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曾報導:「時⽽響亮,時⽽閃爍,時⽽幻想迸 發,…他(利伯曼)的作品不忌諱⼤動作,坦率⽽抒情。」1目前活躍於樂壇的作曲 家羅威爾.利伯曼(Lowell Liebermann, 1961)藉著獨樹一格的音樂風格,以及 千變萬化的表達手法,吸引了無數聽眾的喜愛。除此之外,利伯曼經常受演奏 嘴獸》(Gargoyles, op. 29)在二〇〇五年時,曾被選為第十二屆范.克萊本國際 鋼琴大賽(Van Cliburn International Piano Competition)指定曲目之一,此曲也是 錄音與音樂會的熱門曲目之一,可見利伯曼鋼琴作品的重要性。

本文作者於大學時期初次接觸《滴水嘴獸》時,即深深著迷於其獨特的音樂 語彙、強烈的節奏感以及新穎的和聲,隨即著手練習此曲,並開始搜尋、聆聽利

1 “Now brazen and glittering, now radiantly visionary...the work of a composer unafraid of grand gestures and openhearted lyricism.” Lowell Liebermann 個人網站, https://www.lowellliebermann.com (accessed on Aug 9, 2018)

2

伯曼之其他作品。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曾讚譽利伯曼:「⼀個⾮常遵循 傳統的創新者」2,的確,進一步認識利伯曼的作品之後,發現利伯曼的作品以

「絕對音樂」(absolute music)3為大宗,大多以夜曲、奏鳴曲、即興曲等架構來 創作,此舉在二十、二十一世紀當代音樂風潮中來說,可謂一項回歸古典的作 法。同一時間,利伯曼的鋼琴奏鳴曲更是引起本文作者極大的研究興趣,因此分 別選擇了標題音樂(program music)與絕對音樂作品:《滴水嘴獸》與《第三號 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 3, op.82),以兩首鋼琴獨奏曲作為此次的研究

主題,希冀除了能藉此研究更加深入理解利伯曼之創作巧思,更希望能拋磚引 玉,引起大眾的注意。

2 “As much of a traditionalist as an innovator.” Ibid.

3 絕對音樂,意指沒有受到歌詞與文字限制的器樂曲,透過音樂自身即可表達意義,因此有

標題的交響詩、歌曲、歌劇則稱之為標題音樂,並不被認為是絕對音樂。

3

4

4. 搜集與比較不同版本有聲資料,並揣摩不同演奏家詮釋以作為本文作者 之詮釋參考。

二、樂曲之分析

1. 本研究使用西奧多.普萊瑟爾出版社(Theodore Presser Company)4之樂

譜作為樂曲分析以及譜例之依據。

2. 樂曲將以曲式、和聲、織度、節奏、力度、速度等元素進行分析。

三、詮釋建議

參考樂曲分析之結果以及不同版本之錄音,並且實際練習,提出演奏技巧與 音樂詮釋之建議。

4 西奧多.普萊瑟爾出版社為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音樂出版與發行公司,位於賓夕法尼亞洲。

創辦人西奧多.普萊瑟爾身兼音樂家與出版商之職,積極推動美國音樂與音樂教育,創立了美國 音樂教師全國協會(Music Teachers National Association, MTNA)

5

十九世紀,自從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的歌劇《崔斯坦與伊 索德》(Tristan und Isolde, 1865)大量使用半音主義(chromaticism),造成了調 性瓦解,開啟現代音樂的大門。二十世紀初,「第二維也納樂派」(The Second Viennese School)先驅者荀白克(Arnold Schönberg, 1874-1951)提倡無調性音樂

(atonality)5與十二音列(twelve-tone)6,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左右的表現主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