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 12 名大專體操女子公開組選手為研究對象(平均年齡:19.7±1 歲,平均身高:157.8±4 公分,平均體重:48.5±4.7 公斤,平均訓練年齡:

13±1.1),分為訓練組及控制組進行維持八週實驗研究。

第二節 實驗時間與地點

一、實驗時間:98 年 2 月 2 日~3 月 30 日,共八週。

二、實驗地點:(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操房

(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 第三節 實驗儀器與設備

一、臺師大體操房

(一)AAI 廠牌比賽用落地墊 (二)HP2133 筆記型電腦一台。

(三)Silicon Coach pro 分析軟體。

(四)Sony DCR-SR62 攝影機

(五)原地團身後空翻評分表 二、臺師大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

(一)Kister 測力板 9281 型。

(二)電源線與傳輸線。

第四節 儀器架設

(一)臺師大體操館房

(二)臺師大運動生物力學實驗室 受試者動作區

裁判評分區 攝影機

3-1 實驗場地佈置圖

電 腦

Kistler 9281

3-2 實驗場地佈置圖

第五節 實驗方法與步驟

一、 本研究進行為期八週,每週三次的下肢肌力增強式訓練。以 12 名競 技體操大專公開女子組選手為受試對象,並分派為兩組各 6 位,一組 為訓練組,另一組為控制組。

二、 兩組經同質性考驗,結果顯示兩組受試者在地板原地團身後空翻動作 表現、下肢垂直高度與力量均無顯著差異,進行訓練組及控制組的分 組。

三、 實驗前每一位受試者均填寫受試者同意書(如附錄一),並向受試者 說明有關研究目的、過程及回答相關問題,同時要求受試者在同意書 上簽名,表示願意參與配合本實驗。測驗當天再次詳述測驗流程及相 關細節,實驗期間隨時回答受試者任何疑問。

四、 兩組受試者於實驗前先接受動作表現測驗,受試者每次實施五次原地 團身後空翻,選取最佳表現為該次成績(如附錄二),依據原地團身 後空翻評分表由專業體操裁判評分方式給分,四位裁判去除最高與最 低分數後得分之平均為該受試者之最後得分。動作過程攝影後用 Silicon Coach 分析軟體進行空翻高度、空翻一周時間及落地身體角度 的結果進行分析。

五、 訓練組進行增強式課表訓練(如附錄三),控制組實施一般原地團身後 空翻落訓練(附錄四)。

六、 兩組受試者於實驗後再接受動作表現測驗,受試者每次實施五次原地 團身後空翻,選取最佳表現為該次成績(如附錄二),依據原地團身 後空翻評分表由專業體操裁判評分方式給分,四位裁判去除最高與最 低分數後得分之平均為該受試者之最後得分。動作過程攝影後用 Silicon Coach 分析軟體進行空翻高度、空翻一周時間及落地身體角度 的結果進行分析。

七、 本研究兩組受試者均於前、後測使用測力板檢測 CMJ 垂直蹲跳及 SJ 垂直蹲跳動作後,利用BioWare 軟體擷取動作高度及力量進行結果分 析。

第六節 實驗流程

第七節 資料處理

一、 本研究資料分析以 Spss15.0 統計及 Silicom Coach、BioWare 軟體分析。

二、 訓練前、後的變化,以百分比差異表示。

三、 訓練組與控制組前後測差異,以相關樣本 t 考驗(t-test)處理。

四、 組間以不同母群體獨立樣本t-test 處理,以考驗兩組間之差異。

五、 本研究中之顯著水準定為α=.0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