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樂曲分析

第五節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為 2/4 拍,非常快的快板,F 音米索利地安調式,輪旋曲式。

表 2-5-1,《嬉遊曲》第三樂章曲式架構表

Tempo Structure Measure Leading tone Grazioso, scherzando,

poco rubato,

h

= 63 Section IV 510-532 F

53

一開始由兩部小提琴和中、大提琴分為兩組,以幾乎相同的音階反向地展開 序奏(譜 2-5-1、譜 2-5-2)。而後整個絃樂團以節奏

qn,

和完全四度的 Db、Gb、

B、E 音,成為樂句結尾的終止式進入 F 調。看似簡單的節奏類型

qn

,會貫穿全

樂章成為音樂前進的動力來源。在 A’段方面的前奏鋪陳,卻只以八分音符的上行 音階作為引導。但值得注意的地方,就在於每個樂器連結的 G#(Ab)、D、B、F 長音,皆是軸心音系統中的主音。以調性的回歸的方式,暗示著 A’’段的出現,

是巴爾托克別出心裁的設計。

譜 2-5-1,《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1-8 小節

譜 2-5-2,《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257-267 小節

54

A 段與 A’’段的樂章間每一個樂句,都會以絃樂四重奏獨奏群先唱,後面接著 樂團跟著覆誦(譜 2-5-3、譜 2-5-4)。就像是農民在農作之餘哼唱小曲,而有其他 人在旁邊出聲應和。而樂句中,短則 3-5 小節成一句,長至 13-15 小節的長樂 句,則與匈牙利民謠的不規則斷句相謀而合。

譜 2-5-3,《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9-28 小節

譜 2-5-4,《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268-277 小節

55

隨著樂句逐漸拉長,覆誦的句子更是加以擴增。兩段的領導音不僅由之前的 F 音,轉到屬於下屬調的 Eb 音,伴奏的樣式從細小的八分音符,變為塊狀和絃的 四分音符(譜 2-5-5、譜 2-5-6)。而在第 46 到 48、300 到 302 小節間,出現 F 音米 索利地安調式下行音階的結束句。這個結束句不僅與序奏的上行音階處於反向與 同向,也宣示這個樂章主要的音階素材,並且發展於之後的各個段落。

譜 2-5-5,《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29-48 小節

56

譜 2-5-6,《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288-307 小節

僅此短短三個小節的結束句,發展成獨奏之間類似卡農、相互競奏的旋律(譜 2-5-7、譜 2-5-8),樂團也隨後跟進一同唱和。藉由音型的發展,最後兩個音的 A

─F 也成為一個關鍵的動機。

57

譜 2-5-7,《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59-69 小節

譜 2-5-8,《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318-326 小節

58

小 b 段的主題發展,是由節奏

qn

加上持續音,變成同音反覆的主題(譜 2-5-9、譜 2-5-10)。皆為絃樂五重奏所構成室內樂,不同在於前者為第一小提琴作為 旋律;後者則是使用大提琴在較高的音域位置演奏。

譜 2-5-9,《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95-117 小節

譜 2-5-10,《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327-336 小節

59

兩次的結束段落,雖然是回到五個小節的樂句,卻都使用之前從未出現過的 附點節奏,以節奏暗示結束段落的開始(譜 2-5-11、譜 2-5-12)。在此密集性獨奏 群與樂團的交替出現,更顯現出結束段落的特別。

譜 2-5-11,《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129-147 小節

60

譜 2-5-12,《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356-373 小節

B 段較為簡短可分為兩段:前段為複音音樂常出現的賦格主題(譜 2-5-13、譜 2-5-14)。賦格段落先是由樂團齊奏賦格主題,之後兩兩相互對題與答題。

譜 2-5-13,《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184-194 小節

61

譜 2-5-14,《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195-204 小節

後段則是有著吉普賽音階的幻想段落(譜 2-5-15、譜 2-5-16)。分別由獨奏的 大提琴,與獨奏的第一小提琴作為旋律。而這正是有趣的地方:前段雖然是複音 音樂,織度卻異常的簡潔而乾淨;反而後者的織度在和聲伴奏上,有其他線條與 旋律共鳴,織度較為錯綜複雜。顯示巴爾托克理解各樣曲風的特色,試著在遵循 傳統的想法上稍微不按牌理出牌,聽覺上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譜 2-5-15,《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236-246 小節

62

譜 2-5-16,《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247-256 小節

A’段已在上述各個 A 段譜例題及,在此不再多討論。進入 C 段之前,以 G#

音弗里吉安調式的下行音階,在聲部間此起彼落(譜 2-5-17)。弗里吉安調式是第 一樂章的主要調式,而 G#音更是第二樂章最重要的主音,第三樂章彷彿就是前 兩個樂章的集合體。而第 394 到 402 小節以尖銳的長音、節奏變換的段落,成為 隔開段落的重要小樂句。

63

譜 2-5-17,《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385-404 小節

C 段一開始由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奏著綿延的三連音,替換前面行走許久的 八分音符作為和聲襯底(譜 2-5-18)。和聲從清楚到模糊,更是添加混亂的色彩。

大提琴與第一小提琴隔一個小節輪唱著 A 段主題的前半段,經過第一小提琴的切 分節奏和大提琴的正拍相互抗衡,三連音的伴奏型態之後來到第一小提琴與中提 琴上(譜 2-5-19)。旋律則是呈現八度同時低音與高音的齊奏,和之前的追逐形成 對比。

64

譜 2-5-18,《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405-420 小節

譜 2-5-19,《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428-441 小節

65

追逐的 A 段音型又再度分成兩組,以一小節差的呈現競奏姿態,伴奏型態從 三連音到快速的小二度震音(譜 2-5-20)。而後半段的樂句,則是伴奏完全消失,

但是在樂章開頭的 F 音米索利地安音階結束樂句,又再度出現作為收尾(譜 2-5-21)。重複兩次的音樂,巴爾托克選擇一次同向下降,另一次為反向下降的處理方 式,使得音樂元素簡單卻不失趣味。

譜 2-5-20,《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449-456 小節

譜 2-5-21,《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465-473 小節

66

結束樂句的三度音程,也成為一個簡單的小素材(譜 2-5-22)。利用在不同音 高所不斷產生的大、小三度,或是較小的二度音程,隨著速度漸漸慢下來。比較 吸引筆者的是,巴爾托克希望這裡可以漸慢又漸弱,卻是除了低音提琴以外,不 斷將聲部逐漸增加,是反其道而行的一種創作手法。

譜 2-5-22,《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484-509 小節

67

樂曲進入到 C 段的第四個段落,三個不同音量的撥奏(Pizzicato)使音樂氣氛 轉換到最不一樣的氛圍(譜 2-5-23)。雖然繼續使用 2/4 拍記譜,不過慢下來的音樂 卻有著優雅圓舞曲的舞蹈感。因為低音的緣故有著 Bb 大調的色彩,但旋律線分 別強調 F、A、C 音,聽覺上有兩個大調混合的錯覺。這裡也是唯一使用長時間 的撥奏,作為和聲伴奏的進行。而一直出現的 Eb 音,則是預告最後的尾奏,將 會從這顆音作為開始。以撥絃結束樂句而看似要進入到最後的尾奏,三連音的動 機突兀卻對稱地成為 C 段的結束段落(譜 2-5-24)。這次沒有任何的 A 段旋律出 現,純粹的八分音符與三連音的互動,將音樂延展到最後。

譜 2-5-23,《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510-521 小節

68

譜 2-5-24,《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522-539 小節

尾奏則是以距離 F 音最遠的屬音 Eb 音,打破尾奏要立刻回歸主音的想法(譜 2-5-25)。大部分的尾奏終止式,經常大量使用 V 級到 I 級的正格終止,而這裡卻 像是一直停留在屬和絃上。仔細注意第一小提琴的線條,會發現音樂不管怎麼 走,都會若有似無的回到 F 音。快速音群的嘎然而止,藉由 B 音和 F 音都被視為 主音,且兩音所產生的增四度(減五度),在各個獨奏聲部出現主題(譜 2-5-26)。最 後全體仍舊分成兩組,同時反向的奏出主題結束全曲。

69

譜 2-5-25,《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546-555 小節

譜 2-5-26,《嬉遊曲》第三樂章第 571-589 小節

7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