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神經系統概念圖分析

第四節 神經系統概念圖分析

學生的神經系統概念圖利用 CmapTools 軟體進行轉檔,接著分 析概念圖的結構、概念圖型態、概念圖上位概念使用和概念圖連接 詞,以下依序說明分析結果。

一、概念圖結構

本研究收集 51 位學生的概念圖,學生在二開海報上完成的概念 圖會以數位相機建立一個照片檔(圖5),後續使用 CmapTools 將原 始概念圖轉換成電子版概念圖(圖6),經過轉換後的概念圖,有利

75

圖 5 學生(J70529)神經系統概念圖

圖 6 學生(J70529)的 CmapTools 版神經系統概念圖

76

於分析概念圖結構、型態、上位概念和連結詞。

概念圖結構的分析,依據 Thompson 和 Mintzes (2002)的論文,

分別計算「概念(conception)」、「命題(proposition)」、「分支

(branch)」、「階層(hirarchy)」和「交叉連結(crosslink)」的數 目,結果如表21。由表 21 的結果發現,學生平均使用 16.0 個概念 繪製概念圖,使用最多概念的學生運用了23 概念,最少的則僅用了 7 個概念,顯示大多數學生只會使用研究者預先提供的 16 個概念繪 製概念圖,少數(11 位,21.6%)學生會自行增加概念繪製概念 圖,而刪減概念的學生也是少數,僅有8 位(15.7%)。相較於課本 內容概念圖(圖1)的 47 個概念,學生能夠用來繪製概念圖的概念 相對較少。

學生的概念圖中平均形成 18.9 個命題,最多能形成 33 個命 題,最少的則只有形成6 個命題。進一步計算命題與概念的比值,

表21

學生概念圖平均分數表

概念 命題 分支 階層 交叉連結 平均數 16.0 18.9 4.0 3.1 2.8

最大值 23 33 10 6 13

最小值 7 6 0 0 0 課本內容概念圖 47 71 16 4 25

77

平均一個概念形成1.2 個命題,而課本內容概念圖的命題數為 71 個,平均每個概念可以形成1.5 個命題,由概念形成命題的比例,

較學生建構的概念圖比例高。

學生的概念圖平均具有 4.0 個分支,最多具有 10 個分支,但也 有學生的概念圖是0 個分支(沒有分支),概念圖中的分支可以當作 概念群(conceptual clusters)看待,由學生平均形成 4.0 個分支的結 果顯示,多數學生將16 個神經系統概念區分為 4 群。

學生的概念圖平均形成 3.1 個階層,最多會形成 6 個階層,但 也有學生的概念圖沒有階層(線型),相對於課本內容概念圖形成的 4 個階層,學生的概念圖在階層數上與課本內容概念圖形成的數目 相差有限,表示在概念圖的階層結構上很相似。另外,學生平均形 成2.8 個交叉連結,不同學生間所形成的交叉連結數量相差很大,

形成最多交叉連結的學生可以形成13 個,但也有學生完全沒有交叉 連結形成。進一步分析發現,研究對象的學生平均5.7 個概念才會 形成一個交叉連結,與課本內容概念圖平均1.9 個概念形成一個交 叉連結相比,比例低了很多。

由前述的分析可以知道,學生的概念圖結構與課本內容的概念 圖結構相比,在複雜度上有很大的差距,當然,本研究之學生在教 學前繪製的概念圖,結構原本就不可能與課本內容概念圖的結構相

78

近,但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概念圖與課本內容概念圖在交叉連結 的數量,落差特別大,生物教師或生物教育研究者應該特別注意如 何透過教學,幫助學生建構概念間的交叉連結,讓學生的神經系統 概念結構更完整。

二、概念圖型態

統整學生所繪製的概念圖,依據概念使用的情形和概念連結的 型態,將學生的概念圖予以分類,結果51 位學生的概念圖可區分 為:「線型」、「兩群」、「三群」、「四群」和「網絡」共 5 種不同的概 念圖型態,以下分別說明5 種概念圖型態。

(一)線型

線型概念圖顧名思義是指呈現一直線的型態,學生繪製概念圖 時,由第一個概念開始,利用連接詞連結第二個概念,第二個概念 再用一個連接詞連結第三個概念,依此類推形成線型概念圖,如圖 7。從圖 7 的概念圖可以發現,學生試圖將許多概念透過連接詞形成 一段文字敘述,如:「腦」中間的「腦幹」裡面的「腦神經」思考

「大腦」……等,換句話說,繪製概念圖只是將許多概念形成一段 合理的文字敘述,缺少概念有階層的想法,也缺乏概念可以分類的 思考,因此無法將許多不同的概念形成網絡狀連結的圖形。

79

圖 7 學生(C70527)的線型概念圖

(二)兩群型

兩群型概念圖是指學生以將神經系統概念明確區分為兩個概念 群,兩個概念群由獨立的上位概念形成網絡狀的概念圖,而依據是 否產生交叉連結,又可以將兩群型概念圖區分為「獨立兩群」和

「連結兩群」兩種。獨立兩群型概念圖是指學生繪製的概念圖,具 有兩個明確的上位概念,概念圖中的概念分為獨立的兩群,兩群概

80

念之間沒有交叉連結(圖8、圖 9),而連結兩群則是兩群概念之 間,具有交叉連結(圖10、圖 11)。兩群型概念圖型態反映學生認 為神經系統概念區分為兩大部分,無法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網 絡。

圖 8 學生(S70606)的獨立兩群概念圖

81

圖 9 學生(S70606)CmapTools 版獨立兩群概念圖

圖 10 學生(J72327)的連結兩群概念圖

82

圖 11 學生(J72327)CmapTools 版連結兩群概念圖

(三)三群型

三群型概念圖是指學生繪製的概念圖,明顯區分為三個獨立的 概念群,依據概念群之間是否產生交叉連結,有可以再分為「獨立 三群」和「連結三群」。獨立三群(圖12、圖 13)是指概念圖具有 三個明確的上位概念,且三群概念之間沒有交叉連結。連結三群之 概念圖具有明確的三個上位概念,將概念分為三群(圖14、圖 15),而三群概念間有交叉連結。

(四)四群型

有一位學生利用四個上位概念繪製概念圖(圖 16、圖 17),形 成四群型概念圖,這四群中有兩群僅有兩個概念,有一群包含三個 概念,這樣的結果反映這位學生無法將前述的三群的概念納入另一 群型成完整的概念網絡。

83

圖 12 學生(C70501)的獨立三群概念圖

84

圖 13 學生(C70501)CmapTools 版獨立三群概念圖

85

圖 14 學生(C72031)的連結三群概念圖

86

圖 15 學生(C72031)CmapTools 版連結三群概念圖

87

圖 16 學生(L71235)的四群概念圖

圖 17 學生(L71235)CmapTools 版四群概念圖

88

(五)網絡型

網絡型概念圖是指由一個上位概念開始繪製概念圖,概念與概 念之間由連接詞連結形成命題,概念間會形成分支,有明確的階 層,也會形成交叉連結,整個概念圖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網絡(圖 5、圖 6)。網絡型概念圖就是科學教育學者提出的概念圖型態,能 夠繪出網絡型概念圖,表示學生在神經系統能形成自己的知識架 構。

將 51 位學生的概念圖型態與數量整理成表 22。如表 22 所示,

30 位學生(58.8%)能畫出網絡型態概念圖,12 位學生(23.5%)呈 現兩群型概念圖,其中11 位學生屬於連結兩群概念圖,僅 1 位學生 是獨立兩群的概念圖。有5 位學生(9.8%)呈現三群型概念圖,其 中4 位屬於連結三群概念圖。另外,有 3 位學生(5.9%)出現線型 概念圖,僅有一位學生(2.0%)繪出四群的概念圖。

表22

學生概念圖型態統計表

型態 線型

兩群 三群

四群 網絡 獨立 連結 獨立 連結

人數 3 1 11 1 4 1 30 百分比 5.9 2.0 21.6 2.0 7.8 2.0 58.8

89

分析概念圖型態的理由是期望能夠釐清學生習慣將那些神經系 統概念連結在一起,也就是那些概念會形成概念群。結果發現有 58.8%的學生能夠建構網絡型的概念圖,表示這些學生已經可以將 神經系統概念形成一個網絡,與課本概念圖所呈現的型態很接近。

但有41.2%的學生將神經系統概念分成兩群、三群或四群,甚至有 3 位學生的概念圖是線型概念圖,線型概念圖表示學生無法將神經 系統概念建構成一個相互連結的網絡,僅注重兩個概念間的個別關 係,線型概念圖缺乏階層和分支,整體的概念的連結和複雜度就非 常低。

有約四成的學生的概念圖型態非網絡型,表示這些學生無法將 神經系統概念建構出一個完整的結構,或許因為這些學生對某些神 經系統概念不熟悉,無法將不熟悉的概念與熟悉的概念整合成一個 完整的知識架構,因而產生結構較為鬆散和零碎的非網絡型概念 圖。

三、概念圖之上位概念

概念圖的上位概念代表涵蓋內容最多,最為重要的概念,因 此,透過檢視學生概念圖中的上位概念,可以瞭解學生認為什麼概 念是內容最廣且最為重要的概念。仔細檢視並統計51 位學生繪製概

90

念圖時所運用的上位概念與次數,結果如表23。表 23 第一列代表 上位概念的編號,因為學生最多會使用四個上位概念繪製概念圖,

因此上位概念有四個編號,編號一代表只用1 個上位概念;編號二 表示用2 個上位概念;編號三表示用 3 個上位概念;編號四表示用 4 個上位概念。表 23 的左邊第一欄則是羅列了學生繪製概念圖使用 的所有上位概念,共14 個,其中「人」和「人體」兩個概念是學生 自行增加的概念,而研究者提供的16 個概念中,「感覺神經」、「運 動神經」、「腦神經」和「脊神經」四個概念沒有被學生選做上位概 念。

表 23 的結果顯示,被選定為上位概念次數最多的概念是

「腦」,共有 27 次(占所有 76 次上位概念的 35.5%),其次是「神 經系統」,共有16 次(20.1%),第三的則是「受器」和「脊髓」,各 有5 次(約 6.6%)。使用一個上位概念的學生分別是 3 位線型概念 圖的學生與30 位網絡型概念圖的學生,共使用 33 次上位概念,3 位線型概念圖的學生有2 位使用「腦」做為上位概念,另一位則使 用了「受器」。而30 位網絡型概念圖的學生使用的上位概念如表 24,網絡型概念圖學生總共使用了 8 個不同的上位概念,次數最多 的是「腦」有11 次,其次是「神經系統」的 10 次,顯示「腦」和

「神經系統」是大多數網絡型概念圖學生認定的上位概念。

91

表23

學生概念圖上位概念使用次數統計表 上位概念個數

上位概念

一 二 三 四 合計

腦 13 10 4 27

神經系統 10 4 1 1 16

受器 1 2 2 5

脊髓 2 3 5

腦幹 2 1 1 4

大腦 2 1 3

反射作用 2 1 3

神經元 1 1 1 3

周圍神經 1 1 2

人體 1 1 2

中樞神經 1 1 2

動器 2 2

人 1 1

小腦 1 1

合計 33 24 15 4 76

92

表24

網絡概念圖之上位概念使用次數統計表

網絡概念圖之上位概念使用次數統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