽教室以及禮堂不同空間的大小,進行朗讀音量大小的體驗;藉由 打拍子方式,來導正速度過快的缺失,並以同儕互評(附錄七)方式來檢測成效。

(二)氣勢方面 1.停連的恰當

先介紹標點符號意義及停連方式(附錄八),再以範讀及個人讀方式來進行句子 的練習。

2.重音的使用

先由老師朗讀句子,學童試著聽出強調之處,並劃上底線;接著再朗讀重音學習 單(附錄九)上的句子,經討論後,以個人讀方式,來評量其對文章的理解與掌握程 度。

3.語調的變化

先由學童試讀語調學習單(附錄十),看誰讀出該句子較適當的語氣,彼此觀摩、

討論後,再以角色讀方式,來體會並表現其文章中的情感,並搭配回家作業(附錄十 一)的練習。

4.節奏的變化

介紹故事繪本---小老虎大嗓門(附錄十二)的內容,經全班討論後,用不同顏 色的色筆,畫在不同內容節奏句子下,並以輪讀方式來呈現變化。

(三)儀態方面:自信大方的儀態

63

先觀摩全國朗讀競賽的影片,學習朗讀時應有的儀態,包括招呼語、上下台方式、

臉上表情等,研究者也先行示範後,再一一讓學童上台實際演練。除了錄影檢討外,

並以自我評量(附錄十三)方式來檢測成效。

二 二二

二﹑﹑﹑學童學習收穫與困難﹑學童學習收穫與困難學童學習收穫與困難 學童學習收穫與困難

經過第一階段 12 節課的教學,學童從對朗讀的初步認識到上台演練,學習過程 中有收穫也有困難,茲分述如下:

(一)大開眼界,躍躍欲試

在觀看全國語文競賽影片的同時,班上學童可說是大開眼界,以往學童多以為朗 讀就是看著文章唸出來,少數學童在三年級有過比賽經驗,也只是唸得比較正確、比 較大聲而已,不知道原來正式的朗讀有如此多的技巧,所以深感興趣。觀看完兩位參 賽員朗讀後,研究者試著問:「有沒有發現他們在朗讀時有什麼特點?」學童紛紛舉 手發表,「口齒清晰」「走路很正」「聲音嘹亮」「臉上有笑容,看來很有自信」「很有 感情」(C 觀察-1020912),聽到有人說出「很有感情」時,研究者不禁接著問:「怎麼 聽出很有感情?」沒想到班上一片靜默,於是,研究者請學童再繼續觀看影片,仔細 感受參賽員如何讀得有感情。聽完前三名的朗讀,終於有學童(S15)舉手發言:「我 覺得他朗讀時很吸引人,會一直想繼續聽下去」,另一學童(S23)也補充說:「好像 用聲音在演戲,我可以想像朗讀的內容」,研究者很驚喜學童有這樣的體會,因為朗 讀技巧最難教的往往是情感的傳達,而懂得欣賞正是學習的開端。在課後收回的學習 單中,學童不但對朗讀有初步的認識,也紛紛表現對日後朗讀課程躍躍欲試的期望。

(二)單音正確、句子混淆

聲母和韻母的發音練習,研究者只針對學童在前測中出現較多缺失的音進行教 學,由單一聲母、韻母到相關詞語練習,對學童來說大致上問題不嚴重,都可以發出 很正確的音(C 觀察-1020923)。繞口令的練習,由慢到快,也充滿趣味性,其中,學 童 S04 在詞語練習時呈現無聊不配合態度,繞口令時卻屢屢舉手表示要表演,雖然仍

64

唸得不清不楚,但至少已引起他對朗讀課程的興趣。發音教學至此,原以為完美成功,

就在朗讀課文時,研究者發現多數學童仍有一些音產生混淆情形,例如:街上很「熱」

鬧,讀成「樂」鬧;單獨發ㄖ音並沒有問題,但是出現在句子中,卻容易和ㄌ產生混 淆。這樣的狀況還出現在其他音上,如ㄓ和ㄗ、ㄕ和ㄙ以及ㄣ和ㄥ最為嚴重,這讓研 究者不得不重新思考,除了重複單音的練習之外,是否也該加入混淆音的比對練習(M 日誌-1020924),才能更加鞏固發音正確的穩定性。

(三)學童音量過小,改善不大

在教室朗讀時,有些學童(S04、S05、S21)刻意大聲來表現氣勢,經研究者說 明不是大聲就好,要視場地空間來調整音量,因此,三位學童都能立即改善(C 觀察 -1021003)。大多數學童在教室內的音量都適當,唯少數學童(S07、S08、S11、S24、

S27)音量太小,研究者一再要求大聲一點,但效果不彰。到了視聽教室以及禮堂,

越大的空間音量須越大聲,有些學童用嘶吼的方式,反而造成聽覺上的壓迫感;而原 來音量即小的學童,當然聽起來更為吃力了。雖然學童都知道音量大小要視場地空間 來調整,但是對於音量原先就小的學童,這樣的練習效果並不大。

(四)變化的語調,使句子更傳神

練習語調學習單中的十種語氣時,學童充滿興趣,紛紛舉手搶著要表演。尤其是

「生氣語氣」,當學童 S04 念著:「小香氣哭了」,把「氣」字提高、加強後,顯現出 心中萬分氣憤的情感,全班立即給予熱烈掌聲,學童 S02 則說:「生氣語氣他最會了,

因為他常常在生氣」,話說完,又惹得全班哄堂大笑,這是一堂充滿戲劇與歡笑的課 程(C 觀察-1021014)。回家作業是揣摩不同語氣句子給家長聽,並由家長來勾選評定 語氣表達是否傳神。隔天收回作業單,統計之後發現:家長多給予「太傳神了」的肯

因為他常常在生氣」,話說完,又惹得全班哄堂大笑,這是一堂充滿戲劇與歡笑的課 程(C 觀察-1021014)。回家作業是揣摩不同語氣句子給家長聽,並由家長來勾選評定 語氣表達是否傳神。隔天收回作業單,統計之後發現:家長多給予「太傳神了」的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