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分析

第二節 空間消費與體驗

如今,經營獨立書店不得不從書以外的地方發掘商業利益,其中最重要的 資本在於「實體空間」延伸出的附加價值,具有美感的書店空間設計,以及複 合式服務,讓書店功能變得更加多元。事實上,在現今的消費過程中,人們願 意在產品上減少開支,把更多的花費投入在服務中,甚至讓出一部份的預算用 以實踐更令人難忘的體驗(Pine & Gilmore, 2011/夏業良、魯煒、江麗美譯,

2013:66)。因此,消費者前往獨立書店,不見得是以書作為交易的主體,也許 是希望享受一種「有書的生活氛圍」(劉揚銘,2018.06.22)。本研究將受訪者在 獨立書店空間的消費經驗歸納出兩大主題,分別探討消費者在獨立書店的空間 體驗,以及在空間消費過程中所感受到的矛盾心情。

一、書店中的空間體驗

(一)空間美學

「體驗」是一種新的價值來源,又被認為是第四種經濟產物,從「服務」

分化出來,而體驗經濟加速發展的原因之一就是財富的增加,換言之,人們提 高意願到更具體驗價值的餐廳用餐。無論何時,當一家公司有意識地以服務為 舞臺、以商品為道具,體驗即產生,而消費者正在享受企業所提供的一連串身

- 56 -

歷其境的感覺(Pine & Gilmore, 2011/夏業良、魯煒、江麗美譯,2013:49-57)。「體驗消費」在書店產業中,可以延伸至「老屋再造」的潮流,在李麗 文、韓小蒂《小清新書時光》(2014:19)這本書中,也特別獨立一個單元,介 紹由老屋改造成的獨立書店,透過有年代的老建築,打造出迷人的空間,散發 出歲月印記的氛圍,老房子與書的組合,有種令人無法抵擋的魔力,此時空間 體驗與享受閱讀並駕齊驅。

在訪談過程中,許多受訪者也談到老屋與書店的結合,認為這樣的空間使 用開拓了人們對於書店的想像,留下特別的消費經驗。受訪者I 對於臺南「草 祭二手書店」印象深刻,書店保留原先的廁所設計,轉換成陳設書籍的空間,

打破人們對於空間使用的印象,加上老房子才具有的特殊年代感風格,讓逛書 店變得更加新鮮有趣:「草祭連浴室都可以變成放書的地方,它整個老屋空間都 保留的滿好的,廁所也保留了原本的貼花磁磚跟浴缸。一樓跟地下室是打通 的,有點挑高的感覺,很特別」。受訪者J 也分享自己的空間體驗,來到日式復 古風格的獨立書店空間,留下美好的閱讀時光:「花蓮的『時光書店』也是棟老 房子,部分空間是榻榻米,需要拖鞋,整體氣息跟一般書店很不一樣,帶有復 古感」。這樣的老屋新造獨立書店,也成為許多店家主打的特色,因為空間中的 年代感提升了書店氣質,似乎停留在古蹟、老屋裡頭,可以感受到時代氛圍,

而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也讓讀者不只讀書,更是在閱讀空間,欣賞店家空間再利 用的巧思,留下特別的獨立書店空間消費體驗。

當然,每家獨立書店的空間設計都有其特色,而消費者對空間的品味也不 盡相同。受訪者E 對於獨立書店空間想像,源自於獨立書店的獨特氛圍,「工 業風」是他偏好的風格:「獨立書店的獨特氛圍,讓人覺得比較有設計感,新手 書店小小明亮的感覺我很喜歡,閱樂、青鳥的風格我也喜歡」。對消費者而言,

他來到獨立書店不只是「看書」,同時也是在體驗獨立書店所呈現的特殊氛圍。

在體驗行銷中,店家透過外在陳設、環境與情境營造,讓消費者在視覺、感受 上獲得滿意的服務(陳昱宏、陳奕璇,2013.09;黃慶源、邱志仁、陳秀鳳,

2004)。受訪者 I 列舉個人喜愛的獨立書店在空間上的與眾不同:

- 57 -

「青鳥書店」直接拿假的草皮鋪在店裡,清水模建築設計很少見。「讀 字書店」在各書櫃貼上作家的筆跡,是一句話或簽名,相當活潑。滿 多有趣的獨立書店空間,隱身在小巷裡,在尋找書店的過程中,走到 陌生的地方找獨立書店,有時也是促成旅行的方式(受訪者I)。

不可否認地,有時消費者前往一家獨立書店,可能是聽聞它很特別,帶著 去「體驗」的心情到訪。因此,人們不只關注這家書店的選書,更會細心體會 經營者對於書店氛圍的營造,從中獲得美學陶冶。「日常生活美學化」意味著將 生活轉化為藝術作品,人們開始注意美學的消費行為,以及生活整體美學化的 需求(Featherstone, 2007/趙偉妏譯,2009:99)。消費者透過體驗獨立書店空 間,獲得美學上的滿足,讓逛獨立書店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周芬伶(2016:

258)認為美與生活分成兩種:一是「創作者生活與藝術」;二是「所有人都能 創造的生活藝術」。換言之,獨立書店經營者作為創作者,經營書店是生活也是 藝術,同時所有人都能透過逛獨立書店,體驗生活中的藝術。

德國哲學家亞歷山大‧鮑姆嘉登 Alexander Baumgarten 認為,美學指的是

「感知或官能的知識」,探討情感與知覺達到「美」的目標(Koren, 2010/蘇文 君譯,2018:21)。消費者在獨立書店裡,可透過各種官能獲得空間美學。以日 本蔦屋書店為例,他們向大眾展示對「生活的提案」,將電影、音樂、書籍這些

「文化」,比喻為馬路、水管、電線等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礎建設,希望打造 出文化基礎建設,讓顧客打從心底認為「我想過這樣的生活」(川島蓉子,2015

/蘇暐婷譯,2017:27-38)。然而,蔦屋書店「生活提案」的概念也正在台灣 發酵,有些獨立書店不只賣書,也會兼賣小農產品、環保用品,為讀者生活提 供不一樣的選擇。甚至,在書店也可以看到「店貓」自由走動,規劃空間讓流 浪動物暫時歇息,書店號召消費者一起來救護流浪動物。也因此,任何在獨立 書店發生的事,每個安排都是在傳遞一種生活態度,也是獨立書店對社會的關 懷與實作。

- 58 -

然而,受訪者M 提出不太一樣的角度,她除了會關注書店空間的設計外,

也會在意書店所處的周邊環境。「有河book」窗外正對淡水河,再加上白色基 調的外牆,營造出優雅且舒適的環境,窗戶上的玻璃詩,映著窗外的淡水河風 景,形成一幅美麗的畫。

我喜歡「有河book」跟「無論如河」,他們地處淡水,門外就是淡水 河,整片藍天白雲,加上書店的白色調,讓人覺得相當愜意(受訪者 M)。

此外,受訪者M 對於獨立書店所處環境也有所想像:「我覺得獨立書店要 遠離塵囂,或是在一個都市叢林裡,它是一座世外桃源」。然而,所謂的「世外 桃源」並非指獨立書店必須開在偏遠的地方,而是強調獨立書店的存在可以讓 人暫時擺脫現實的紛擾,獲得文化的滋養。

在受訪者的空間體驗中,有些人著重在體驗書店空間設計,透過老屋新 造,讓現代設計與舊有設施相互對話,創造出新的空間感受。又或者,藉由空 間中的再創作,像是作家親筆字條、玻璃詩等,讓思想在空間中自由流動。而 一間書店所營造出來的氛圍,不僅只是單純的空間設計,書店所處的位置、周 圍的環境,也都會影響消費者的感受,各種因素相互交融下,也為讀者帶來不 一樣的書店空間體驗。

(二)空間策展

書店策劃「書展」是希望藉由陳列介紹,讓讀者對書籍產生興趣,進而刺 激書籍的銷售。如今,宣傳書展也必須虛實整合,透過線上行銷,讓更多人知 道書展議題,並藉由實體空間優勢配合講座活動,吸引消費者來到實體書店

(沈如瑩,2018.06.01)。換言之,書店具有策展功能,而書店經營者就是「策 展人」(curator),「提供觀點」是策展人主要工作,他們蒐集世界各種資訊,並 將作品集合起來賦予某種一致性的意義(佐佐木俊尚,2012/郭菀琪譯,

2014:214)。然而,獨立書店策展在量上比不上大型連鎖書店,但書店策畫的

- 59 -

書展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甚至會為關心的議題設置專區。受訪者M 就觀察 到「小小書房」在挑書與擺設上很有巧思:「像我對戰爭議題有興趣,我發現他 們對於戰爭有整理了一櫃書籍,很不錯,也挑了一些我喜歡的書。我覺得像這 種戰爭的議題,獨立書店有這樣子的一個書櫃是很特別的」。若是在一般連鎖書 店,這類有關戰爭的書籍,大多分散在文學或歷史書櫃。

除了書籍分類與一般連鎖書店有所不同外,獨立書店也會根據時間來布置 書展。受訪者N 表示,每到特殊節日就會期待獨立書店的策展與選書,像是

「左轉有書」書店,特別在馬克斯誕辰200 周年時舉辦馬克斯書展,除了挑選 相關書籍外,更以排行榜方式推薦書籍。另一方面,獨立書店的策展不僅限於

「書展」,亦結合藝文活動,像是「閱樂書店」多元應用空間,舉辦電影欣賞或 樂團演出活動,書店瞬間成了「電影院」或「酒吧」。

在閱樂書店聽樂團表演,書店還是開放的,我們其實就在書店走動、

翻書,一邊喝著酒。還有一次在閱樂參加畢贛導演的《路邊野餐》分 享會,在書店空間大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聽講座的聽講座,也 可以邊聽講座邊在書櫃找書(受訪者N)。

消費者可以在書店空間中邊聽演講邊翻書,此時書店的功能還是存續,只 是轉變為「輔助活動」的角色,書店伴隨著活動策展,陳列相關書籍。聽樂團 表演時,書店會陳列音樂性相關書籍;欣賞電影時,也會擺出電影相關的書,

藉此推廣書店選書。受訪者I 表示,他最喜歡閱樂一進門的那張長桌,上頭陳 列著當月推薦書籍:「我記得有一次,那邊陳列相當多臺灣政治定位的書,同時 將香港政治地位的書並列在旁邊,我覺得滿有趣的」。書店配合活動,在短時間 策展,一方面是服務讀者,另一方面也增加書店收入。

藉此推廣書店選書。受訪者I 表示,他最喜歡閱樂一進門的那張長桌,上頭陳 列著當月推薦書籍:「我記得有一次,那邊陳列相當多臺灣政治定位的書,同時 將香港政治地位的書並列在旁邊,我覺得滿有趣的」。書店配合活動,在短時間 策展,一方面是服務讀者,另一方面也增加書店收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