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透過文獻分析、內容分析、焦點訪談與問卷調查等方式進行分析,對 於生涯相關測驗之內涵與現況進行深入之分析與探討。著重於測驗向度、內容、

常模等面向進行細項分析,探究相關測驗其內涵與現況,並透過質化與量化資料 之分析探究在教學現場第一線之輔導教師對於生涯相關測驗在運用上之困難與 問題。以下將分別說明之。

第一節 生涯相關測驗實施現況

國中、高中階段之學生所使用之生涯相關測驗,包含:性向、興趣、學習 等測驗,但主要以性向與興趣測驗為主。在測驗安排的規劃上,國中階段在七 年級為智力測驗、八年級為性向測驗、九年級為興趣測驗;高中階段在高一實 施性向測驗、高二或高三實施興趣測驗為主但就高職階段而言,在問卷資料分 析中得知,在問卷回收的 25 間高職中,有超過三成的高職學校未使用生涯相關 測驗,而透過焦點訪談得知高職對於測驗的使用率並不高,主要因素是來自於 高職階段的學生以分類群,若作完測驗後發現與現在修習的內容不符時,想要 轉到不同之群科時,在實務上有其困難性,因此測驗結果往往會造成學校、教 師、學生與家長之困擾。因此部分高職輔導老師會因學校的要求而未安排學生 接受相關測驗。

第二節 生涯相關測驗相關問題

本研究為瞭解國、高中職階段在使用生涯相關測驗之困難,透過文獻分析、

內容分析、焦點訪談與問卷調查等方式等方式進行分析,以下將加以說明之。

一、 一般性問題

(一)缺乏測驗相關新知

由質化與量化資料中皆可得知,輔導教師較常感受到測驗新知不足的問題。

不論何種學校類型(國中、高中、高職與綜合高中、完全中學)或不同地區之教師,

對於測驗之專業進修、研習以及相關測驗訊息感到不足。部分教師更指現在教育 相關行政部門對於研習規劃的內容缺乏測驗的部分,似乎對於測驗在研習的規劃 不甚重視。

(二)經費不足

此問題在質化與量化資料中反應出不同的結果。在焦點訪談中,與會之輔導 教師接指出有經費不足的問題,因此無法購買新測驗。學校因從購買題本、答案 紙至讀卡皆需要充裕的經費,學校較難支應。但在問卷資料分析中,卻無顯現出 相關的困難,我們推測,因經費分配與安排為各校較為隱私的事情,因此填答者 可能在困難頻率的選擇轉而較為保守。而產生量化與質化解果不一致的現象。

(三)專業人力的不足

專業人力的配置問題,在量化與質化資料所提供的訊息並不一致。雖量化分 析上並未有顯著的高比例有這人力配置的困擾。但在問卷中的開放式問題及焦點 訪談中,部分教師提到,若是小型學校,專任輔導教師的人數較少,或是綜合活 動配課嚴重,輔導課並非由專任輔導老師任教,配課教師對測驗認知不足,不易 施測,或對施測結果沒有解釋或不會解釋。因此在未有專業輔導教師進行施測與 解釋的狀況下,關於施測的品質以及學生所獲得知之測驗訊息則令人擔憂。

(四)不同類型的學校對於使用測驗的認同度有所差異

高中與高職學生由於學制差異頗大,對於未來生涯規劃亦非常不同。在問卷 回收的資料中,在高職部分約三成的學校未使用測驗,而這樣的反應其實並不令 人意外。因為在高職輔導教師的焦點團體中便有教師提及,高職的學生因為已經 確定類科,若對學生進行性向或興趣測驗,其測驗結果與線況不一致時,應該如 何呢?而現行的教育制度對於學生要轉科的限制較多,導致學生轉科有其一定的 困難度,校方也為了避免有這樣的困擾,而選擇不採用測驗對為學生生涯輔導之 工具。

二、測驗本身之問題

(一)性向測驗向度缺乏適切性

測驗向度缺乏適切性,主要是針對性向測驗所言。國內所使用之性向測驗,

多為翻譯之測驗,少數為國內測驗專家所自行編製,但不難發現其測驗的架構多 為相似。在現今快速變遷的社會當中,職場中的職業也日趨多元化,因此所具備 的能力需更多面向,如:創意能力、美感能力,而現有的測驗向度似乎無法更涵 蓋目前職場、學群與類群所需具備相關潛能。而在興趣測驗方面,因多承襲國外 理論,其架構對於台灣學生的發展是否適宜也有待考證。

(二)測驗之內容描述不合時宜

誠如在焦點訪談中教師們所提到的困擾—如普通興趣量表職業內容/名稱多 不符目前潮流、測驗中題目的用語非日常生活常見的,這些因素皆恐怕會影響測 驗結果。這樣的分析結果與質化焦點訪談所獲得之資訊一致。此外,多數性向測 驗之題目內容涵蓋得不只是單一能力,如在「區分性向測驗」中的語文推理測驗 的題目還涉及了學生對於歷史的瞭解才有辦法作答,因此運用此類型題目來測量 學生性向其適當性則有待檢驗。

(三)測驗內容過難

不論在國、高中或高職階段的輔導教師皆顯示目前現行的性向測驗,其題目 太閱讀上與理解上有一定之困難,並非能力不足,而是用語太過於艱澀。以性向 測驗數學邏輯部份為例,由於九年一貫新課程,課程內容有變更,對於學生能力 的培養與發展皆有所轉變。而現行之測驗,學生反映題目太難,導致測驗結果偏 低,不但沒有讓學生透過測驗瞭解自身之潛能,反而讓學生自信心受挫。而高職 教師也表示,高職部分學生其程度較差,即便是在進行文字較少之興趣測驗,在 理解仍有其一定的困難,因此無法準確的獲得測驗結果

(四)常模老舊或失衡

在量化資料方面,關於性向或是興趣測驗其常模老舊或失衡的問題,不論在 哪個階段的學校,皆有這方面的困擾。透過開放式問題與焦點團體中也有教師反 應常模老舊與不當之問題,如:「高一性向測驗」於 1994 年編製,其常模太舊,

題目太難,大多數學生測驗結果百分等級偏低,於初始採樣時學生程度不均(偏 能力較佳之學生),建議重新抽樣,建立新常模。而常模的失衡也讓學生自信心 受挫之一,其主要原因是測驗在建置常模時採優秀的學生作為抽樣對象,亦缺乏 不同類科的學生,導致代表性有所偏誤。

三、測驗中之問題

(一)學生缺乏參與測驗動機

在量化與質化的資料皆顯示,學生對於進行測驗時缺乏動機。部分學校指 出,學生易將測驗視為是考試的一種,而在施測時學生的積極參與度較低,

因此在施測時無法真實的測得學生的優勢性向,無法發揮測驗之功能。部分出 席焦點團體之輔導教師指出,國中生注意力較差,以「多因素性向測驗」為例,

若是用兩堂課連續施測,從第五分個分測驗開始會出現大量亂猜、亂填的答案 卡,高中生情況較好,但仍會出現應付型的學生。因此教師須於施測中不斷鼓 勵與提醒學生要用心且積極作答,對部分學生仍會採應付老師的心態完成測 驗。由於上述原因,導致測驗的信、效度不佳。

(二)畫卡耗費時間

綜合量化與質化資料,皆顯示若採用紙筆式進行施測,對部分的學校而言是 有一定的困擾。因為使用答案卡作答,學生必須花費一定的時間於畫卡上,而測 驗的答案卡格子皆偏小且作答空間較為緊湊,容易畫錯答案卡,其格式造成學生 作答不便。更有教師提及,學生有時並非積極作答,而是對於畫卡的部分非常仔 細,將測驗的時間多花費在畫卡的動作上,反而無法透過測驗真實反應其能力。

四、測驗後的問題

(一)解釋時間不足,難以做到個別化或深入的解釋

在教學現場中,多數老師指出沒有充分的時間對學生之測驗結果做深入的 個別解釋說明。目前關於測驗解釋的近行方式多採團體解釋,多數學校僅使用 半堂課的時間作一簡單的解釋。更有的學校採用單一年級統一解釋的方式。各 校利用極短的時間解釋測驗結果,學生對於其結果而僅有初略、片面的瞭解,

而難以有深入化之解釋與應用。更何言要針對個別學生作個別化且深入的解釋 與討論呢?因此測驗往往對學生而言則沒有太大的意義,可想而知測驗結果無法 成為未來學生們作為生涯抉擇之參考工具。

(二)測驗結果與應用受限,不足以滿足升學或就業輔導之需求

不論在興趣或性向測驗中,皆無法具體協助學生與高職科系或與大學相關學 群作適當之結合。以大考中心的興趣為例,有部分學生找不到對應的學系,其中 之科系對照皆大學科系,針對科大四技等科系不容易解釋。性向測驗中缺乏能力 與高職各類科作一對應,導致學生僅得到數據,而無法獲得更多訊息作為升學或就 業輔導之參考工具。由於上述之原因,導致測驗後續的解釋運用上及升學進路的 輔導上較難與現今社會及教育的發展連結。

(三)性向與興趣測驗結果之整合困難

在應用興趣與性向測驗時,不易有一完整架構統整學生在測驗各項測驗結 果之資訊,例如:學生同時在某些職業類群的性向與興趣為何?其性向和興趣測 驗之結果是否一致?或是一高一低?還是兩者皆低?此類訊息若能加以整合,可以

在應用興趣與性向測驗時,不易有一完整架構統整學生在測驗各項測驗結 果之資訊,例如:學生同時在某些職業類群的性向與興趣為何?其性向和興趣測 驗之結果是否一致?或是一高一低?還是兩者皆低?此類訊息若能加以整合,可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