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管樂合奏基礎訓練內容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管樂合奏基礎訓練內容

自臺灣光復後,管樂逐漸發展成長,70 年代因臺灣經濟貣飛,校內外管樂教 育種子開始萌芽,80 年代臺灣的管樂步入國際,在眾多協會的鼓吹推廣下,管樂 教育逐漸在學校教育裡紮根,90 年代是臺灣管樂發展的新里程碑,綜觀教育師資、

鑑賞風氣、人才培育皆有所成果。陎對管樂發展的榮景,國內部分學者(許雙亮,

2003;簡雅敏,2004;彭紹瑋,2007)以臺灣管樂教育發展為題,直言不諱的道 出國內管樂團於組訓、教學、推廣上有著無法突破之瓶頸,其原因歸咎於缺乏適 宜的教材曲目、系統化且正確的基礎練習、正確的訓練目的、充足社會資源、健 全樂隊管理制度、彼此觀摩的機會、日漸擴增的城鄉差異以及以曲養技的比賽風 氣,而求取臺灣管樂環境改善之法應為瑝務之急。

為探求改善臺灣管樂發展之法,廖耿志(2004)比較國內外管樂教育推廣方 式,指出美國、日本使教育深耕之因在於對基礎教學、教材研發的重視。觀兩國 成功之因反思臺灣所陎臨之瓶頸,管樂團基礎教學認知貧乏的解決之道,應可從 教材研究上取得解套,透過基礎教材的瞭解與善用,提高教本運用的效能,進而 設計出有系統且符合學生需求的課程,達到管樂師資培訓的完備基本條件。

臺灣地區使用的管樂團教材並不多,伴隨著臺灣各大管樂團發展、成長的教 材之中,最常為人提及作為暖身、調性預備、節奏練習的則是 3D Band Book 教材

(許雙亮,1998;簡雅敏,2004;廖耿志,2004;林俊吉,2010;黃冠馨,2010),

國內一般管樂團常以 3D Band Book 作為基本訓練與暖身之教材,由黃冠馨(2010)

研究所知,3D Band Book 並非管樂合奏初階教本,而是針對學齡超過一年的管樂 團所設計的基礎合奏教材,此教材經由善加運用,可提高樂團的音樂演奏品質,

同時,3D Band Book 也是套蘊含管樂合奏基礎概念之教材,如能透過其內容的研 究,對於管樂教本使用之效能、課程之設計皆有所助益。

8

3D Band Book 所蘊含的管樂合奏基礎概念雖以內容區分為調音暖身、調性準

備以及節奏準備三部分,但在黃冠馨(2010)的訪談資料中,受訪者多仍提到三 部分以外之相關管樂合奏基礎內容,而這些訓練內容在秓山紀夫(2006)的 DVD

「誰にでもすぐに役立つバンドトレーニング術 ─ 吹奏楽指導者のための指導 教材」(任何人都可以馬上使用的合奏練習法 ─ 管樂團指導者的指導教材)4,以 及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1993)的 NEMU BAND METHOD 一書之分類,

皆可發現共通的合奏教學步驟與教學深度分層。

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1993)於 NEMU BAND METHOD 一書之分類,

則依教學順序歸納基礎知識與練習、合奏時的音處理、樂譜的理解,及音樂處理

9

資料來源:修改自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1993)。NEMU BAND METHOD 管樂合奏教 材。臺北市:美樂。

10

黃冠馨(2010)指出,受訪者使用 3D Band Book 主要原因在於其內容涵蓋「合 奏時的音處理」之重點項目,如暖身、音準、音色調整,至於透「基礎知識與練 習」、「樂譜的理解」、「音樂處理」這三個層次,則需透過受訪者自身教學經驗,

將其重點項目融入教學中,才能補足 3D Band Book 所未涵蓋的合奏訓練項目,以 下,研究者將針對 3D Band Book 於合奏訓練之項目分項進行探討。

壹、基礎知識與練習

一、 調音

許雙亮(1998)指出調音對音樂性質團隊深為重要,常見的調音步驟包括先 使用調音器進行個別樂器的調音,以及合奏前再一次調音等兩個階段。管樂團之 樂器以降記號調性為多,可分為bB、bE、F 調與 C 調四類,按樂器比例而論,bB 調樂器最多,其次是 C 調、bE 與 F 調,因此管樂團調音多以bB 音為主。此外,樂 器暖身前後溫度的差異會影響音準,故調音應在暖身準備後進行,樂團可以長音、

音階做為暖身練習,並於調音時以中强的音量自然吹奏。

Barnes(2010)指出整個管樂團的調音依照木管、銅管樂器的特質而不同,應 需要 F、bB 以及 A 三個音。演奏時不應要求每個音都調至最準,而是應聆聽該音 在和聲中的關聯性,大部分管樂團演奏的聲音不好,其問題多在於低音銅管的音 準偏高,以至於木管無法透過吹嘴距離之調整達到符合銅管之相對音準;調音時 打擊樂器不該發出聲響,且管樂的座位距離不該太近,以確保調音時能聽清楚自 己的音準為優先。而有關調音器的使用,Barnes 強調應依學生調整其樂器正確組 裝時所發出的音高音準,樂曲中演奏者應靠自己的耳朵而非透過機器。

管樂團調音時,James Barnes 能以高效率使用兩分鐘達到效果,其秘訣在於手 號、眼神、點頭、哼唱等提示的使用,避免在調音過程中說話,讓演奏者能專注 在音準之上,並以不同樂器為分組,透過不同音高的相對關係進行一系列的調音 系統,其調音時吹奏bB 大調一級和弦之音高分配如表 2-1-4、調音過程如表 2-1-5 所示。

11

12

透過此調音方式,James Barnes 認為可達五點助益,分別為:1.提高學生的專 注力:學生專注於手號及音準,養成吹奏時聆聽的習慣;2.此為由低音樂器至高音 樂器之複雜練習;3.給予演奏者時間調整其樂器,提升其音準品質;4.學生必頇吹 奏二到三分鐘的長音;以及 5.花更多時間培養管樂團整體音色。

以上調音觀念亦可從 3D Band Book(1983)第一部分「調音暖身」中窺知,

此部分將團員依照樂器音域高低分為四組(如圖 2-1-1 所示),第一組為長笛、短 笛、雙簧管、bB 調單簧管及bE 調單簧管,第二組為bB 調小號、bB 調短號、中音 薩氏管,第三組為上低音號、長號、次中音薩氏管、低音管、法國號及 A 調單簧 管,第四組為低音號、低音提琴、低音單簧管與上低音薩氏管。調音步驟則依照 前述分組方式,由第四組低音域樂器為首,其他組別依序吹奏其音域中同樣音名 之長音,其目的是使之能互相聆聽音程是否和諧、拍音(beating)是否消除,進 而達到樂團一致調音之目的。待四組樂器齊奏長音後,以每小節一組和弦的方式 吹奏終止式:-Ⅳ-Ⅴ-:,為求純律的和聲音響,學生的分譜中在音符右方標記臨 時升降記號,指示其音準易偏高或偏低(如圖 2-1-2 所示)。

圖 2-1-1 3D Band Book 調音暖身練習總譜

資料來源:引自 Ployhar, J. D. & Zepp, G. B. (1983). 3D Band Book. Miami,FL: Belwin Mills.

13

圖 2-1-2 3D Band Book 調音暖身練習小號分譜

資料來源:引自 Ployhar, J. D. & Zepp, G. B. (1983). 3D Band Book. Miami,FL: Belwin Mills.

林俊吉(2010)指出 3D Band Book 中此練習為臺灣管樂教育中和聲部分最 主要之教材,藉由熱嘴暖身連結至和聲概念,練習前應先說明音符記號5、純律概 念,藉由強調引領學生進行聽力與和聲概念。練習過程中首重「調音」,其調音 之意不只是調整樂器音準,而是訓練團員以聽到的音高為基準,控制自己所發出 的音準,使自身所吹奏的主音能與他人融合,透過「聽」與「控制」的過程,為 之後和聲練習做準備;此外,指導者可將各音的音量做調整,尋找到最適合樂團、

如同管風琴般之黃金音響,改善樂團音質。

二、 運舌技巧

在管樂器的學習過程中,在學會運用嘴唇穩定吹奏不同高音後才可進入運舌 技巧的練習。運舌是管樂吹奏必備能力,用舌頭在上下牙齒之間截斷氣流的吹奏 法,其方法是將整個舌頭往上提,使舌尖頂在上牙齒和硬口蓋之間的牙齦根部突 出部位,吹奏時發出無聲的―tu‖或―du‖,迅速的將舌尖向前彈點並垂下,讓氣流通 過,止音時將舌尖再頂回牙齦部分如圖 2-1-3 所示。運舌動作需細微輕巧,下巴不 可因運舌而上下晃動,需要從慢速開始練習,瑝運舌的速度變快時,要注意不能 影響到音量的改變且需力求帄均(林梅芳,2007;彭國良,1990;嚴成努,2012)。

5各分部樂譜中另以 1、3、5、7 來標記和弦中的根音、三音、五音以及七音;標記在音符右側之 升、降記號,其意義並非實際升降記號,而是提醒演奏者此音需吹奏偏高或偏低以達到純律音 響。

14

圖 2-1-3 運舌示意圖

資料來源:引自財團法人山葉音樂振興基金會(1993)。小學生的銅管樂團教本。臺北市:美樂。

吐音運舌過程中,不同的舌頭擺放的位置會製造出不同的音域,不同的運舌 亦可以製造出多變的聲音,練習單吐時可用分別用―to‖、―ta‖、―te‖、―ti‖四種發音 來練習,管樂器主要有三種運舌法,並說明其運舌技巧如下(嚴成努,2012):

(一) 單吐法:意指在吹奏時每個音只吹一個吐音。其練習方式首先應使肺部 充滿氣息,然後靠著腹部肌肉的擴張把氣息支撐住,瑝舌尖離開賭截位置時,

流通的氣流會形成吐音的效果。舌尖應根據所吹奏的音域需要,分別抵住上 牙齒間、上牙背、上牙根或上硬顎處,透過唸「道」(dao)、「德」(de)、「地」

(di)這三個字的讀音,可分別找到低、中、高三個音域吐音時舌尖擺放的堵 截點。此外,在管樂器的吹奏技巧中,單吐音吹奏比例約為 80%左右,並依 樂曲風格而有不同的長短或力度的變化。其練習如圖 2-1-4 所示。

15

圖 2-1-4 低、中、高音區之單吐吹奏讀音練習 資料來源:引自嚴成努(2012)。銅管樂教學法。上海:上海教育。

(二) 雙吐法:在單吐的基礎上,加上舌根與軟顎堵截氣流時所產生的相 互交替形成吐音發聲,舌尖與舌根的關係猶如翹翹板,瑝舌尖離開牙齒時 舌根便抵到軟顎上,而舌根離開軟顎時舌尖則回到牙齒上,用於快速音符 連續不斷之節奏。在銅管樂的教學中,對於雙吐音的讀音有不同的解釋,

法國著名小號演奏暨教育家阿爾班指出,應使用 ―tu-ku‖的法語發音,其―u‖

的讀音是「ㄩ」而非「ㄨ」,提高舌尖舌根在堵截氣流時的密閉性、放鬆 舌根肌肉,進而提高吐音的速度;在練習雙吐的過程時,因為舌根的靈活 度不如舌尖好,故應加強―ku‖音的練習,最好是單獨以―ku‖音的吹奏放入

的讀音是「ㄩ」而非「ㄨ」,提高舌尖舌根在堵截氣流時的密閉性、放鬆 舌根肌肉,進而提高吐音的速度;在練習雙吐的過程時,因為舌根的靈活 度不如舌尖好,故應加強―ku‖音的練習,最好是單獨以―ku‖音的吹奏放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