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討論

ㄧ 、社會影響與網路成癮之關係

在社會影響與網路成癮的關係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社會影響可顯著地正向 預測網路成癮,此與過往在賭博行為(Gupta & Derevensky, 1997)、酒精使用行 為(Epstein et al., 2002)、搖頭丸使用行為(Yu & Ko, 2006)、嚼檳榔行為(陳 筱茜等人,2010),以及網路成癮(翁翠吟,2012;Wu et al., 2016)等研究發 現一致。儘管上述研究關注不同成癮行為,但都一致指出當個體越處在高社會 影響的環境中,越會增加自身從事成癮行為的可能性;Gupta 與 Derevensky

(1997)發現 75%青少年是在自己家中進行賭博、且 86%是與家人一起賭博,

並且隨著年齡增加,青少年更傾向在朋友家中或是在學校賭博;Epstein 等人

(2002)則發現引發個體開始喝酒的預測因素,包含了父親喝酒、兄弟姐妹喝 酒、朋友喝酒及同儕喝酒和吸煙行為;Yu 與 Ko(2006)更指出社會影響可正 向預測搖頭丸使用意圖和搖頭丸使用行為;陳筱茜等人(2010)也發現社會影 響可正向預測檳榔使用行為。在網路成癮行為方面,翁翠吟(2012)發現社會 影響與國中生網路遊戲成癮呈顯著正相關;Wu 等人(2016)也發現社會影響 與國中生網路遊戲成癮呈顯著正相關。

本研究所使用的網路使用社會影響量表,其中三個分量表分別是「周遭他 人使用網路頻率」、「周遭他人邀請自己使用網路頻率」及「周遭環境接觸網路 容易度」;本研究發現「周遭他人使用網路頻率」與網路成癮的相關(r = .06, p

39

40 為,此與過往在嚼檳榔使用行為(陳筱茜等人,2010;Chang et al, 2007; Li et al., 2003)、賭博行為(St-Pierre et al., 2014; Yi et al., 2015)及網路成癮行為(林 旻沛,2011;盧永欽,2009;Lin et al., 2008; Lee, Ko, & Chou, 2015; Wu et al., 2016)的研究發現一致。陳筱茜等人(2010)、Chang 等人(2007)及 Li 等人

(2003)皆發現檳榔正向效果預期能顯著且正向預測嚼檳榔行為;Yi 等人

(2015)指出賭博者的賭博正向效果預期顯著高於非賭博者,而 St-Pierre 等人

(2014)則發現正向效果預期與美國大學運動員學生賭博問題呈正相關。在網

41

42

具顯著的正向預測效果,並且上網正向效果預期能完全中介社會影響對網路成 癮的預測關係,此結果與過往研究結果一致(翁翠吟,2012;Wu et al., 2016);

翁翠吟(2012)指出同儕對使用網路遊戲之態度和使用網路遊戲之頻率,是透 果,也與Bandura 的社會認知論之理論內涵相呼應。Bandura(1969)的社會認 知論提出「替代學習」概念,指個體透過觀察他人行為的結果從而產生學習,

即人們可透過觀察他人行為和行為受到環境回饋之結果,從而能間接經驗並習 得該行為;Connors 等人(1986)在定義正向效果預期的內容也曾指出,個人 過去直接或間接接觸他人從事成癮行為時之正向經驗,如曾經看過或聽哥哥說 過抽菸很放鬆,這些經驗會轉變成個人內在的認知表徵、即為正向效果預期;

進一步地,Masisito 等人(1999)引述 Bandura(1969)之觀點,認為認知是外 在環境或事件與個體行為間的中介變項,意即外在環境或事件提供個人訊息以

43 為;第二類研究結果(張志宏,2006;陳筱茜,2010)不支持 ASE 模式,而是 正向效果預期(A)與社會影響(S)可各自獨立預測成癮行為;第三類研究結 果(翁翠吟,2012;Wood et al., 2001; Wu et al., 2016)也不支持 ASE 模式,且 發現社會影響(S)反倒會透過正向效果預期(A)的中介來預測成癮行為。本 研究結果發現,社會影響會透過上網正向效果預期的中介來預測網路成癮,因 此支持第三類研究結果;此結果也呼應了三元影響理論(Flay & Petraitis, 1994)的第二類型影響「態度」之觀點,即態度之「最遠因」指的是青少年的 周圍環境,如鄰居、學校、文化、職業、學業及所處國家對物質使用政策;

「遠因」指的是影響青少年物質使用態度之大眾價值觀,包括傳統價值觀、社 交疏離、社會批判及社會對越軌行為的寬容程度;「近因」則是指青少年對物 質使用後果的預期與評估(Petraitis et al., 1995);在臺灣社會文化、教育制度 及大眾媒體的傳播下,造就了一個「網路是基本需求」的社會氛圍,而在這樣

44

更內層的上網正向效果預期,進而增加了青少年網路成癮風險。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現上網正向效果預期能完全中介社會影響對網路成癮 之預測關係,此結果並不支持ASE 模式、而是支持第三類研究結果,即社會影 響(S)影響個人的態度(A),且此結果亦符合 Bandura 的社會認知論、即認 知是外在環境或事件與個體行為間的中介變項,並且「替代學習」的機制可以 解釋高中職學生是如何受社會影響,進而影響個人內在對網路的使用態度;此 外本研究結果也與三元影響理論相呼應,依著最遠因、遠因再到近因的理論觀 點來看,可能是社會大環境影響了大眾價值觀、大眾價值觀再影響了高中職生 對網路使用的正向效果預期,而上網正向效果最後影響高中職生網路使用行 為、提升網路成癮風險。

4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