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一、研究對象

(一)本研究對象皆為就讀雲林縣臨海地區的大班滿 5 歲之幼兒,

不宜推論到其他地區以及不同年齡的幼兒。

(二)本研究選定雲林縣臨海地區作為研究地區,而該地區的人口 結構和就業型態多屬低社經家庭背景,較少中社經及高社經家庭能做 為比較和參考。

二、研究工具

(一)在幼兒的敘事能力資料蒐集部分,本研究僅選用《Frog,where are you?》此無字圖畫書,侷限了幼兒在語言能力和敘事能力的表現;

加入其他的故事文本或以幼兒生活經驗作為敘事語料的來源,可以看 出幼兒在敘事能力的多元發展和展現。

(二)在幼兒讀寫萌發能力資料蒐集部分,本研究使用「學前兒童 讀寫萌發能力評定量表」請教師協助填寫,教師除了對於幼兒的語文 發展要夠熟悉外,不同教師對於評定量表中的各項能力評估和給分,

可能會受到個人主觀的標準和對學生的不同期望而有所影響。

貳、研究建議

一、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設計

1.在自然的情境中蒐集幼兒的敘事語料

由於本研究為一對一訪談方式,可能會影響幼兒語言和敘事的表 現,且研究者並非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對象;因此,建議未來敘事 的相關研究,可以試著進入教室或家庭,在更自然的情境中,蒐集幼

108

兒於幼兒園中與同儕的對話,或是與家中手足的對話內容,或許能夠 獲得更多元的敘事語料,進而更加了解幼兒不論在生活經驗敘事或是 故事內容敘事的表現。

2.可以比較不同社經家庭和不同文化及族群

本研究目的為了解低社經家庭大班幼兒「敘事能力」與「讀寫萌 發能力」的關聯性,而幼兒在這兩項能力的表現,並無參照組可以做 對照和比較,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加入其他的背景變項做比較,例如:

不同社經背景或不同文化及族群,進而對低社經家庭幼兒的敘事能力 和讀寫萌發能力有更全面性的了解。

3.可以先了解班級中的說故事活動

蔡敏玲(2009)認為教師對於分享內容與方式的看法,直接影響 幼兒對於在這個時段該如何說話的認定與表現。幼兒對於研究者要求

「說故事」的認知可能會受到班級說故事型態影響,或者是對「成人 要求幼兒說故事」這項活動有不一樣的解讀,有些幼兒可能會認為需 要有一套標準的說故事方式。因此,未來研究若能進一步了解班級中 的說故事活動,能幫助研究者對幼兒說故事有更全面的瞭解。

(二)研究方法:了解幼兒本身的讀寫萌發能力

在幼兒讀寫萌發能力之表現上,除了使用透過教師填寫的評定量 表此方法外,亦可以使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和方法實際了解幼兒本身的 讀寫萌發能力;王瓊珠(2010)提到閱讀歷程包含識字和理解兩個部份,

處於讀寫萌發階段的幼兒,閱讀和書寫能力的發展重疊且相互關聯 (陳燕惠,2014),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以針對幼兒的識字能力、理解 能力和書寫能力三個面向去了解幼兒讀寫萌發能力的表現。

109

二、對學校教師之建議

1.關注幼兒在讀寫萌發時期的讀寫表現,增加口語表達和練習的機會 本研究結果發現,低社經家庭幼兒的語言能力及敘事能力與讀寫 萌發能力有顯著相關,且藉由本研究教師所填寫的評定量表發現到教 師對於幼兒讀寫萌發時期的自創文字和塗鴉表現有所忽略,建議幼教 老師在學前階段加強幼兒「讀寫算」能力的同時,除了能夠關注幼兒 在學前階段的畫寫練習展現之外,也能注意到幼兒語言能力和敘事能 力的發展和表現,多提供幼兒口語表達故事或想法的機會,讓幼兒透 過「敘事」來整理訊息,練習使用合適的詞彙表達意思,並探索以及 熟悉組織故事的結構。

2.多提供幼兒說故事的經驗

另外,本研究藉由幼兒看無字圖畫書的方式蒐集語料,某幾位幼 兒會說「我不會說故事」或是「我看不懂字」,幼教老師可以多提供 幼兒聽故事的經驗,甚至是幼兒自己說故事的經驗,以及對「故事」

的理解,說故事不一定要照著字唸、除了看圖說故事還能自編故事。

此外,針對幼兒敘事內容不易理解的部分,教師可以溫和的態度適時 提問,並非使用質詢或是責備的方式,主要讓幼兒傳達自己的真實想 法,也藉此引導幼兒調整自己原先的敘事方式,進而學習如何順利與 他人溝通。

3.給予幼兒繪本故事經驗,並多與幼兒討論故事內容

而本研究另一項研究結果發現,幼兒的故事文法結構表現能預測 讀寫萌發能力,建議幼教老師在班級設計課程活動或轉銜時間及午休 時間,可以多提供幼兒繪本故事的經驗,除了說故事給幼兒聽之外,

多與幼兒討論故事內容,增進幼兒對於繪本故事內容的理解,老師提 供的故事經驗和如何閱讀繪本的線索,都是幼兒學習獨立閱讀一本故 事書的經驗來源。

110

三、對家長之建議

1.重視幼兒在學前階段的讀寫練習表現

父母對於子女都帶有高度的期望,尤其當幼兒升上小學後,父母 對於孩子的學業成就及閱讀能力會投入更多的關注,然而閱讀能力的 培養,奠基於學前階段的讀寫萌發能力,父母應該在學前階段就開始 重視幼兒的讀寫能力,學會欣賞並鼓勵其能力的展現,進而增進幼兒 在讀寫能力上的自信心。

2.關注幼兒的口語敘事表現,並適時的延伸幼兒的敘事內容

本研究發現學前階段幼兒敘事能力與讀寫萌發能力擁有相關性,

父母在強調孩子的讀寫能力培養同時,幼兒的口語敘事能力和故事經 驗亦不容忽視,父母在與孩子相處過程中,可以多給予他們敘事的經 驗,讓他們有更多聽和說故事的機會,尊重並適時地延伸幼兒分享的 想法及敘事內容。且父母多讀書給孩子聽就像在跟孩子說話,在孩子 的腦海中,將愉悅與閱讀連結在一起,閱讀能夠創造背景知識及建立 詞彙,父母在共讀過程中也扮演著一位閱讀角色的典範。另外,父母 的說話模式和習慣用語,對於幼兒的敘事展現也有很大的影響,在與 幼兒對話時也要選擇適切的用詞。

11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Engel, S.(1998)。孩子說的故事(黃孟嬌譯)。臺北市:成長基金會。(原著出 版年:1995)。

Schickedanz, J.A.(2005)。遠遠多於 ABC:談早期讀寫的萌發(陳淑琴譯)。臺 北:信誼。(原著出版年:1986)。

Raines, S.C. & Canady, R.J.(1998)。全語言幼稚園:教學之理論與實務。(薛曉 華譯)。臺北縣:光佑。(原著出版年:)

王婕芸(2013)。低社經幼兒生活經驗敘說所呈現之生活樣貌(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嘉珮(2011)。早期讀寫發展困難檢核表之編製(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王瓊珠(2010)。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臺北市:心理。

石玲惠(2004)。低社經地位家長的親職教育。師友月刊,448,71-73。

吳怡蒨(2008)。新移民家庭子女口語敘說能力之發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吳惠美(2010)。部首識字教學對弱勢學童閱讀能力之研究。幼兒教育,298,3-22。

李亞玲(2007)。外籍配偶幼兒的家庭閱讀環境與語文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臺南市。

李宛靜(2002)。語言學習障礙兒童口語述說能力:故事結構分析(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李芸蓁(2011)。三歲和五歲幼兒看圖說故事的口語敘事能力分析(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俊仁(2010)。第 1 章:什麼是閱讀力?載於李俊仁、阮啓弘等(合著),大腦、

認知與閱讀(25-44 頁)。臺北市:信誼。

李連珠(2006)。全語言教育。臺北市:心理。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巨流。

112

沙特(1997)。嘔吐(桂裕芳譯)。臺北︰志文。

周育如(2013)。低社經家庭親子共讀的長期效果:幼兒時期的親子共讀行為與 國小四年級閱讀能力之關係。創新教育與學習科技,1,61-74。

周新富(2008)。社會階級對子女學業成就的影響:以家庭資源為分析架構。臺 灣教育社會學研究,8(1),1-43。

林家蕙(2012)。幼兒閱讀理解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珮伃、彭湘寧(2014)。提升臺灣低社經幼兒語言發展的「對話式閱讀」延伸 實驗。幼兒教育年刊,25,185-204。

林仰釩、王秋玲(2014)。學前隔代教養兒童之語言能力初探。特殊教育發展期 刊,58,61-76。

洪宜芳、張鑑如(2017)。三-六歲學齡前幼兒影片敘說:故事理解與故事重述之 初探。教育心理學報,48(4),567-590。

宣崇慧(2000)。學前聽障及聽常兒童讀寫發展能力與口語發展能力之探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宣崇慧、林寶貴(2002):學前聽障及聽常兒童讀寫萌發情形與口語發展能力之 探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0,35-57

宣崇慧、蔡建鈞(2016)。學前識字困難高危險群幼兒之鑑別:學前教師評定搭 配認知測驗兩階段篩選機制區辨效能之檢驗。特殊教育研究學刊,41(2),

27-56。

宣崇慧、盧台華(2006)。聲韻覺識能力及口語詞彙知識與國小一至二年級學童 字、詞閱讀發展之探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1,73-92。

柯華葳(2007)。教出閱讀力。臺北:天下。

柯華葳、方金雅(2010)。閱讀理解評量(載於柯華葳主編)。中文閱讀障礙(頁 167-179)。臺北:心理。

柯華葳、李俊仁(1996)。國小低年級學生語音覺識能力與認字能力的發展:一個 縱貫的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分冊,7(1),49-66。

柯華葳、詹益綾(1999)。國民小學(二至六年級)閱讀理解篩選測驗。取自 http://140.115.78.41/2-6R.pdf.

113

張菀真(2014)。探討幼兒的早期書寫表現及其影響因素(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張鑑如、林佳慧(2006)。低收入家庭親子共讀對話分析:話語內容與互動類型。

張鑑如、林佳慧(2006)。低收入家庭親子共讀對話分析:話語內容與互動類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