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見下頁圖 3-5-1),由研究者蒐集相關文獻進行分析來確認理 論基礎及研究方向,並蒐集坊間科學遊戲書籍來取得教學設計之素材。接著搭配教育 部頒訂之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之能力指標,來配合學生的能力與心智發展,進而 在科學遊戲教學設計時融入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並與同儕、教授與專家討論,修正 研究者在教學設計的不足與盲點。之後進行教學活動,並藉由教學錄影、學習單、學 習回饋單、教學省思札記、協同教師教學觀察記錄、訪談記錄等來蒐集資料,取得蒐 集資料後進行分析,及時修正研究者的教學。進行完三階段的教學活動後,蒐集相關 資料,進入最後的撰寫報告。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一、 資料種類

(一) 教學錄影

研究者於教學過程中,由協同觀察教師的協助,進行教學現場全程錄影,記錄教 學情形,之後再將錄影轉成文字資料並加以編碼,以利呈現教師的教學歷程、學生的 學習反應和研究歷程遭遇的問題。

科學遊戲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設計

教學活動

修正教學

撰寫報告

文獻探討與分析

 教授討論

 同儕討論

 專家審查

創造性問題解決 (CPS)模式 確定主題

蒐集科學遊戲書籍 (教學設計素材取得)

分析科學原理

資料蒐集

資料分析

圖 3-5-1 研究流程

(二) 教學札記

研究者於教學活動中的觀察、反省思考、心得感受等,藉由文字記錄,以利課程 設計修正、教學改進及日後研究參考之依據。

(三) 協同觀察記錄

協同研究教師全程參與研究者的試教過程,於每一單元教學後,書寫教學觀察記 錄,針對教學內容是否達到教學目標、學生上課反應及觀察心得,提供研究者課程修 正與教學方法改進的意見。

(四) 學生文件

學生文件包含活動學習單和參與科學遊戲意見心得單及訪談記錄。研究者為了留 下學生的學習紀錄,因此於單元教學活動中,配合學生學習歷程進行書寫,作為提供 教師評量的參考。於每次階段完成後,讓學生填寫科學遊戲意見心得單,藉以瞭解學 生對科學遊戲的學習興趣及活動難易程度的看法,提供研究者修正活動設計及教學方 法的參考。

二、 資料代碼

本研究以持續、多元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為便於資料的分析、比對,將資料依 類別編上代碼,代碼編排方式如下頁表 3-6-1 所示。

表 3-6-1 資料代碼編排方式 資 料 種 類 資 料 代 碼 舉 例 代 碼 說 明

教學錄影 錄影 971024-2-3 97 年 10 月 24 日的第 2 階段的第 3 單 元教學錄影記錄

教學札記 札記 971024 97 年 10 月 24 日教師札記內容 協同教師觀察記錄表 教學觀察 971024 -3-1-A 97 年 10 月 24 日第 3 階段試教的第 1

單元 A 師在教學觀察記錄內容。

學習單 學習單 971024-2-2-24 97 年 10 月 24 日第 2 階段試教,第 2 單元學習單,編號 24 號學生的。

科學遊戲意見心得單 心得 971024-1-26 97 年 10 月 24 日第一階段編號 26 號 學生的科學遊戲意見心得單。

與學生訪談記錄 訪談 971024-2-24 97 年 10 月 24 日第 2 階段編號 24 號學 生接受訪談記錄

訪 談 記 錄

與協同研究教師

討論記錄 討論 971024-A 97 年 10 月 24 日與 A 協同研究教師討 論記錄

三、 資料分析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由蒐集的資料進行分析,形成初步結論,再進一步獲取更 多的資料,形成更進一步的結論,因此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採取了持續比較及三角校 正法來分析資料。

(一) 持續比較

研究者在各階段所蒐集得資料,均進行分類後再依時間編碼,並從每一筆資料中 獲取改進依據,以利進行下一階段的教學活動,在這樣持續比較過程中,確認研究者 所設計的科學遊戲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活動之可行性。

(二) 三角校正法

三角校正法是比較資訊之用,來決定是否有證據存在,即在共同的發現或概念 上,找尋資訊的聚合性,就廣義而言,三角校正法乃在評估資料是否充分(王文科、

王智弘,2004)。本研究採用了資料的三角校正、人員的三角校正、方法的三角校正、

時間的三角校正,說明如下:

1.資料的三角校正

本研究的資料來源有教學錄影、與學生訪談、與指導教授晤談、與協同教師討論、

教學札記、學習單、協同教師的教學觀察記錄等,針對學生之學習興趣、遭遇問題等 進行詮釋分析。在第一階段,資料蒐集完進行分析時,藉由多方的資料比對來確認資 訊的正確性,而在第二及第三階段亦同。

2.人員的三角校正

研究者在各階段中,把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反省思考與心得 與分析的結果,與指導教授及協同研究教師討論,從中獲得批判與回饋。藉由不同立 場人員的互相討論,澄清自己的觀點。

3.時間的三角校正

研究歷程中共經三個階段,每階段各進行約三週的教學活動,從中蒐集資料,不 斷進行各階段教學成效的比較分析,來確認研究者的教學進步與否,以作為研究者在 教學策略、教案修改的依據,讓研究者更周延的了解過程與結論。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第一階段教學行動,第二節為第二階段教學行動,第 三節為第三階段教學行動,第四節則呈現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之教師專業成長。

第一節 第一階段教學行動

第一階段教學行動對象為康樂國小五年一班,該班學生共35位。研究者在此次教 學行動中擔任教學的工作,以教學札記的方式記錄教學歷程中的觀察、反思與心得。

另蒐集兩位協同教師之觀察記錄,及透過課堂教學的錄影蒐集,進一步瞭解學生的學 習表現。除此之外,亦蒐集學生的學習單、參與科學遊戲心得單等學生文件,並進行 學生錄影訪談等多方資料彙整,以作為資料分析之依據,來提供研究者教學活動設計 及教學方法改進的依據及方向。本節針對教學成效、教學活動設計修正和教學發現與 省思來做進一步的描述。

壹、教學成效

教學成效分為「學習目標」、「學習興趣」和「對於科學遊戲教學活動內容的難 易意見」共三個部分做說明。

一、學習目標 (一)單元目標

彙整三位協同觀察教師第一階段的協同觀察記錄表中「單元目標」檢核項目,結 果請見下頁表4-1-1。單元目標的檢核等第多為「優」、「良」,協同觀察肯定研究者 的教學;但在第一單元的「學生能發現酸與小蘇打粉作用後,會產生二氧化碳」與第 三單元中「學生能利用濾紙做出色彩分離的效果」、「學生能發現不同材料」及「所產 生的色彩分離效果不同」、「發揮小組合作,激發創造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共四項單 目標,協同教師評定為「可」,提醒研究者於第二輪的教學中改進。

表 4-1-1 單元目標檢核表-第一階段

研究者與協同觀察教師討論時發現檢核為「可」的單元目標,皆是教學中學生對 於各單元目標的達成率不佳所導致,這也反映出研究者教學有待改進,才能讓學生的 表現能夠符合單元目標。

研:單元目標中評定為「可」的原因是甚麼?

A 師:您的教學中,雖說內容都有教導到,到學生在這些目標的表現 人數比率不高,因此評定為「可」。

(討論980630-A)

除了協同教師的肯定,研究者亦從訪談中發現學生在科學遊戲教學活動中體會到 互助合作及團隊的重要性,符合「發揮小組合作,激發創造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單 原目標。

生:...我們可以學到更多科學知識。

研:除了更多科學知識之外,還有嗎? 生:讓我們了解團隊合作的精神。

(訪談980629-1-9) 生:我學到了有關於科學知識。

研:除了科學知識,你還學到? 生: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訪談980629-1-34)

除了團隊合作之外,訪談中發現學生能知道色彩是由三原色所構成,符合第三單 元「學生能發現彩色筆是由三原色所構成」的單元目標。

研:...你學到哪些概念?

生:就知道了色彩三原色,可以調出各種顏色。

(訪談980629-1-34)

創造性問題解決(CPS)的教學方式可提升學習者的創造力,研究者在「我的氣球比 你大」及「一泡沖天」中發現學生對於問題任務解決,有獨特的解決方式,顯示出學 生的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針對學生的獨特解決方式,說明如下:

1.我的氣球比你大

研究者原本預期學生採用軟木塞及塑膠管連接方式將氣球充氣(如下頁圖 4-1-1);但其中一組學生是將氣球套在軟木塞上進行充氣(如下頁圖 4-1-2)。

圖 4-1-1 氣球套在塑膠軟管上充氣 圖 4-1-2 氣球套在軟木塞上充氣 2.一泡沖天

研究者原本預期學生將整顆曼陀珠加入汽水中,造成噴發的結果(如圖 4-1-3),但其中一組學生將曼陀珠切成小塊,然後加入汽水中,使其噴發(如圖 4-1-4)。經過研究者的了解及協同教師觀察紀錄中,皆發現使用的原因。

圖 4-1-3 整顆曼陀珠加入汽水中 圖 4-1-4 切成小塊加入汽水中 研:為何要將曼陀珠切成小塊?

生:因為切成小塊可以增加反應速度。

(錄影980618-1-2) 將每顆曼陀珠剪成四等份,增加接觸面積。

(教學觀察980625-1-2-A) 某組學生將曼陀珠切塊放入,為了加速反應。

(教學觀察980625-1-2-B) 由上述的說明,藉由協同教師對單元目標的評定及學生訪談時的回答,顯示出學 生能達成教學的目標。

(二)九年一貫能力指標

彙整三位協同觀察教師第一階段的協同觀察記錄表中「九年一貫能力指標」檢核 項目,結果如下頁表 4-1-1。九年一貫能力指標檢核等第多為「優」或「良」,但 B 師認為第一及第二單元的「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與第三單元的「體會 執行的環節中,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兩項能力指標等第為「差」。

研究者從訪談中來瞭解為何第二單元中,「清楚的傳述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結果」與

「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兩項能力指標,B 老師給的

「體會在執行的環節中,有許多關鍵性的因素需要考量」兩項能力指標,B 老師給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