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流程

一、準備階段

1.蒐集文獻與探討文獻

蒐集國內外「寫作認知策略」之相關文獻並加以整理、探討。目的係欲從 過去相關文獻中,找尋尚可從事的研究方向。

2.確定研究問題及研究設計

從已探討之相關文獻中,確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問題,並參考文獻,擬 定研究設計,選擇適當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及資料分析方法。

二、選取研究對象

根據本研究題目「寫作認知策略對國小資源班學童寫作能力與作文品質影響 之研究」,找尋適當的國小資源班學生參與本研究之實驗教學。因方便取樣,故 研究者選擇任教之高雄縣某國小資源班學生參與本研究實驗教學。而在年級的取 樣上,本研究選取高年級學生參與本研究之實驗教學,因為「寫作認知策略」之 適用對象必須具備良好口語表達能力及相當程度的識字量,故選擇高年級學生介 入教學對其助益較大。

三、選擇合適的研究工具

研究者選定研究對象後,根據研究對象之能力,選擇適當的研究工具。本研 究所使用的三種評量工具為「課程本位測量寫作測驗」、「兒童寫作能力測驗」

及「作文評分表」,係引用之工具,研究者徵得作者同意後,而作為本研究評量 實驗教學立即效果之工具。

四、實驗教學階段

本研究採用單一受試實驗設計(single-subject experimental design)中的A-B設 計,將實驗分為基線期(A)及教學介入期(B)兩階段。為了解教學實驗的保留成效,

於教學結束後一周後再次進行進行評量,是為維持期(A')。實驗設計說明如下:

1.蒐集基線期(A)資料

基線期是讓通過篩選之研究對象在未介入寫作認知策略教學之情況下,在 前一週內接受施測「課程本位寫作測驗」及「兒童寫作能力測驗」進行分 析,以瞭解在未介入寫作認知策略教學前,研究對象的寫作情形。

2.進行教學介入(B)

B是每周三節課,每節課四十分鐘的寫作認知策略教學介入時期,以劉明 松(2003)編纂之「結構性過程取向的寫作實驗教學方案」教材與教學活動 設計為基礎,編寫適合本研究之教學方案,共三單元二十節課,依此進行 實驗教學。每一節課程結束後,立即進行「課程本位測量寫作測驗」,

以分析教學方案之效果。

每一單元課程結束後,進行一篇說明文體之寫作,並以「作文評分表」來進 行施測,由三位評分者進行評定,以三人評分之平均分數為該生的作文得分。

五、維持階段(A')

A'為維持期,在三個單元的實驗教學結束後一周,進行「兒童寫作能力測 驗」與「課程本位測量寫作測驗」,以觀察學生最終學習成效以及效果保留情形。

六、資料處理階段

整個教學實驗階段結束後,研究者將各階段所得的「課程本位測量寫作測驗」

與「作文評分表」之分數,畫成長條圖及曲線圖並進行目視分析,以確定寫作認 知策略教學法介入後對於國小資源班學生寫作能力之提升效果。

七、論文撰寫

研究者根據資料處理,分析結果並加以歸納討論,著手進行論文撰寫。並根 據研究結果對於國小資源班之寫作教學給予教學建議。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圖3-2:

壹、準備階段 一、蒐集文獻及探討文獻 二、確定研究問題與設計 三、選取研究對象

四、選取適當研究工具

貳、實驗教學階段 一、蒐集基線期(A)

二、資料實驗處理期(B) 三、維持期(A')

參、資料處理階段 一、視覺分析 二、內容分析

肆、論文撰寫

圖3-2 研究流程圖

實施測驗

一、兒童寫作能力測驗

二、作文評分表

三、課程本位測量寫作測驗

第六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期間所獲得的資料包括:研究對象在「兒童寫作能力測驗」、「作文評 分表」及「課程本位測量寫作測驗」中的得分情形,以及各實驗階段的寫作成品。

依據研究目的,分別以不同方式予以分析及處理,分述如下:

一、寫作能力分析

寫作能力分析的資料來源有二,其一為研究對象於實驗教學前、後在「兒童 寫作能力測驗」中的得分,包含總分及三個分項能力(1.人物、景物描寫之寫作技 巧;2.文章組織結構能力;3.文章編修能力)之得分。資料分析方法為將研究對象 前、後二次所得原始分數,對照五年級常模,將所得百分等級、T 分數及相對應 之等級予以直接比較並就內容部分輔以細究。

資料來源其二為研究對象在實驗教學前、中、後三個階段,每週實驗課程結 束時進行「課程本位測量寫作測驗」所測得之總字數及非常用字數。分析方法為 將前、中、後共十六次測驗所得數據以目視分析(Visual analysis)進行分析。

(一) 階段內變化分析

包含趨勢走向、趨向穩定性、水準範圍與穩定性、水準變化(Tawney &

Gast,1984)。

1. 趨勢走向:係指資料點分布的傾向。本研究採折半中數法(spilt-middle method)繪製出一調代表階段內資料點分布傾向的趨勢線。「/」表示 趨向升高,「-」表現趨向平穩,「\」表示趨向下降。

2. 趨勢穩定性:係依階段內沿著趨向線有多少資料點落在預定範圍內 而定。階段內 80%以上的資料點落在趨向線 20%的範圍內,則該區 向具穩定性。

3. 水準範圍與穩定性:水準範圍是指階段內的最大值與到最小值的距

4. 水準變化:係指同一階段內,最後一個資料點與第一個資料點的差 距。若水準變化為正值,表示研究對象寫作表現之得分增加;反之,

若水準變化為負值,則表示研究對象寫作表現之得分下降。

(二)相鄰階段間變化分析

即比較基線期和教學介入期,以及教學介入期和維持期間的變化,

分析項目包含:趨勢走向變化、水準變化與重疊百分比。

1. 趨勢走向變化:係指相鄰兩階段間的趨勢走向,以評估教學介入效 果的變化。

2. 水準變化:階段間水準變化係指相鄰階段中,後一個階段的第一個 資料點減去前一個階段的最後一個資料點所得之數值,若水準變化 為正值,則表示研究對象在寫作表現之得分有提升;反之,若為負 值,則表示研究對象在寫作表現之得分有下降的情形產生。

3. 重疊百分比:係指後一階段有多少百分比的資料點落在前一個階段 的範圍內。重疊百分比越低,表示實驗介入對研究對象寫作表現的 效果越大;反之,則其效果較小。

二、作文品質分析

作文品質分析的資料來源為研究對象在實驗教學前、後的寫作成品在「作文 評分表」上的表現,包含總分及四個分項(1.文章基本機能;2.文章的組織結構;

3.內容思想;4.可讀性)之得分,綜合三位評分者之評定分述,以平均得分代表,

分析研究對象在作文品質上的改變情形。分析方法為將研究對象前、後二次所得 平均分數,予以直接比較並就內容部分輔以細究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寫作認知策略教學」對國小資源班學生寫作能力與作文品 質之影響。透過實驗過程中所產出之寫作作品進行分析,進一步探析研究對象之 寫作能力之變化。本章茲就研究待答問題呈現結果予以分節陳述與討論。

本章共分三節,第一節為寫作認知策略教學在提升寫作能力之效果;第二節 為寫作認知策略教學在提升作文品質之效果;並於第三節進行綜合討論。

第一節 寫作認知策略教學在提升寫作能力 之效果

寫作能力之資料來源包含研究對象在「兒童寫作能力測驗」的得分改變情形 及在「課程本位測量寫作測驗」所得總字數及非常用字數之改變情形,據此分析 研究對象之寫作能力是否在教學介入後獲得提升。

壹、兒童寫作能力測驗之結果

ㄧ、兒童寫作能力測驗結果之分析

「兒童寫作能力測驗」主要在評量「描寫技巧」、「組織結構」以及「編修 能力」三項寫作能力,研究對象所得分數乃經由研究者及二位專家教師共同評分 而得,再以總分對照百分等級與T分數,以換算等級。五位研究對象之前、後測 中各向度的得分結果與差異比較彙整如表4-1以及圖4-1,並進行個別內容分析,

說明如下。

表4-1 研究對象在「兒童寫作能力測驗」前、後測之結果比較

甲生 乙生 丙生 丁生 戊生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前測 後測 描寫技巧 12 18 8 12 8 10 12 14 14 13 組織結構 7 13 6 14 4 4 9 4 8 11 編修能力 7 8 2 10 3 3 1 3 3 4 總 分 26 39 18 36 15 17 22 21 25 28 百分等級 71 99 34 99 42 45 49 47 62 79 t分數 55 70 45 67 46 48 50 48 53 57 評定等級 中上 優等 中等 優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等 中上 中上 註:所得百分等級與T分數乃對照五年級常模

(ㄧ)甲生

由表4-1得知,甲生後測總分數較前測提升13分,顯示寫作能力有進步,換 算等級從「中上」提升為「優等」。三項能力均有提升,其中又以「描寫技巧」

和「組織結構」兩項提升較多,分別為6分,而「編修能力」亦提升1分。

再透過圖4-1進一步分析,「描寫技巧」中的「人物描寫」及「景物描寫」

均提升3分;「組織結構」中,「看圖說故事」為提升最多的部分,提升了5分,

「說一說你的看法」則只提升1分;「編修能力」中的「看文章找錯誤」,第一 篇分數沒有提升,第二篇則提升1分。

甲生

由於本測驗屬於內容分析測驗,爲進一步分析前、後測時寫作成品上質的差

體動並進行描寫,在後測時,則增加了身心屬性及明喻的描寫,因此分數 較高。而在圖二中,甲生在前測中用一家人起始述寫,點明了情緒、臉部 表情與因果關係;而後測當中,改為第三人稱起始,亦點明了情緒、臉部 表情、身軀整體動作與因果關係,較前測多了一項身軀整體動作的描寫,

故分數較高。

(2)景物描寫:在前測圖ㄧ中,甲生提及「這個地方看得出來是小巷」,所 以在方位ㄧ項得分,之後針對圖片呈現景物由左到右依序寫出,故在外型 及視覺移動兩項得分;在後測圖ㄧ時,亦提及「小巷」,在方位ㄧ項得分,

之後針對景物由左到右作直敘描寫,在外型跟視覺移動兩項亦得分,但跟 前測不同的是,甲生寫到 「這裡沒有人,這邊好寂寞」,故比前測多ㄧ 項得分。而前測圖二中,甲生只對圖片景物作直接描寫,故僅在外型ㄧ項 得分;後測圖二時,寫出「這裡好像是火車站」,故在方位ㄧ項得分。之

之後針對景物由左到右作直敘描寫,在外型跟視覺移動兩項亦得分,但跟 前測不同的是,甲生寫到 「這裡沒有人,這邊好寂寞」,故比前測多ㄧ 項得分。而前測圖二中,甲生只對圖片景物作直接描寫,故僅在外型ㄧ項 得分;後測圖二時,寫出「這裡好像是火車站」,故在方位ㄧ項得分。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