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滴水嘴獸》音樂分析與詮釋

第二節 音樂分析與詮釋

一、 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的拍子為6/8,並維持著急板(Presto,

j

=132)之速度。此樂章可分 作A-B-A’三個段落,為一標準複合式三段體(compound ternary form)。曲子先 是由動機X 作為導奏,開宗明義,5 個小節後即進入 A 段。A 段是由三個大樂句

35

【譜例 23】《滴水嘴獸》第一樂章A 段(第 18-22 小節、第 8-9 小節)

(a.)

(b.)

在樂句a 部分(第 6 小節),右手上聲部即為動機 X 之逆行,稱之為動機 Y,請參見【譜例 24】。除了動機 X 可找出明顯的增二度外,同一小節,在左

右手不同聲部的進行當中,也能夠發現大量減五度的出現,刺耳的音響效果造成 聽覺上的緊張與急迫感,如以下【譜例 25】所示。另外,第 18 小節,從樂句 c 開始,最高聲部的主旋律音亦是從動機X 發展而來,是以小三度與增二度所組成 的動機Z,請參見以下【譜例 26】:

36

【譜例 24】《滴水嘴獸》第一樂章A 段動機 Y(第 6 小節)

【譜例 25】《滴水嘴獸》第一樂章第6 小節大量增音程 (第 6 小節)

【譜例 26】《滴水嘴獸》第一樂章A 段動機 Z(第 18 小節)

37

在節奏方面,利伯曼在A 段中大量使用「三對五」、「七對六」以及切分節 奏,造成不對稱之感,請參見【譜例 27】、【譜例 28】與【譜例 29】:

【譜例 27】三對五節奏(第 97-100 小節)

【譜例 28】七對六節奏(第 16-17 小節)

【譜例 29】切分節奏(第 103-108 小節)

38

B 段的性格較 A 段更具旋律性,不過仍保留了部分 A 段狂暴的垂直性和弦之 元素,為此段落增添不少強烈的對比性格。第28 小節,B 段的起始音延續 A 段 的最後一音#G,維持了三個小節的長音後,進入相對抒情而單純的旋律段落,旋 律基本上是由級進音程所組成,搭配上左手頑固音型伴奏,此頑固音型是源自A 段之動機Z,如【譜例 30】所示:

【譜例 30】《滴水嘴獸》第一樂章B 段旋律線條與頑固低音(第 28 小節)

39

另外,除了音型上的迥異造成對比效果,急劇的力度變化也使B 段更加有張 力,例如在第34 小節至第 36 小節中,利伯曼僅使用了三個小節的長度(第 34 至36 小節),即從微弱的力度(p)拉升至極為強烈的力度(ff),並且在第 37 小節出其不意地再次回到抒情性質的旋律線,渲染力十足,如以下【譜例 31】

所示:

【譜例 31】《滴水嘴獸》第一樂章B 段力度變化(第 34-37 小節)

B 段的樂句 e(第 48 小節),利伯曼特別標上了術語:以「錘奏」

(martellato)31與強烈的(f)力度演奏。而雙手各自瑣碎片斷的音型組成了一條

具對話性質的旋律,並且在旋律線當中,隱約可見動機X 的影子,如以下【譜例 32】所示。第 64 小節,回到了 B 段 d’樂句,利伯曼在此使用了樂句 a 的變形,

31 錘奏(martellato),又名Martele,指每個音要很有力地彈奏,而且音符的實際時值應短 于記譜時值。

40

將原先單純簡潔的旋律線,加上一條對旋律,使其織度變得較為複雜,如【譜例 33】所示。

【譜例 32】《滴水嘴獸》第一樂章B 段 e 樂句(第 48-55 小節)

41

【譜例 33】《滴水嘴獸》第一樂章B 段 d’樂句(第 64-79 小節)

第97 小節,A’的再現僅 6 小節即進入尾奏(Coda)。尾奏延續了 A 段垂直 和絃的特色,然改以切分節奏,造成聽覺上的急促不安感。

此段力度變化相當急劇,從第103 小節相當微弱(pp)力度開始漸強至第 107 小節的極為強烈(ff)的力度,再迅速地從此小節漸弱至最後一小節,彷彿 消失一般,結束在非常微弱的音量(ppp),力度安排相當特殊有趣,如以下

【譜例 34】所示:

42

【譜例 34】《滴水嘴獸》第一樂章尾奏切分節奏與力度變化(第103-113 小節)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