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費蘭《魔法森林》雙簧管協奏曲之樂曲分析

第一節 第一樂章之樂曲分析

第一樂章為生動的快板(Allegro leggiero),4/4 拍,作曲家於樂章前的樂曲 解說為:「小精靈(Los Elfos):小精靈是以惡作劇聞名的小矮人,就像愛爾蘭傳 說中的小侏儒一樣。據說他們知道寶藏藏在哪裡,有時候他們也會變成巫師跟聖 誕老人的小幫手。第一樂章以不斷跳躍的音符與快速音群來描寫小精靈在樹叢間 穿梭、擺盪、玩遊戲的樣子。」17此樂章是一中段之奏鳴曲式(Sonata Form),

18古典架構清晰但在調性上多次轉換,全樂章樂曲架構如【表一】。

17 翻譯自魔法森林雙簧管與鋼琴版(Madrid: Ibermúsica, 2003),樂譜前方樂曲解說,p. 3。

18 奏鳴曲式又稱為「快板的奏鳴曲式」(Sonata-Allegro Form)或者「第一樂章曲式」(First Movement Form),奏鳴曲式分為三個部分:呈示部(Exposition)、發展部(Development)、

再現部(Recapitulation)。

12

13

【譜例三】第一樂章第一主題動機 B 節奏音型

動機 A 在導奏時即呈示,然後在雙簧管獨奏第一次進入時完整呈現,再輔 以反向、模仿及增減值之手法,於呈示部第一主題多次出現並開啟每個樂句,過 門樂句也同樣由此音型開始【譜例四】。

【譜例四】第一樂章鋼琴導奏,mm. 1-4

14

導奏段落(第一小節至第十小節)並未從主調降 E 大調開始而是落在降 D 和弦,接著以下行增四度來到 G 和弦,並於第二小節以向下三度至 E 上的半減 七和弦,最後於第三小節首次出現本曲降 E 大調主和弦。不過作曲家費蘭隨即巧 妙地在低音聲部使用半音階來模糊導奏調性,直到第六小節使用降 E 大調屬功能 和弦來趨緩模糊調性的寫作手法,最後於第九小節回到降 E 大調主和弦來確立調 性【譜例五】。

【譜例五】第一樂章鋼琴導奏,mm. 1-12

15

呈示部於第十一小節開始,第一主題旋律共十小節,前四小節由雙簧管奏出

【譜例六】;後半樂句轉至 V 級(降 B 和弦),由鋼琴奏出銜接樂段,經由和 聲擴充之臨音和弦(還原 B 和弦)回到 V 級、再到 I 級並結束呈示部第一主題,

然後此一主題由鋼琴高音再次奏出,伴以低音聲部之切分音和絃【譜例七】。

【譜例六】第一樂章呈示部雙簧管第一主題,mm. 1-18

【譜例七】第一樂章呈示部鋼琴第一主題後半樂句,mm. 13-21

16

第一主題於第二十小節再次呈示時,前樂句仍保持為降 E 大調,而後樂句於 第二十五小節(也可視為過門樂段)轉至 B 大調(可視為等音調降 C 大調),

第二十七小節來到 D 大調(可視為三音轉調至重降 E 大調),即為第二主題(第 三十小節)之調性【譜例八】。

【譜例八】第一樂章呈示部第一主題過門,mm. 25-31

17

第二主題於第三十小節開始,旋律線條較長但動機仍由第一主題之動機 A 延伸而來,由三次的上行音型組成,削弱了許多向前跳躍的感覺【譜例九】。鋼 琴的高音旋律則是與雙簧管對位,以下行的音階組成,伴以低音聲部之分解和弦 悠遊地對唱。第三十四小節轉至 F 大調,由鋼琴再次唱出第二主題旋律【譜例 十】。

【譜例九】第一樂章呈示部雙簧管第二主題,mm. 29-37

【譜例十】第一樂章呈示部鋼琴第二主題,mm. 28-36

18

第一主題之動機 B 於第三十八小節悄悄地出現,暗示呈示部即將進入尾聲,

半音和聲的移動於低音聲部清晰可見,為第一樂章最常使用之寫作手法之一。第 四十一、四十二小節經過一長串快速音群半音階下行來到了發展部【譜例十一】。

【譜例十一】第一樂章呈示部小尾奏,mm. 37-44

發展部

19

發展部於第四十四小節由動機 B 節奏音型展開,第一主題的眾多片段零碎 地相互串連,調性從 E 大調、降 B 大調到降 G 大調;第二主題於第五十一小節 在鋼琴高音聲部以寬廣的八度音演奏,雙簧管先是以分解和弦之姿伴奏,緊接著 轉至快速音階流動【譜例十二】。

【譜例十二】第一樂章發展部,mm. 42-54

20

第五十五小節動機 B 以樂句轉調法於 A 大調上強力地演奏;第五十七小節 則使用模進轉至 F 大調;第六十小節再以上行半音轉調至降 G 大調【譜例十三】。

【譜例十三】第一樂章發展部動機 B 再現,mm. 55-60

音樂於第六十小節轉至降 G 大調後,低音聲部為模仿吉他開放空弦的持續 音,以八分音符音型演奏降 G 之八度音,此段節奏以每兩小節循環的重音移位 增添音樂的豐富性,節奏組成是管樂曲常用的手法,為 3+2+2+2+2+3+2。第六 十四小節雙簧管以增值的方式吹奏出兩次第一主題,旋律線條較長並與伴奏形成 衝突感;第六十八小節於下方半音之 F 大調上又再吹奏了兩次,形成兩組模進的 樂句,此段可充分展現出雙簧管音色優美柔軟之風貌【譜例十四】。

21

【譜例十四】第一樂章發展部轉至降 G 大調與 F 大調,mm. 61-74

節奏組成為 3+2+2+2+2+3+2

22

第一樂章發展部結束後,從第八十二小節至第九十七小節加入了一段慢板樂 段,研究者認為是這首曲子非常迷人之處,鋼琴聲部低音的裝飾音與三連音和弦 似如阿根廷探戈(tango)節奏;第八十九小節鋼琴高音聲部演奏似如吉普賽音 階(Gypsy Scale)回應雙簧管【譜例十五】。此段音樂雙簧管前句的旋律音型基 礎上依據下行半音的音型而來,只是其中加入了鄰音與裝飾奏;相反地,後句音 型則是不斷向高音爬升,好似舞者不斷旋轉,有著濃厚的民族風情【譜例十六】。

【譜例十五】第一樂章中段鋼琴慢板,mm. 82-90

【譜例十六】第一樂章中段雙簧管慢板,mm. 79-106 似如阿根廷探戈

似如吉普賽音階

23

第九十七小節音樂轉回降 G 大調,鋼琴以塊狀和弦獨奏作為裝飾樂段前的 鋪陳,空靈的和弦彷彿呼吸到森林中冰涼的空氣【譜例十七】。

【譜例十七】第一樂章裝飾樂段前之銜接樂段,mm. 96-106

裝飾樂段以動機 A 展開,由四個樂句構成,調性依序為降 G 大調、升 c 小 調、G 大調,最後回到降 G 大調【譜例十八】。

【譜例十八】第一樂章雙簧管裝飾樂段,mm. 107-108

降 G 大調 升 c 小調 G 大調

降 G 大調

24

鋼琴在第一百零九小節加入下屬音降 C;第一百一十及第一百一十一小節以 ii 級七和弦作結;第一百一十二小節音樂回到再現部,第一主題穩定於降 E 大調 上演奏【譜例十九】。

【譜例十九】第一樂章再現部前之銜接樂段,mm. 109-112

第一百二十六小節的第二主題於下屬調降 A 大調上進行,由鋼琴的高音聲 部以八度音奏出,直到雙簧管再次吹奏出第二主題才以下方三度轉至 E 大調【譜 例二十】。

【譜例二十】第一樂章再現部第二主題轉調處,mm. 127-134

ii7

25

第一百三十四小節轉至 C 大調開啟最終的尾奏段落,鋼琴演奏動機 B 的節 奏音型,雙簧管則演奏動機 A 的音階音型,彼此緊密的連結;第一百四十二小 節來到下屬調 F 大調;第一百五十小節第四拍為增六度音程,解決至 C 大調屬 和弦即結束這個樂章,留下持續低音 G 直接進入第二樂章【譜例二十一】。

【譜例二十一】第一樂章尾奏,mm. 142-152

2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