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社會影響、正向效果預期與成癮行為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社會影響、正向效果預期與成癮行為之相關研究

本節將先介紹ASE(Attitude-Social influence-Efficacy)模式,並回顧應用 此模式解釋成癮行為之相關實徵研究,且整理出三類結果:第一類是態度

(A)透過社會影響(S)的中介來預測成癮行為;第二類是態度(A)與社會 影響(S)可各自獨立預測成癮行為;第三類則是社會影響(S)透過態度

(A)的中介來預測成癮行為。接著再依據 Bandura 社會認知論(Bandura, 1989)之理論內涵,及 Flay 與 Petraitis(1994)提出的三元影響論之觀點,推 導出本研究之假設。

近來已有研究嘗試整合相關心理社會因素來解釋個體行為,且已發展出許 多理論模式,其中ASE 模式相當著名。ASE 模式是一個關於行為改變的理論,

整合了理性行動理論、社會學習理論及跨理論模式(Noar, Crosby, Benac, Snow,

& Troutman, 2011),且被廣泛地運用在許多健康行為和量身訂製的健康介入計 畫中。根據Twinomujuni、Nuwaha 與 Babirye(2015)回顧,ASE 模式最初是 由Vries、Dijkstra 與 Kuhlman(1988)為了瞭解戒菸行為而發展出來的模式;

該模式認為一個人的行為意圖主要受態度(Attitude,A)、社會影響(Social

來預測搖頭丸使用行為;Monk 與 Heim(2013)則以二因子實驗設計檢驗社會 影響與飲酒相關認知對飲酒行為影響,結果亦發現環境和社會脈絡是一個重要

20 向效果預期(A)的中介來預測成癮行為;Wood、Read、Palfai 與 Stevenson

(2001)蒐集大學生酒精使用行為和問題、社會影響及正向效果預期等資料來 路成癮預測關係的主因;本研究接續依據Bandura 社會認知論(Bandura, 1989)之理論內涵,及 Flay 與 Petraitis(1994)提出的三元影響論之觀點,推 導出社會影響與上網正向效果預期對網路成癮之可能預測關係,並據此提出本

21

研究之假設。

在社會認知論部分,Masisito、Carey 與 Bradizza(1999)在其社會學習理 論一書中曾引述Bandura(1969)之觀點,認為認知是外在環境或事件與個體 行為間的中介變項;外在環境或事件提供個人訊息以進行認知方面的處理,而 處理結果決定後續行為,故效果預期在引導日後行為的發生扮演重要角色(林 旻沛,2011);因此本研究依據社會認知論的理論內涵,推估認知變項應為中介 變項,中介了外在環境與個人行為間之關聯,故假設上網正向效果預期能中介 社會影響對網路成癮之預測關係。

此外根據Chun(2015)的回顧,Flay與Petraitis(1994)提出三元影響理論

(The Theory of Triadic Influence)來探究青少年的物質使用行為;此理論認 為,個體的所有行為皆受到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影響,並假設有三種類型的影 響能解釋青少年的物質使用行為,包含社會、態度及個人,且每一類型又包含 不同程度的影響來源,依序為最遠因、遠因及近因。

針對ASE的「A」與「S」之關係,可依據三元影響理論之觀點而有更進一 步的瞭解,特別是第二類型影響態度部分;態度之「最遠因」所指的是青少年 的周圍環境,例如鄰居、學校、文化、職業、學業,以及所處國家對物質使用 的政策;「遠因」指的是影響青少年物質使用態度之大眾價值觀,包括傳統價 值觀、社交疏離、社會批判及社會對越軌行為的寬容程度;「近因」則是指青 少年對物質使用後果的預期與評估(Petraitis, Flay, & Miller, 1995);因此依著 最遠因、遠因再到近因的理論觀點,應是青少年的周圍環境影響了大眾價值 觀,大眾價值觀再影響了青少年對物質使用後果的預期和評估,故本研究依據 三元影響理論之觀點,同樣假設:「上網正向效果預期能中介社會影響對網路 成癮之預測關係」。

2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