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 第五

第五節 節 節 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資料蒐集與分析 資料蒐集與分析 資料蒐集與分析

壹 壹壹

壹、、、、資料蒐集資料蒐集資料蒐集 資料蒐集

研究者將三位受試者在不同實驗階段之故事重寫評量與自編閱讀理解測驗 之得分資料,分別蒐集、整理及登錄,以進行資料處理及分析。

貳 貳貳

貳、、、、資料分析資料分析資料分析 資料分析

一、視覺分析(visual analysis)

本研究採圖表資料的視覺分析(Tawney & Gast,1984),作為本研究之資料分 析的說明依據。視覺分析包含階段內的變化分析及階段間的變化分析,研究者將 三位受試者在不同實驗階段的曲線圖資料摘要成表,根據各階段的分析摘要表,

說明其差異的情形。

(一)階段內的變化分析

1.階段順序:基線期為A、介入期為B、維持期為C。

2.階段長度:

係指各階段內資料點的數目,亦即蒐集每一階段資料點次數。

3.趨向走勢:

係指資料點線性分布的趨勢。本研究採用「中分法」算出各階段資料的趨向 走勢。每一階段每一路徑趨向進步時以(+)符號畫記;每一階段每一路徑趨向 退步時以(-)符號畫記;每一階段每一路徑趨向呈現水平時以(=)符號畫記。

4.趨向穩定性:

係指資料系列中代表各個資料點的數值變化或範圍,當資料點的數值之範圍 很小(低變化)時,該資料即呈穩定。以該階段中最大值的15%為穩定標準,在趨 勢線旁邊畫出一個信封,代表可接受的穩定標準,計算落在範圍內的資料百分比。

依 Tawney 和 Gast(1984)所述,當階段內的80%的資料點落在穩定標準的範圍

內,則視為「穩定」的資料;若百分比低於80%,則視為「多變」的資料。

5.平均水準:計算各階段內資料點的算術平均數。

6.水準穩定性:

以該階段的平均值為平均水準,使用穩定標準計算水準穩定性,在平均水準 線周圍畫出一個範圍。水準穩定係指各資料點在水平線上、下變動的情形,水準 穩定性愈高,表示該階段內資料變化愈少。當階段內的80%的資料點落在趨勢穩 定的範圍內,視為「穩定」的資料;若百分比低於80%,則視為「多變」的資料。

7.水準範圍:

係指該階段內資料點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範圍,水準範圍愈小,表示愈穩 定,變化愈小。

8.水準變化:

以階段中第一與最後一個資料點的縱軸值之間絕對值的變化,絕對值愈小表 示愈穩定;並標示出進步(+)、退步(-)或無變化(=),藉以看出階段內 資料從最初至最終的變化情形。

(二)階段間的變化分析

1.階段比較:指出所要比較的階段名稱。

2.趨勢方向:

係指相鄰階段間趨向走勢的變化,將兩個不同階段的趨勢列出並比較,標示 正向或負向,可以看出介入效果。

3.變化效果:

由相鄰階段間趨向走勢變化看曲線圖趨勢所表示的效果,變化效果可能是正 向,也可能是負向。

4. 水準變化:

以階段間第一與最後一個資料點的縱軸值之間絕對值的變化,絕對值愈小 表示愈穩定;並標示出進步(+)或退步(-),藉以看出階段間資料從最初

至最終的變化情形。

5.重疊百分比

係指以前一階段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為範圍,計算後一階段各點落在該範圍內 的百分比。當重疊百分比愈高,表示兩個階段的狀況愈類似;重疊百分比愈低,

表示兩個階段的狀況差異愈大。

二、統計分析—C 統計

本研究採用簡化時間序列分析法的 C 統計(Tryon’s C statistic)輔助 視覺分析,考驗受試者的改變情形是否達顯著水準。當平均數間有明顯差異,而 實際上階段間的趨勢、行為水準或資料路徑的坡度是模糊時,即可使用此統計方 法。統計結果的Z值若達到P<.05 的顯著水準,表示整個時間系列有一致的增進 趨勢,亦即有顯著的學習成效。其統計公式如下:

参参参

参、、、、信度信度信度 信度

一、教學程序檢核一致性

本研究為了檢驗研究者每節課教學時的教學程序是否一致,研究者事先邀請 另一位資源班教師,說明教學程序檢核表(詳見附錄十六)的內容與記錄方式。研 究者在教學期間利用攝影機錄影記錄每次上課情形,課後由研究者與另一位資源 班老師依據教學程序檢核表的內容,進行教學程序一致性的檢核,以了解研究者 每一次教學是否有按照一定流程進行教學,其計算公式如下:

符合項目數

教學程序一致性= ×100%

每次教學所有檢核項目數

由表3-3可以看出,本研究每次教學程序均一致,三位受試者介入期的教學 程序一致性百分比均為100%,表示研究者遵從教學實驗設計流程進行研究。

表3-3 教學程序一致性檢核結果

教學程序符合程度 教學程序符合程度 教學程序符合程度 教學程序符合程度 實驗階段

實驗階段 實驗階段 實驗階段

受試甲 受試甲 受試甲

受試甲 受試乙受試乙受試乙受試乙 受試丙受試丙受試丙受試丙

介入期 100% 100% 100%

二、評分者間一致性考驗

本研究採評分者間信度百分比,來考驗受試者的答題表現評斷是否一致。

Cooper, Heron 和 Heward 認為評分者間信度百分比需達 80%以上,才符合信度 的要求(引自王文科,2003)。三位受試者在基線期、介入期與維持期每次實驗後 皆進行一份故事重寫評量與一份閱讀理解測驗。每份故事重寫評量得分依據故事 重寫評量評分標準,每篇文章共計有六項故事元素,分別是主角、故事背景、開 始事件、主角反應、故事經過、故事結局,每項結構要素分數會不相同,總分最 高為二十分。六項故事元素均依據受試者的故事重寫評量情形,分析屬於評分等 級中的何種等級並予以分數,最後再計算其總分的答對百分比。另外本研究每篇 實驗文章均事先編擬故事體文章內容結構分析表(詳見附錄十四--教學材料範 例),以供評分者計分時參考。為瞭解評分者間的一致性,研究者在教學實驗進 行的三個階段,另外邀請兩位任教五年擁有心評人員資格的資源班老師,向他說 明本研究的評分標準與方法後,請他一同和研究者對測驗結果進行評分,接著二 名評分者分開進行計分,再逐篇計算出評分者間的一致性,其計算公式如下:

評分者一致的次數

評分者間信度= ×100%

評分者一致的次數+評分者不一致的次數

為了確保故事重寫評量計分的一致性,每位學生各實驗階段隨機抽取故事重 寫評量結果,分別為基線期抽取 1 份,介入期抽取 3 份,維持期抽取 1 份,每位 學生一共抽取 5 份測驗結果。根據評分者間信度公式以及表 3-4 所得的結果,三 位受試者的評分者間信度有 4 次是 95%,表示 20 個概念中,有 19 個概念一致;

有 2 次是 90%,表示 20 個概念中,有 18 個概念一致,信度範圍是 90%-100%。平 均則是將 15 次分數加總之後再除以總抽取次數,因此本研究的故事重寫評量評 分者間信度達 97.33%。

表3-4 故事重寫評量的評分者間一致性

基線期基線期基線期基線期 介入期介入期介入期介入期 維持期 維持期維持期維持期 實驗階段實驗階段

實驗階段實驗階段 測驗次 測驗次 測驗次

測驗次序序序 序 (1) (3) (6) (9) (14)

受試甲 100% 90% 95% 100% 100%

受試乙 100% 100% 100% 90% 100%

受試丙 100% 95% 95% 100% 95%

信度範圍 90%-100%

平均 97.33%

本研究每份閱讀理解測驗則有十題四個單選選項的題目,答對一題得十分,

總分十分,以受試者的答對百分比為其測驗得分,代表其閱讀理解表現。教學實 驗進行中,研究者隨機抽取每位受試者五份閱讀理解測驗,並與另一位資源班老 師評斷每一次測驗的得分,進行評分者間一致性考驗,以檢核不同評分者對受試 者的答題表現評斷是否一致。根據評分者間信度公式的評分結果,本研究的閱讀

理解測驗評分者間一致性均為100%,顯示不同評分者對受試者的閱讀理解答題表 現評斷均一致。

肆肆肆

肆、、、、社會效社會效社會效度社會效度度度

社會效度是指受試者及其他相關人員對研究目的、過程及結果等事項上的接 納程度(許天威,2003)。為使研究更臻於完善,研究者進一步探討本研究之社會 效度,參考吳訓生(2001)的受試者反應資料紀錄表與江家平(2006)的反應調查表 並依實際需要進行修改後,分別以問卷方式設計「學生反應調查表」(詳見附錄 十七)、「家長反應調查表」(詳見附錄十八)以及「教師反應調查表」(詳見附錄 十九),分別訪問三位學生、學生的家長及班級導師對本研究的反應及期望,並 分別在介入期中及維持期結束後作一次,總共進行兩次的問卷調查,以比較他們 對本實驗研究的觀感是否有正向提昇。另外,整個教學實驗結束後,研究者以質 性訪談的方式整理三位學生、學生的家長及班級導師對實施故事結構教學對提昇 學生閱讀理解與故事重寫能力之看法與建議,進而了解受試者及其他相關人員對 本研究的整體觀感。

訪談過程全程錄音,研究者依據錄音內容製作成逐字稿,並加以編碼整理,

以供後續進一步分析探討。編碼前英文字母為受訪者代碼,S代表學生、P代表家 長、T代表教師;A代表受試甲、B代表受試乙、C代表受試丙;數字前六碼為日期,

第七碼為題號,例如「TA10005091」為研究者與受試甲的班級導師在100年5月9 日進行訪談大綱第一題的資料。訪談題目詳見附錄十七(學生)、附錄十八(家長) 和附錄十九(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