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as and Exercise,9 ,7-22

Von Duvillard,S.(1990).Plyometrics for speed and explosiveness.

School Coach,8

,80-81

Wilson,G.J.,Murphy,A.J.,& Giorgi,A.(1996).Weight and Plyometric training: Effect on eccentric and concentric force production.

Canada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21(4),301-315.

附錄一 【受試者須知及參與實驗同意書】

研究題目:增強式訓練對女子大專體操選手原地團身後空翻之影響。

本研究為碩士論文的實驗,為保護受試者的健康與權利,研究者有責 任將研究過程向受試者說明、隨時回答受試著所提出的問題,並應盡力保 護受試者的健康與權益,受試者如改變可以隨時退出,但請事先通知研究 者。

在實驗中你將進行以下測驗:

一、.98.2.2(一)、98.3.30(一)進行前測及後測。

二、測驗內容:直立蹲踞跳(CMJ)、垂直蹲跳(SJ)及原地團身後 空翻。

三、實驗期間依據各組課表進行體能訓練。

本人以詳細閱讀過受試者實驗須知,並且經過研究者解說後,對於研 究方法、步驟與目的均已瞭解,本人同意參與本項實驗。

研究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碩士研究生 陳欣慧

因為你的參與使得本研究得以順利完成,不但使運動科學領域進入體 操運動領域,並做出貢獻,再次誠摯的感謝你的參與及支持。

受試者: 簽名:

聯絡電話: 日期:

附錄二 【原地團身後空翻動作評分計分表】

12 名受試者皆實施五次原地團身後空翻動作來檢視動作表現,五 次成績中取最佳成績作為本研究數據之一。

(一) 評分方式:由專業體操裁判(4 人)進行評分,去除最高及最低分 再平均其中兩人成績,為最後得分。

(二) 評分標準:翻轉速度、空中位置、動作協調與流暢性、動作完成度 等共五類目,每類目評分標準如下:

1. 技巧使用:評分類目分為、手的帶動、起跳、提臀、抱膝等共四部 分,依動作完成確實度給予 1~5 級分。受試者若有做出各類目表現,

即給分,惟若有做出,而未達標準,則斟酌給分。總和分數越高表 示受試者動作表現越佳,反之則越不佳。

2. 翻轉速度:動作動力性,評分類目為翻轉時間部分,受試者的翻轉 速度越快,分數越高,反之則越低分。依動作完成確實度給予 1~5 級分,總和分數越高表示學習者動作表現越佳,反之則越不佳。

3. 空中位置:評分類目動作的高度,過程身體位置以肩膀部位為基準,

依動作完成確實度給予 1~5 級分,總和分數越高表示學習者動作表 現越佳,反之則越不佳。

4. 動作協調與流暢性:評分類目分為動作協調與流暢性,團身身體姿 勢(腳/身體/軀幹的姿勢鬆懈或不正確)依動作完成確實度給予 1~5

級分,總和分數越高表示學習者動作表現越佳,反之則越不佳。

5. 動作完成度:評分類目分為身體翻轉完成度、雙腳落地表現等,依 動作完成確實度給予 1~5 級分。總和分數越高表示學習者動作表現 越佳,反之則越不佳。

【原地團身後空翻動作表現評分表】

評分內容/次數 1 2 3 4 5

技巧運用(15%)

空中位置(動作高度)(15%)

翻轉速度(動作動力性)(15%)

動作協調與流暢性(團身身體姿勢)(15%)

動作完成度(落地完成度)(40%)

總分

附錄三

【訓練組課表】

一、專項課表

1.原地團身後空翻:每天訓練前實施原地團身後空翻且落地不可有多 餘 步伐十次。

二、增強式訓練課表

每週三次 於訓練結束後進行

1.連續立定跳:於體操訓練館地板場地(長度 12 公尺),深蹲連續跳五次 來回為一組,每次訓練皆實施三組。

2.V 字腹肌: 20 次一組,每次訓練皆實施三組。

3.負重深蹲:手持三公斤啞鈴至於胸前,連續原地垂直跳 10 次為一組,每 次訓練皆實施三組。

4.搖船背肌:20 次一組,每次訓練皆實施三組。

5.原地彈跳:於體操訓練館地板場地,實施原地一個團身跳一個分腿跳連 續 30 次為一組,每次訓練皆實施三組。

6.側面肌群:左、右各 20 次一組,每次訓練皆實施三組。

7.上下彈跳:於 30 公分保護墊前,上、下來回彈跳 30 次為一組,每次訓 練皆實施三組。

附錄四

【控制組課表】

一、專項課表

1. 原地團身後空翻:每天訓練前實施原地團身後空翻且落地不可 有多餘步伐,實施十次。

附錄五

原始資料表二 weight)

SJ

裁判評分表前測

姓名 裁判一 裁判二 裁判三 裁判四 平均得分

受試者 1 89 77 74 83 80

受試者 2 94 71 51 51 61

受試者 3 97 83 80 85 84

受試者 4 71 54 57 34 55.5

受試者 5 97 88 63 88 88

受試者 6 80 51 66 62 64

受試者 7 97 63 77 72 74.5

受試者 8 86 83 83 92 84.5

受試者 9 83 57 57 80 68.5

受試者 10 83 57 60 49 58.5

受試者 11 80 46 68 66 67.5

受試者 12 91 57 57 82 69.5

裁判評分表後測

姓名 裁判一 裁判二 裁判三 裁判四 平均得分

受試者 1 94 68 83 88 85.5

受試者 2 91 63 70 72 71

受試者 3 97 94 80 85 94.5

受試者 4 77 60 43 63 61.5

受試者 5 97 90 77 95 92.5

受試者 6 91 51 74 85 79.5

受試者 7 89 57 63 86 74.5

受試者 8 89 71 80 100 84.5

受試者 9 91 57 63 54 60

受試者 10 83 54 49 91 68.5

受試者 11 88 46 60 49 54.5

受試者 12 83 54 46 40 5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