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樂曲分析

第四節 第四樂章

Allegro con brio,A 大調,2/4 拍子,輪旋曲(Rondo)的奏鳴曲式。

【表 3-4-1】:第四樂章樂曲分析表

(3)過門樂段:mm. 20-23 將導奏的動機重覆四個小節後,木管與法國號以 ff 力度吹奏新的素材。mm. 28-31 再次重覆動機,接著旋律由弦樂接續以 ff 力度拉奏。

(4)主題發展:mm. 36-51 利用主題動機在第一、二提琴以及中提琴輪流演奏

(譜例 3-4-2),與長笛、雙簧管、法國號之長音部分和弦樂拉奏四分音符的水平線條 形成明顯的對比。mm. 52-61 附點節奏變化有如萬馬奔騰,加上和聲變化以及大提琴、

低音提琴與其他聲部反向行進,更增加了音樂的緊張感。

【譜例 3-4-2】

(5)第二主題:mm. 62-73,直接以同個小節作為第二主題的開始,一個小節的 f 之後馬上轉為 p 的力度,由小提琴拉奏附點節奏的變化型,可愛俏皮的旋律並逐漸漸

弱至過門樂段。

(6)過門:mm. 74-77 沒有特別的 sf 力度,貝多芬僅以 p、f 以及 tenuto 來達到 不同的音響效果。mm. 78-83 長笛與雙簧管吹奏此變化節奏,並加入小號吹奏,彷彿剛 柔並存,mm. 84-92 再次重複 mm. 74-83 樂段。

(7)第二主題發展:mm. 93-103 與第一主題發展手法相同,這次並加入大提琴 一起輪流拉奏第二主題部分,力度變化由p開始長達十二個小節的漸強到ff的音量。mm.

104-113 貝多芬在c#小調上使用九和弦,以簡單音值長度持續演奏,表現積極前進的心 態。即便在氣勢飽滿的樂段裡,貝多芬仍以ff、sf、f來增加他所需要之力度與音樂情 緒。

(8)結尾句:mm. 114-121 管樂與前段維持同樣音型,第二提琴、中提琴拉奏 E 大調快速音群,一組大小調同時演奏,在聲響效果上更為飽滿豐富(譜例 3-4-3)。

【譜例 3-4-3】

二、發展部

mm. 122-125 如同導奏一樣的模式,並利用半音下行(C#- C)將調性轉為F大調。以 第一主題發展,在附點節奏上做延長的效果,由第一、二提琴先奏,中提琴、大提琴 後奏,調性降半音轉至a小調。m. 138 以附點節奏延長的模式,藉由下行音型(D#- D- C#

mm. 146-161 第一主題以 C 大調呈現。

- C)再次將調性轉至C大調。

mm. 162-172 由管樂先吹奏短小動機,從 m. 165 開始管樂與弦樂交換動機,四個 小節後調性轉為 d 小調。m. 173 第一提琴拉奏動機,木管、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拉奏動

機變形,力度由 m. 194 開始漸弱,調性也轉至e小調上。

mm. 198-215 力度均為 pp 是整個樂章最為安靜神秘的片段(譜例 3-4-4),重現發 展部一開始的素材,這裡由長笛領導旋律前進,弦樂由第一提琴開始輪流拉奏附點節 奏,藉由 m. 216 以四個小節漸強至 ff 的同時,調性回到 A 大調上。

【譜例 3-4-4】

三、再現部

(1)mm. 220-273 與呈示部相同,但省略 mm. 13-20 樂段。

(2)mm. 274-332 第二主題以 a 小調開始,最後有四小節的擴充。

(3)mm. 333-348 與呈示部相同,最後四個小節動機擴充。

四、尾奏

(1)mm. 349-404 擷取mm. 36-51 素材,並在調性上作變化。以第一、二提琴為 主,各輪流四個小節後,變縮短為各一小節相抗衡,大提琴與低音提琴沉穩並持續地 拉奏E、D#

【譜例 3-4-5】

二音,增加音樂的緊張度(譜例 3-4-5)。

(2)mm. 405-465 漸強到 ff 的氣勢,呈現第一主題的後樂段,貝多芬用盡了上 行、下行、重複、力度變化的手法來宣告音樂的高潮,弦樂激烈的顫音搭配著 fff 之力 度(譜例 3-4-6),氣勢不斷地高漲,而在 m. 435 突如其來的 p 有如在即將爆發的火藥 上,失了引線般的錯愕,但隨即以七個小節的時間漸強至 fff,並還要在沸騰的樂句中 作 sf 的變化。m. 451 核心動機最後的出現,加快了整個情緒的發展,快速的十六分音 符帶著早已高漲的情緒,結束在光輝燦爛的聲響中。

【譜例 3-4-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