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科技與當代台灣小說

一、研究動機

科技與人類生活充滿愛恨交織的關係,從政治經濟到社會文化,人類基本 上無法擺脫與科學、技術的相處1。21 世紀的台灣,科技的重要性更是有增無 減。從政治經濟面來看,台灣八○年代開始發展的技術密集、資本密集高科技 產業,在2000 年後已經成為台灣經濟的中流砥柱;國家選舉時,政治人物必然 端出科技政策作為政見;政府部門也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例如原本的「國科 會」升格為「科技部」。而在社會生活方面,科技更改變了人際互動的各種面 向,尤其是通訊技術、網際網路的普及。從早期的BBS 到現在的臉書、

Instagram,還有智慧型手機、行動網路的大眾化,也讓傳統人際關係因科技介 入而發生改變,讓人們不用仰賴面對面的互動就可以在虛擬空間社交。然而不 只是新潮的科技產品帶來人類生活的改變,傳統的科技產品也不斷推陳出新,

例如現在的家電也都開始強調「智慧」、「遠端遙控」、「手機聯動」等功能。這 些政治社會現象都在在點出了科技已是目前台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許多學者都以神話隱喻來解釋科技與人類的緊密關聯。美國技術現象學家 唐‧伊德(Don Ihde)以「伊甸園」與「塵世」的比喻來說明科技對人的重要:

沒有技術的人類只能居住在溫、熱帶地區,仰賴採集來生存。但是,「無論是經 驗上來說還是從歷史上來說,都沒有這種人類生活的形式,因為早在有史可載

1 我以「愛恨交織」來形容科技與人類的關聯,是為了點出人類對於科技不只有正面的美好想 像,科技帶來的控制威脅與破壞力也讓人類戒慎恐懼。因而「愛恨交織」可說科技與人類關聯 的貼切描述。相關參考資料可見:蘇碩彬,〈混昧〉,收於史書美、梅家玲、廖朝陽、陳東升主 編,《台灣理論關鍵詞》(台北:聯經,2019 年),頁 229-237。黃厚銘,〈導讀〉,收於齊格蒙‧

包曼(Zygmunt Bauman)著,陳雅馨譯,《液態現代性》(台北:商周出版,2018 年),頁 5-13。黃厚銘,〈從社會學家到思想家:進出「結構-行動」困境與超越西方二元對立思考〉,收 於范綱華編,《本土理論再想像:葉啟政思想的共感與對話》(台北:群學,2014 年),頁 21-5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之前,人類已經離開了所有的樂園,承繼了塵世地球。」2法國哲學家貝爾納‧斯 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也以希臘神話艾比米休斯與普羅米修斯的故事說明科 技與人的緊密關聯。艾比米修斯起初創造人類時,因為已將勇敢、快跑等能力 分配給了其他動物,導致人類無法在自然界中生存。而哥哥普羅米修斯因為憐 憫人類,而到眾神的宮殿偷取聖火給人類,也教導人類技術的能力,才使得人 類得以生存。斯蒂格勒藉此指出人類有著原初的缺失性,而技術就是人類的基 本添補3。在中國神話中亦有燧人氏鑽木取火、有巢氏搆木為巢、神農氏教導農 耕等故事,這些神話人物同樣也是交予了人類技術能力,讓人類在與大自然的 博鬥中存活。

既然科技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而文學作為人類的文化產出,也必然會 受到科技所影響。文學與科技的關係不僅是影響文學的外部生產(包含印刷、

傳播等),也會影響文學的內部美學。英國學者阿歷克斯·古迪(Alex‧Goody)

對於技術與文學的研究專著:”Technology,Literature and Culture”就提供我對於 本論文的初步思考框架,而進一步思索當代台灣文學中的科技議題4。古迪在此 書中著力分析二十世紀英美文學中的科技與當時代文化、社會背景的關聯。她 從維多利亞時代的工業革命出發,一路探索到了當代發達的通訊技術。英美作 家身處在科技變革的浪潮中,也影響到他們創作時對於科技的思考。例如:古 迪提到電力技術的神祕性,讓作家想像電力帶來的便利性,連電力技術的標誌 人物愛迪生也進到文學創作當中;另外像是冷戰時期的核武威脅,也讓作家開 始思考科技與死亡的文化連結。

然而古迪對於西方文學中科技的研究未必能全然應用在台灣文學研究上,

回顧台灣文學中的科技即可發現有所相異。觀察發軔於二○年代的台灣新文

2 唐‧伊德著,韓連慶譯,《技術與生活世界:從伊甸園到塵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2 年),頁 14。

3 貝爾納‧斯蒂格勒著,許煜譯,《意外地哲學思考》(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8 年),頁62-63。

4 Goody,Alex, Technology,Literature and Culture(Cambridge:Polity Press,2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學,即可發現文本中的「現代科技」多是作家大力著墨之處。例如賴和的〈一 桿秤仔〉就是藉由現代度量衡技術與殖民社會的扞格為敘事主軸,秦得參的悲 劇結局亦可被視為現代科技與殖民權力相互作用下的結果;呂赫若的〈牛車〉

更是一個顯著例子,現代科技的變革影響傳統社會賴以維生的牛車,使得主角 楊添丁為了維持家庭生計,不得不讓妻子阿梅下海維生。戰後五、六○年代的 文學創作,亦可看到現代技術在文學中發揮作用,像是現代主義文學多以都市 的繁華、便利的科技來對比出敘事者的寂寥不安。到了七、八○年代,鄉土文 學的興起看似遠離了現代科技,但實際上鄉土文學的出現亦是因為不滿於高度 工業化的社會,工業技術與經濟發展的相互聯繫就成為了鄉土文學中的背景或 是抵抗對象。而八○年代之後開始發展的後現代文學,亦可發現現代科技對於 文學創作的重要性。例如此時開始大增的科幻小說,或是同時期出現的都市文 學等等,也注意到科技發展所帶來的後現代境況。因此像是消費、媒體影像、

數位技術所帶來的日常生活衝擊,即是此時期的作家大力關注。綜上所述,如 果讀者將視野轉移到小說中的科技物,那麼對於前行研究以不同角度所發展出 的論述或有所增補與修正。

我初步釐清科技在20 世紀台灣文學所扮演的功能後,更進一步鎖定 2000 年後台灣文學中與科技緊密關聯的三種敘事類別:戰爭、都市、科幻。三種敘 事類別所觸及的科技大相逕庭,從生產的時代背景、使用功能、使用對象等等 都不盡相同。但小說中對於科技事物的關注卻是一致相同,且描述篇幅與敘事 手法都遠多於2000 年前的同類別小說。雖然不同類別的小說所跨足的科技與敘 事時間不盡相同,但「科技」在2000 年後隨著社會環境、技術演變等因素的確 在文本中所占篇幅越發增加。而就如技術哲學家伊德所指出,科技轉化了人類 感知世界的方式,將世界經由技術而中介成為人類的經驗5。也就是說,人類看 待世界或是感受世界的方式也就隨著不同的科技物質性而有所變化。因此本論

5 同註 2,頁 42-53。感謝口委李育霖老師提醒我科技所帶來的重要變化,我參照伊德的作品補 充科技的重要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文認為科技在2000 年後的台灣文學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在於科技帶來 了嶄新敘事視角,不僅讓使用者看到有別於以往描述的景象,也藉由科技建構 出異於上世紀文學作品的文字描述。在此基礎之上則更進一步挖掘不同類別的 文本如何動用科技物來協助敘事進行。

本文所關注的二戰記憶小說包含:陳玉慧《海神家族》(2004)、甘耀明

《殺鬼》(2009)、吳明益《睡眠的航線》(2007)、《單車失竊記》(2015),我欲 分析小說中的戰爭與科技的關係,探詢在當代技術環境下的文學作品為什麼會 在創作時格外關注戰爭中的科技事物,包含飛機、火車、槍械等等,又如何藉 由科技來重新回憶過去歷史中的戰爭記憶。當代台灣小說的美學風格、社會環 境已經大不相同,經過九○年代對於戰爭記憶的重新爬梳、整理,作家所掌握 的田野資料、創作時的敘述技巧都與戰爭期的四○年代作家有所差異,因此我假 設小說中對於科技的態度也已經有所轉變6。二十世紀以來的現代戰爭,都帶動 了科技的大力突破。現代性強調的科學、理性,在戰爭中被發揮的淋漓盡致。

如何以最少的效率成本屠殺最多的人員,成為了各國發展軍武的重點思考。以 一戰、二戰來說,兩場戰爭中間許多國家為了打仗而創造出許多技術產品:防 毒面具、戰車、戰機、通訊技術(網際網路的雛形)等等。還有在二戰後的美 蘇冷戰,更帶動兩國的軍武競賽,尤其是宇航方面的相關技術。甘耀明的《殺 鬼》即以戰爭期的「關牛窩」為背景,開頭即以「殺人的大鐵獸來到『番界』

關牛窩了。7」來標誌出「火車」在後面小說中對於戰爭的重要地位,像是以火 車作為假想敵的訓練、運輸兵員等情節;而加上陳玉慧《海神家族》、吳明益

《睡眠的航線》,也可以發現「飛機」在這些小說中的重要地位。這些小說多有 設定一些對飛機相當憧憬的角色,但又震懾於飛機所帶來的破壞力,而這些角 色在戰爭過後的行為又會影響整個小說的故事進行。但這些小說除了對戰爭當

6 馬翊航,《生產.禁制.遺緒:論台灣文學中的戰爭書寫(1949-2015)》(台北:國立臺灣大 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 年),頁 221。

7 甘耀明,《殺鬼》(台北:寶瓶出版,2009 年),頁 2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下的技術描寫外,更以科技媒介回憶戰爭記憶的情節,例如《單車失竊記》、

《睡眠的航線》。戰爭時、戰爭後的文學描繪在我觀察的小說中,經常與技術相 互牽連,也因此成為本研究的切入點。

新穎科技產品的登場舞台經常是蓬勃發達的現代都市,高度消費文化、方 便的交通運輸等條件讓都市也與科技密不可分。本論文關注2000 年後都市文學

新穎科技產品的登場舞台經常是蓬勃發達的現代都市,高度消費文化、方 便的交通運輸等條件讓都市也與科技密不可分。本論文關注2000 年後都市文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