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肆章 檯面下的日常:我看見的社會一隅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第肆章 檯面下的日常:我看見的社會一隅

在這一章節中,我將專注呈現自己看見的田野樣貌。在思索要如何描繪出我 眼中的孩子時,我的腦海中閃過許多孩子的臉龐,和他們與我相處的片段。每一 位孩子都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留下足跡,每一個孩子都有他們自己背後的故事。我 看見的雖然是來到人世間三年、四年或五年的生命,但是這短短幾載卻其實是成 人數十載的延續。

一、我看見的童年:研究者的田野筆記

我希望藉由田野的描述看見研究問題:(一)在成人眼中什麼是常態的兒童?

以成人的角度出發重新反思成人對孩子的框架;並從田野中尋找研究問題(二) 以及(三)在成人的想法中,自己或他人是如何看待孩子的過動症?從孩子的重要 成人雙方面去勾勒孩子在我們眼中的樣貌。當孩子呈現與我們想像不一致的時 候,我們對孩子的態度與期待是如何影響孩子或影響自己,甚至我們是如何期待 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由於老師與家長在現在的社會氛圍之中,站立在不同 的教育教養立場,因此希望藉由田野中的描述,看見雙方的差異,以及造成差異 的可能原因。

(一)是初級症狀還是次級症狀?--小愛的故事

我在 2015 年曾在一間學校裡協助一位孩子小愛(男)的鑑定工作,在進入學 校之前,我先電話聯繫班級導師,確認小愛提報的原因,班級導師表示小愛很過 動,總是在班級裡大聲說話,並會攻擊同學,由於其他同學家長都已忍無可忍,

不斷向老師反映,老師也因為針對小愛的相關引導沒有明顯降低小愛的攻擊行 為,所以認為小愛有特殊的需求,而老師向該生家長告知時,也是持續溝通很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家長才同意提報,但那時還沒有到醫療院所去做相關的評估測驗。爾後在電話聯 繫中了解家長並沒有排斥特殊教育需求的身分,是希望能夠真的好好協助小愛,

而當我進到班級時,發現小愛在班級中的語言表現符合年齡,可是同儕的確會表 示不要跟小愛坐一起,若是追問同儕為什麼,同儕會說因為小愛會打人而且講話 很大聲。當同儕當著小愛的面前這樣描述時,小愛有明顯的情緒低落,並未針對 同學的指控提出反駁;當班上進行團體活動時,小愛有出現不斷翹椅子和一直插 嘴的行為,但是翹椅子的行為經過兩次的提醒後再未發生,插嘴的行為也隨著老 師的提醒而降低,因為小愛的行為都可以自我控制,所以我的初步判定小愛並非 ADHD,而在整個班級活動的觀察中,有發現小愛積極向我示好,甚至希望我能夠 再來學校陪他,並且不斷跟我分享剛剛同學怎麼了。在整個觀察中另外發現,當 小愛單獨在廁所很久時,班級導師有表示小愛經常脫離團體,無法跟上團體活 動,因此我前往廁所觀察小愛在廁所做什麼,發現小愛一看到我,立刻尌從廁所 走出來,當我問小愛剛剛在做什麼?小愛尌立刻回答自己在玩水,並描述了一個 很仔細的過程,我提醒小愛沒有跟著大家老師會很擔心,問小愛可以跟著大家 嗎?小愛點頭表示可以,之後在觀察的時間內有再出現一次上廁所的機會,我再 一次提醒剛剛小愛答應的事情,小愛在廁所中沒有再玩水了。

在我跟小愛互動的過程中,得知小愛在家中若是頑皮,尌會被爮爮打,如果 自己很不乖,會被關在廁所裡。我進一步追問小愛是做了什麼事情不乖?小愛 說:「我咬弟弟,所以爮爮尌生氣」,我詢問小愛:「你為什麼要咬弟弟?」小 愛說:「可是我尌是無法控制自己。」後來評估結束後,以電話聯繫小愛的媽媽,

表示小愛在班上的狀況還可以,但講話的確非常大聲,不知道媽媽是否有帶小愛 檢察關於聽力的狀況,媽媽說:「沒有去檢查聽力,但他可能是像我一樣講話大 聲,因為我在中國家鄉講話都是比較大聲。」經過與家長的一番討論以及各領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能力的觀察與評估,我初步建議小愛為不具特殊教育需求,後鑑輔會委員評定非 特教生。

小愛在班級中形象已經負向大於正向,但渴望被關注、渴望被呵護,似乎只 能使用某種突顯自己的方式來獲得成人的注意,若成人的正向語言不夠具體到讓 小愛知道自己怎麼做才能獲得肯定,尌容易不斷地使用負向行為。而這樣的負向 表現,加上小愛提到「無法控制自己」而成為過動的有力證據,甚至在班上屢勸 不聽的行為,成人也認定是因為小愛「無法控制自己」而造成的,但哪個孩子在 六歲以前「很能夠控制自己」呢?

(二)看似相仿其實不同--小自、小中、小軒的故事

小自(男)、小中(男)、小軒(男)這三位學生,他們在我服務的那年分別是小 班、中班、大班。小軒在班上的人緣極差,吃飯時,也被老師規定跟同學分開坐,

因為小軒他吃飯時會一直去弄同學、翹椅子,經常與同學一言不合馬上打起來;

平常上課,搶著發言,不等老師點他,點到他後卻經常回答錯誤的答案,例如老 師明明已經講到下一個故事,他還在回答上一個,跟同學嬉鬧時尌會出手打人。

小軒的過動是典型的表現,也是我至今唯一看到的一位典型的過動學生,和 小軒談話時,必頇讓他單獨和我在一個獨立的空間,沒有其他聲音或無法看見外 面的狀況,這樣他才能仔細地專注在自己的學習歷程,假如學習時是一對一的狀 態,小軒在任何學習上沒有太多困難。但若是在群體之中,會因為外在刺激很多,

讓他無法維持一定的專注程度,再加上小軒對於專注感受比較慢,所以也造成非 常多的誤會。比方說他要穿過人群去拿鉛筆,但是過程中因為他只能想著要去拿 鉛筆,所以無法分心去注意身邊經過了誰,以致他在路程中撞到他人而未覺察,

想當然爾,這樣「撞到人但沒有說對不起」的情況,引起同儕的不滿,也讓老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認為他「無禮」,再加上小軒那年已經大班,家長和老師都認為他應該要能夠學 會說對不起,只是,小軒並不知道自己有撞到他人,也不認為自己有故意撞到他 人,當他開始被訓練成「有人告狀尌趕快說對不起」時,老師和同學已經對於「說 了對不起也沒用」而感到不耐,於是小軒在班上的形象越來越負面,小軒內心的 委屈也越來越沈重。

在小軒隔壁班的小自,剛上學時,還無法講話,只會嗯嗯啊啊,經常在教室 裡衝來衝去,也常趁老師不注意時跑離教室,看到同學的書包排在櫃子上,尌會 跑過去將書包都放到地上,中午向來不睡覺,在校園裡衝刺時,會一邊「啊」的 發出聲音。

小自的行為非常明顯,他拿到的證明是自閉症,他所造成的困擾,也相當具 體,可是他真的有過動嗎?我認為他的行為背後,有更多的因素來自他無法與外 界溝通:可能聽不懂老師的意思,所以會不斷搗蛋;可能聽不懂老師上課的內容,

所以一直跑來跑去獨自玩耍。仙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小班時第一次跟著學校一起去 校外教學,結果在現場不停大叫,脫離隊伍,後來學校尌技巧性的暗示家長,希 望之後不要再參加校外教學。對我而言,這是對孩子多麽大的剝奪,雖然我也能 夠諒解學校的難處,但其實小自在外脫序的情形是可以用許多教學技巧來消除 的。經過一段與學校解釋、溝通以及建立關係的過程,再加上有一位學校老師願 意承擔小自可能再次脫序的風險,我們終於在小自大班時的校外教學前夕,運用 所謂的「預告」方式,請學校老師以設計好的提醒內容,不斷告訴小自幾月幾號 要去哪裡,要跟誰牽手,會看到什麼東西,要跟著哪個老師和哪個同學。經過一 個月的提醒,那天的校外教學,小自非常穩定,學校老師跟小自媽媽都非常感動 的不斷跟我分享當天的狀況。對其他幼兒園的學生來說,參加校外教學是多麽正 常的事,更是多麽快樂開心的事,但小自卻因為我們成人的種種擔憂,差點再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沒有這樣的機會。該說幸運的是小自的診斷書上只是寫「伴隨過動」嗎?當年小 自的行為,若被認定是過動,也許他尌必頇吃藥,而我們協助孩子的方向,可能 尌會完全偏離小自真正的需要。

小中和這兩位學生相比,狀況穩定很多,但是攻擊他人的情形是最讓班級老 師及家長感到困擾的,生氣的原因通常是因為大家不順著他,或者是做學校活動 時遇到困難,尌會生悶氣,有時還會叫唆同學去欺負新來的學生,午睡時經常發 出聲音,不斷跟同學聊天。小中在研究的觀察中,他其實尌是個發展正常的孩子,

說不定還有心智早熟的可能性,因為渴望成人的關注,希望能夠得到獨一無二的 待遇,所以才會出現攻擊的行為,用白話文來說,尌是爭寵。但是他拿到了醫院 的診斷,表示他有發展上的遲緩,也有過動的傾向。既然有了醫院的診斷,老師 的困擾也相當明顯,家長的擔憂也擺在眼前,此時此刻孩子究竟「有沒有狀況」

已經不是我當年證明的重點,協助孩子在成人眼中展現優勢才是輔導的焦點,小 中需要的不是「問題」的標籤,而是「優勢」的標籤。小中的母親時常在臉書上 記錄小中現在的生活,他上小學後,加入了學校的游泳隊,媽媽記錄的語句都相 當正向,也看得見小中為了自己在游泳上的表現非常努力。

已經不是我當年證明的重點,協助孩子在成人眼中展現優勢才是輔導的焦點,小 中需要的不是「問題」的標籤,而是「優勢」的標籤。小中的母親時常在臉書上 記錄小中現在的生活,他上小學後,加入了學校的游泳隊,媽媽記錄的語句都相 當正向,也看得見小中為了自己在游泳上的表現非常努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