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策略與策略規劃

一. 策略的定義

策略(strategy)在英文中源自於希臘字(strategia),表示「將軍」之 意,英文的「策略」意義為「當將軍的藝術」(The art of general)。企 業策略的定義是「決定企業長期目標,採取行動、分配資源來達成目 標」。良好的策略係根據企業本身的優劣勢、預估未來環境的變化和對 手的行動,來分配資源、追求獨特、永續經營的定位。因此,策略是統 合企業內相關資源之整體性的指導原則,也是企業行為的最高指導原 則,是從企業整體的觀點,建構企業長期競爭優勢,提供企業長期發展 的方向,而不是短期、技術性的決策。

策略一詞原為軍事用語,定義為規劃及指揮大規模軍事行動,進行 作戰之藝術。就企業而官,策略管理為企業規劃與運用公司之資源,達 成公司長期目標之活動,決策是管理者在企業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一個有效的管理者決策會替組織帶來高的績效,藉以擺脫競爭者的威 脅,為組織獲取高於產業平均水準的報酬。即使兩個處於相同經營環境 的全業,會因為本身對資源與能力的管理方式不同,對外部環境認知的 解讀不同,採取不同的經營策略,因而產生不同的組機績效,歸咎其主 因乃在於對策略選擇與管理的能力罷了。

策略是釐定組織明確的目標,為組織成員塑造共同的願景,提供管

理者獲致組織長期績效,所採行特定型態的決策與行動。根據諸多管理 文獻與資料顯示,有正式策略管理系統的組織,比沒有正式策咯管理系 統的組織,有較高的財務報酬,其應用之廣泛,已遍及非營利事業組織,

例如政府單位、郵政或醫院等。

二. 策略規劃

企業策略的擬訂需經過一套完整的、系統化的規劃過程,才能將資 源做最適當的分配當的分配劃的目的,而最完整的策略也必須透過組織 成員將其付之實現,才能達到策略規劃的目的。策略規劃,是從企業的 使命目標,評估外在環境的機會與威脅,訂定公司資源分配的原則,以 強化企業的優勢,改善企業的劣勢,善加利用外部環境的機會與克服外 部環境的威脅,制定與執行企業的功能性政策。

策略規劃是一種程序,第一步驟為設定目標,第二步驟進行企業內 外部環境分析,第三步驟為策略選擇,第四步驟為設立組織來執行策 略、政策與計畫,第五步驟為績效考並將檢討結果回饋到新的規劃循 環,然而企業的經營環境是動態的,持續不斷的變動,因此策咯必須隨 時問與環境的變遷加以修正,其最終目的在檢討與尋求企業未來永續經 營與發展的可行性方案,檢定決策可能產生的因果關係,同時說明企業 如何達成想要完成的目標。

企業的策略規劃必須要有完整性、共通性與一致性,從時間的觀點 來看,必須包括長期、中期與短期等不同時間的規劃;從組織的角度出 發,必須包括企業總公司、分公司、各部門與其他分支機構的規劃;實 質方面,應包括生產、研究與發展、市場與行銷、財務、人力資源、設 備與物料管理等企業機能構面;在形式方面,則能涵蓋公司基本信條、

公司存在的目的、政策目標、程序辦法與規章制度。諸多學者對策略的

定義不盡相同,因此對策略規劃模式的見解也略有不同,不過皆以理性 為基礎,符合邏輯觀念的過程。以下將廣泛被接受使用的 Hill & Jones 的策略規劃模式加以說明。

Hill and Jones 策略規劃

(Hill & Jones, 1998)提出策略規劃的程序如圖 2-2 所示,主要分 為五大部分,(1)企業使命與主要目標的選擇,(2)分析外部競爭環境

與激勵制度。策略管理是一種持續的過程,策略一旦執行,就需 要監控其真正達成的進度,並將此資訊回饋至企業層級,做為企 業制定下一循環策略的依據。

策略規劃原本就處在諸多不確定且複雜的因素下進行,未來的情況 本來就很難預測,因此管理者必須暸解環境本質是變動且複雜的,不但 要注重現有資源與機會的匹配,更要建構未來機會所需的新資源與能 力。

使命的目標

外部分析 機會與威脅

SWOT

策略選擇 內部分析

優點與缺點

功能層級策略

事業層級策略

全球化策略

公司層級策略

設計策略控制 系統 組織結構

與控制配合 設計組織結構

管理組織變革 策略執行

回饋

圖2-1 Hill and Jones 策略規劃架構 資料來源: Hill and Jones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