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9

第三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在進行的過程中,雖然力求嚴謹,但礙於時間與人、物力的有限,仍 受到一些現實狀況的限制。本節將把設計上、方法上以及研究者的資源能力上之限 制,逐一詳細說明:

一、由於本研究假設電視台已具有推動品牌內部行銷的決心和動機,並且已經 具有品牌策略經營的方向,為了讓品牌具備更穩固的根以及在既有的基礎 上提升品牌權益,電視台正朝向「從內建立,從外發展」的路徑來經營品 牌,因此問卷題項亦建構在電視台欲進行品牌內部行銷的框架內。

二、由於部分專家學者在受邀之時無法配合問卷調查的填答時程,考慮研究的 進度,故專家學者從最初的目標 30 人調整為 25 人。雖合乎研究方法之要 求,但樣本數與付表性仍有進一步擴展的空間,以追求研究結論更具公信 性與通用性。

三、由於研究方法限制,本研究無法指示詳細規劃或具體細節,只能做方向性 之列舉,僅能作為訂定策略的方向指導與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0

參考文獻

王一(2009)。〈論電視品牌建構的要素〉,《理論觀察》,2:171。

王志民(2005)。《內部行銷、員工反應、組織服務性氣候與經營績效之關係》,

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王振軒(2006)。〈非營利組織與公共關係〉,《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4:1- 26。

朱濱祥(2006)。《文化創意產業品牌行銷模式之研究-以法蘭瓷為例》,國立中 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肖明超(2005)。〈打造雇主品牌,留住優秀人才〉,《科學與管理》,25(3):

24-26。

李政忠(2008)。〈從巨觀層次剖析「公共價值評量體系」的品牌行銷意涵〉,

《廣播與電視》,29:63-83。

吳俊明(2007)。《內部行銷、工作滿足與國防自主關係之研究-以國防部為例》,

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沈進成、楊琬琪和郭振生(2006)。〈內部行銷、組織承諾、工作滿意與學校效能 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地區國民小學為例〉,《人力資源管 理學報》,6(1):47-74。

李景利(2007)。〈詴論廣播電視名牌欄目的創辦與維護〉,《理論觀察》,1:

137-13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1

沈雲驄、湯宗勳譯(1998)。《品牌行銷法則─如何打造強勢品牌》,台北:商周。

吳維海(2008)。〈金融企業服務品牌內化的激勵機制研究〉,《海南金融》,11:

68-71。

吳馥宏(2007)。《銀行業內部行銷作為與員工顧客導向關係之研究》,國立東華 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必寬(2007)。《領導風格與內部行銷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某連鎖式便 利商店嘉南區門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周玉蘭(2008)。〈本土娛樂構建頻道頻道-以杭州電視台西湖明珠頻道為例〉,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3:13-16。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賥。台北:臉譜。

林隆儀、鍾明耀(2009)。《內部行銷作為、成尌動機、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的關 係-以國軍志願役軍士官為例》,《文大商管學報》,14(1):

75-110。

林惠珍(2003)。《品牌內化及內部行銷對服務業員工服務行為之影響-以台南市 大型百貨公司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蓬新(2006)。《探討台灣數位電視多頻道媒體產業競爭力之研究》。世新大學 傳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施振榮(2005)。《全球品牌大戰略》,台北:天下雜誌。

洪順慶(2008)。《行銷管理》, 台北: 洪順慶發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2

段曉超、王衛青(2008)。〈擇高處立,向寬處行-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的品牌理 念〉,《視聽界》,1:28-30。

洪聰明、梁朝雲和張文山(2008)。〈台灣遊戲公司策略聯盟夥伴評選之影響研 究〉,《傳播管理學刊》,9(1):49-70。

徐明明(2007)。〈談廣播電視品牌的結構〉,《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21-22。

陳信凌、張鴻雁(2005)。〈國內電視品牌建設存在的誤區透視〉,《南昌大學學 報》,36(2):134-138。

郭慶(2007)。〈我國電視品牌節目的發展趨勢〉,《電影評介》,22:99-101。

徐銳、赵勇(2007)。〈電視品牌影響力的構建-對話湖北經視總監楊小松〉,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12:36-38。

張秀屏(2000)。《自創品牌策略、核心資源類型對品牌權益績效關係之研究-國 際化企業策略聯盟之實證》。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 論文。

張彥(2008)。〈人力資源實踐與品牌內部化相關分析〉,《山東財政學院學報》,

93:82-85。

陳品妤、黃光玉(2009)。〈精品珠寶品牌故事之比較:以 Cartier、Chanel、

Tiffany 為例〉,《廣告學研究》,31:1-34。

陳清河(2008)。 《後電子媒介時付》, 台北:三民。

張嘉娟(2004)。《員工內部行銷知覺、企業文化差異知覺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研 究-以集團企業子公司員工為研究對象》,中原大學企業管理 學系碩士論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3

彭玉賢 (2007)。〈美國知名有線電視頻道聯合退出 Nielsen 新收視率調查〉,

《PTS NEXT 季刊 》,7: 4-5。

黃延聰、黃淑琴(2009)。〈內部品牌化:臺灣國際品牌廠商之研究〉,《台灣管 理學刊》,9(1):65-96。

傅思(2008)。〈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深具魅力的專業化品牌頻道〉,《中國廣 告》,1:126。

黃紅孙、曾妮譯(2006),Jane Stokes 著。《媒介與文化研究方法》,上海:復旦 大學出版社。

黃品全(2005)。〈內部行銷及其對餐旅服務人員的影響:從組織中自我肯定與顧 客導向的觀點〉,《觀光研究學報》,11(2):89-112。

黃建榮(2002)。《連鎖便利商店內部行銷、監督效能與關係連接之關連性研究》。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黃麗美(2007)。〈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學報》,38(1):93-128。

楊志弘、蘇妍文(民 95)。〈東森電視公司的組織認定、組織形象與組織公民行 為之關聯性研究〉,《傳播管理學刊》,7(1):1-28。

塗能榮(2005)。《數位電視發展趨勢與推廣策略之研究-以台灣五家無線電視台 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鄧維兆、江淑瀅、蔡志弘和蔡世傑(2007)。〈內、外部服務品賥與整體顧客滿意 度之關係探究〉,《品賥月刊》,10:52-5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4

薛可(2006)。〈台灣東森電視台打造媒體強力品牌的秘訣〉,《公關世界》,13:

9-12。

蔣永寧、王香玲(2006)。〈融合「內部營銷」的企業雇主品牌建設〉,《中國人 力資源開發》,12:12-20。

蔡雅芳、吳世望、張肅婷(2008)。〈教學醫院內部行銷與組織承諾關係之探討〉,

《醫管期刊》,9(3):188-204。

蔡雅芳、胡哲生(2005)。〈組織內部與外部價值活動之交易互動─價值鏈觀點〉,

《管理學報》,22(6):727-742。

蔡愛慈(2007)。《內部行銷、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創新關聯性之研究-以台南市稅 捐稽徵處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妃伶(2006)。《雇主品牌之研究-內部與外部行銷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人力 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Aurand, T. W., Gorchels, L., & Bishop, T. R. (2005).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s role in internal branding: An opportunity for cross-functional brand message synergy. Journal of Product & Brand Management, 14(3),163-169.

Backhaus K., Tikoo S.(2004). Conceptualizing and researching employer branding.

Career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9(5), 501-517.

Bergstorm,A., Blumenthal,D., Crothers.S. (2002). Why Internal Branding Matters:

The Case of Saab. Corporate Reputation Review, 5(2-3), 133-1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5

Berry, L.L. & Parasuraman, A.(1991) Marketing Services: Competing Through Quality.

New York: Free Press.

Berthon, P., Ewing, M., & Hah, L. L. (2005). Captivating company: Dimensions of attractiveness in employer bran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4(2),151-172.

Mitchell, Colin.(2002, January.)Selling the Brand Insid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99-105.

Deborah L. Jaramillo. (2002)The Family Racket: AOL Time Warner, HBO, The Soprano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Quality Brand.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Inquiry, Vol. 26, No. 1, 59-75.

Krell, Eric. (2006). Branding Together: by including employees in branding initiatives before they are launched, you can ensure that everyone is on message. HR Magazine, 51(10), 48-54.

Gronroos, C. (1984). A Service Quality Model and Its Marketing Implication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8(4), 36-44.

James Brooke(2002, September.)The brand inside. Admap Magazine. 431:24-26.

Joseph, W.B. (1996). Internal Marketing Builds Service Quality. Marketing Review, 16(1), 54-59.

Davies, Josh. (2004, February 2). Use internal branding to focus training and operations. Hotel & Motel Management. p. 2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6

Judson, K.M., Gorchels, L. and Aurand, T.W. (2006). Building a University Brand from Within: A Comparison of Coaches‟ Perspectives of Internal Brand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16(1), 97- 114.

Keller, K. L. (2008).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Build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3rd e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ears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Mahnert, K.F. Torres, A.M. (2007). The Brand Inside: The Factors of Failure and Success in Internal Branding. Irish Marketing Review, 19, 54-63.

McQuail,D. (1992). Media Performance: mass 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London:Sage.

Mike Hoban , Judie Lannon. (2008). A champion of „behind the-line‟ marketing. Market Leader, 40, 56-59.

Mitchell, C. (2002). Selling the brand insid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0(1): 99-105.

Morhart, F., Herzog, W., & Tomczak, T. (2009). Brand-Specific Leadership: Turning Employees into Brand Champ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73(5), 122-142.

Papasolomou, I., Vrontis, D.(2006). Using internal marketing to ignite the corporate brand: the case of the UK retail bank industry.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14(1/2), 177-195.

Pei-Ying, Tsai. (2008).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ews Organisations- Research o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EBC Group.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9(2), 53-7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7

Punjaisri, Khanyapuss., Wilson, Alan. (2007).The role of internal branding in the delivery of employee brand promise.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15, 57-70.

Speak, Karl D & Hanson, Gilman. (2008). Brand Inside Meets Brand Outside.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 19(2), 20-28.

Tosti, D.T, Stotz, R.D. (2002). Building Your Brand From the Inside Out. Marketing Management, 29-33.

Wallstrom, Asa., Karlsson, Ted., Salehi-Sangari and Esmail. (2008). Building a corporate brand: The internal brand building process in Swedish service firms. The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16(1-2), 40-5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8

附錄一、第一次修正式德菲法問卷 電視台品牌內部行銷執行要件之研究

壹、 研究說明函 教授道鋻:

您好,感謝您概允擔任本研究德菲法受訪專家,讓本研究能夠順利進行。這份學術問卷是關於「電視台品牌內部行銷 執行要件之研究」。您的寶貴意見不僅有助學術研究,對於未來電視台在實施內部行銷的執行上更有莫大的幫助。本研究的 樣本為數不多,因此您的意見非常珍貴。本問卷必頇全數回收,流失任何一個樣本都會是本研究極大的損失,再次感謝您的 協助。茲寄奉第一次「德菲法」問卷,本次問卷將彙整專家學者成員所提供之寶貴意見(包括修正與新增問卷題項),請您 閱讀完「填答說明」後,再進行問卷之填寫。

恭祝教安

指導教授:陳清河 博士 研究生:張煒珍 敬啟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 聯絡人 :張煒珍

聯絡地址:600 嘉義市大雅路 1 段 209 號 7 樓之 2 聯絡電話:0987107147

Email:96453020@nccu.edu.tw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9 貳、問卷填答說明

本研究總共需施測三次問卷調查,三次皆使用封閉式的填答方式,這是本研究的第一份問卷。

一、本研究內容分為八個構面,請根據您的判斷各構面的要件哪些對於電視台品牌內部行銷的發展是必頇、重要的。

二、填寫方式:請您表達對於該項目重要性之意見,將您寶貴的意見在□中打。本研究採李克特五尺度量表,以「1」

付表非常不重要,「5」付表非常重要,中間分數則按重要程度,分別以「2、3、4」加以評定,數字愈大付表 愈重要;另外也煩請您

務必

要在每個題號右側寫出您寶貴的意見,包含每道題目重要性的判斷依據(為何重要與為 何不重要)與您對每道題目的修正意見;最後在每個構面的最下方 “其他意見”處,也請您寫下對此構念的補注意 見,可包含此構念下各道題目是否需要刪減或是您有更佳的想法頇增加額外的題目。

三、第二次調查問卷將會呈現您第一次調查問卷的勾選反應與意見,以及全體成員之眾數(Mo)、帄均數(M)與標準 差(SD),提供您思考之參酌。

四、茲奉寄第一份問卷,懇請您鼎力協助。煩請 1 月 5 日前寄回,亦可使用電子郵件的方式回覆 (96453020@nccu.edu.tw) , 謝謝!

參、作答範例說明

競爭優秀的品牌行銷人才

競爭優秀的品牌行銷人才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