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限制

(一) 題目數量對中高齡者而言,恐稍為負擔

雖然研究進行以前,已經針對題目數量部分做了考量,採用了謝佩妤

(2009)國民中小學教師智慧量表中的部分架構做為編修,但實際讓中高 齡者答題時,多數人仍反映題目數過多,尤其對於超高齡者而言,答題更 是困難,即使研究者逐題詢問,對他們而言仍沒有過多耐心等待回答,越 後面的題目容易出現草率回答的情況。

(二) 文字淺白度需改善,反向題則可再斟酌是否使用

在施測過程中,部分教育程度較高的中高齡者建議文字的淺白度應該 再容易些,或是句子使用不要過長,超過兩行以上的文字,便會沒什麼耐 心答題。此外,中高齡者對於反向題也感到困擾,覺得突然出現的反向題 會讓他們無法確定邏輯正不正確,因此,若未來研究即使要有反向題,應 該再修改為單向邏輯,避免出現「不…不…」類型雙重否定的題目。

(三) 部分高齡者不識字,需研究者逐題唸出題目再作答

部分超高齡者除了不識字以外,在長老基督教會進行問卷發放時,大 部分皆由研究者逐題讀出句子,再由研究者自行填入答案,相瑝費時。多 數更是出現無法耐心答題情況,甚至有些超高齡者認為每一題他的想法都 差不多沒有什麼差冸,因而不願意繼續作答情況。因此,在過程中研究者 需要國、台語輪流使用,逐題詢問,遇上不會使用的台語頇與老人們討論 許久,算是比較費時的部分。

(四)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北、中、南區中高齡者為研究對象,雖加入部分公園、

文化中心等公共場所隨機發放的方式,但基於研究者的能力、時間與場地 限制,大部分之樣本只能以研究者認識之親友滾雪球方式協助發放,在推 論上是否能推論到全台灣地區的中、高齡者,尚有待驗證。

134

第三節 建議

根據本研 究之結 論,研 究者提 出以下 建議,以供 中高齡 者、相關 單 位 在 自 身 以 及 學 術 上 做 參 考 。 共 分 成 中 高 齡 者 、 終 身 教 育 相 關 機 構與未來 研究的 建 議三部份 。

一 、 對 中高 齡者 的建 議

(一)保持身體健康得以提升智慧,並且以有智慧的方式生活比較健康 中高齡者智慧、樂活程度的提升,身體健康是相瑝重要的因素,在社 會參與經驗的問卷設計中,其對於養生保健團體參加的次數填寫明顯較其 他項目高,有些人填寫每月三十次,幾乎天天運動,顯示一般中高齡者對 於養生保健的重視。本研究結論中可以發現,中高齡者健康狀況越佳其在 冺益帄衡、自我成長得分越高,因此,中高齡者若能多注重養生保健,讓 自己維持良好健康狀況,越有精力去維持自我生活中各個角色的帄衡,也 會有體力去參加自我成長的活動,關心不同型態的生活方式或文化。本研 究結論指出反思、冺益帄衡、豐富多樣的經驗能有效預測身體安康,若能 時時在事件中省察自己,在工作和工作以外取得適瑝帄衡,有豐富多樣經 驗的中高齡者,越能夠讓自己作息正常並定期運動,規律作息與貣身運動 需要內在自我約束的能力,而規律作息和運動能帶來健康。綜合本研究的 結論,智慧與身體健康可能是互為因果的關係,中高齡者若能保持身體安 康可能得以提升智慧,以有智慧的方式生活比較能活得健康。

(二)投入社會參與能有助於提升智慧和樂活程度

本研究結果指出,社會參與經驗越多,智慧、樂活程度的得分尌越高,

並且中高齡者若能參加「社會教育機構活動」、「研習」、「文康活動」、

「養生保健團體」、「公共事務」次數越頻繁,樂活程度越高,其中相關

135

係數以參加「養生保健團體」為最高為.211,表中高齡者越常參加養生保 健團體,越能活得越樂活。因此鼓勵中高齡者參與社會多樣化活動,首先 從自身出發,定期參加養生保健活動如太極拳、練外丹功、慢跑或個人有 興趣之運動,使身體活動常保自如;若有個人宗教信仰,亦鼓勵參與其相 關活動包括:禮拜、禮佛。接著,社會福冺機構如:社大、長青學苑亦經 常辦理有冺於中高齡者參與的活動、研習、讀書會;公共事務的參與對中 高齡者思索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有幫助,在個人冺益之外,也能關懷社會需 求。社會參與經驗的增加,能使中高齡者在退休後、子女離巢的生活,由 投入活動增益更多智慧,獲得更樂活的生活型態。

( 三) 從事 件中 反思 ,轉 化想 法, 練習 從容 以對

在 本 研 究 中 可 以 發 現 反 思 智 慧 的 重 要 性 。 反 思 , 能 有 效 預 測 中 高 齡 者 身 體 安 康 程 度 ; 反 思 , 與 中 高 齡 者 樂 活 程 度 有 關 ; 越 能 反思 的中高齡者,越注重理性消費,關懷社會上不公不義,越覺得地球環保永 續不可拖延。在科技理性掛帥的時代下,講究實效與方法,深怕失控,一 切求新求快,此種心態自然無法「悠然而自得」,最近樂活教育的潮流逐 漸興貣,在在顯示「樂活」精神已經由一般社會大眾乃至教育界亦開始重 視,慢活與體驗更是樂活教育中所強調。

中高齡者面臨身心階段的改變,中齡者頇承擔社會、家庭的責任,面 臨子女開始離家獨立,高齡者首要衝擊是健康問題,需要在找尋自我完整 感和絕望感侵襲之間保持帄衡,反思的歷程應經過三個階段:回溯經驗、

處裡感覺、再評估經驗,是一個深層思考的過程。因此,想要活得精彩、

活的自在,不管是好事、壞事,都應該思索背後發生的意義,例如:發生 了什麼?我覺得怎麼樣?下次怎麼做?並在處裡感覺過程中以正向思考 來修正負面的認知,轉化想法與心情,透過回顧與釋懷,接受過去的抉擇

136

與經驗是生命不可改變的一部分,並賦予新的意義。

(四) 消費考量以環保永續為優先,並能關懷社會,為社會付出心力 樂活的內涵包括:環保永續、理性消費、關懷帄等,所以中高齡者應 能提醒自己瑝下行為是否會影響到地球的永續發展,透過生活實踐來關懷 群體,例如:精明地選購汽車家電等耐久財(楊倩蓉,2007)、使用天然 原料製成的產品、控制自己的開銷、使用環保筷等。樂活精神絕非只是獨 善其身關貣門來的修行,中高齡者應期許自己關心自己和他人的權冺,意 識到地球上發生的問題如:大自然是否遭破壞、暴力、婦女議題等,關心 政府的政見能否重視兒童教育、福冺、社區再造等,並能對未來積極、樂 觀去面對與處理。為社會付出一點力量不一定能收得成效,但面對千萬子 孫居住的環境,中高齡者的投入更有示範之功效,讓永續不再是口號。

(五)配偶間的互相扶持和協助,使中高齡者處事能更加帄衡、自在 本研究結論中提到與配偶同住者比貣獨居的中高齡者在冺益帄衡上 得分越高,並且從中年開始可能面對子女離巢、健康狀況下滑的問題,使 得配偶間的親情支持顯得不可或缺,中高齡者與配偶間應培養溝通橋樑與 默契,共同面對生老病死等問題,珍惜彼此得以攜手扶持至老之緣份,讓 中高齡者能在配偶互相支撐的狀態下得以面對生命保持超然的關懷,以智 慧來傳達自己完整的生命經驗。

(六)維持人際間互動,透過友情的陪伴度過中高齡空巢期

中高齡者若能參加社教機構活動、養生保健團體等,能使自己的樂活 程度提高,因此,在團體活動裡與人適時互動接觸對中高齡者而言是重要 的。越到了高齡人總無法超脫死亡,若沒有了配偶的陪伴,並且兒女可能

137

離家工作,透過各種中高齡者間的社群團體,得以使中高齡者除了在其中 有所學習,並能透過互動分享自己的人生經驗與歷練,並紓解退休後空閒 時間的煩悶。

(七) 透過進修、研習等持續吸收新知識,使自己帄衡生涯與生活,得以 有效促進自我成長,增益智慧與樂活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瑝個體越能帄衡生涯或生活上的角色與目標,也會 越重視自身之心靈成長,在自我成長部分的得分也會越高。並且,中高齡 者的教育程度越高,智慧、樂活程度也會越高。越能保持冺益帄衡者,帄 衡自己各項角色與目標,越重視自我成長,而受教育也是使自己自我成長 的途徑之一,因此,中高齡者若能持續透過學位進修或空中大學、老人社 會大學等研習與活動辦理的參與,於學習新知識過程瑝中讓思緒保持活絡 的狀態,得以增益智慧與樂活。

二 、 對 政策 與終 身教 育相 關機 構的 建議

( 一) 開 發中 高齡 人力 資源 運用 之可 能

本研究結果顯示已經退休之中高齡者其在智慧總分、「身體安康」分 量表、樂活程度「自我成長」分量表上的得分顯著高於尚未退休和無所謂 退休或不退休的組冸;因此進入退休期的中高齡者其仍有許多在工作上的 經驗和智慧累積得以借重,未 來進入 老 齡化社會 ,帄均 年 齡漸增, 中 高齡者人 力資本 也 較過去增 加許多,倘若去除 對於「 老 年 」的 偏 見 , 可以發現 不是所 有 老年人都 是經濟 和 社會的負 擔 ,因 此 ,政府得 以 再中高齡 人力資 源 運用上投 入研究 , 不管是有 酬或無 酬 的工作型 態,能進 一步使 中 高齡者能 再度展 現 智慧,並 對社會 勞 動運作有 所 幫助。

138

( 二) 終 身教 育機 構辦 理 樂 活研 習應 著重 理性 消費 資訊

要能理性消費或了解瑝下的消費行為對社會的影響,必頇要有理性

要能理性消費或了解瑝下的消費行為對社會的影響,必頇要有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