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組織信任之意涵相關理論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組織信任之意涵相關理論探討

(三)權變研究途徑(Contingency Approach)

George L. Litwin & Robert A. Stringer, Jr綜合結構的及主觀知 覺的兩方面意見,而提出「權變趨向」,企圖融合客觀的組織屬性與主觀 的個人屬性。他們認為:「組織氣候是在一個特定組織中工作的員工主觀 上所感受到的正式制度的一些效應、管理者的非正式型態、以及影響員工 態度、信念、價值與動機作用的重要環境的知覺,此種知覺可影響他在工 作上之行為。」由上述三種不同途徑,探討組織氣候的意義,顯見組織氣 候因探討途徑的不同,而有不同層次的解釋。結構研究途徑,強調客觀的、

結構的組織變數;主觀研究途徑,重視個體對組織之主觀的心理的、認知 的整體知覺;而權變研究途徑則將結構與主觀的二種研究途徑予以統整。

本研究,採用權變研究途徑為自變項構面。(Dessler, 1976)

第三節 組織信任之意涵相關理論探討

一、信任之意義

Golembiewski & McConkie(1977)指出信任具有以下的特徵:

1. 信任意指依賴或信賴某些事件、過程或人。

2. 信任反映了對結果的期待,此一期待是建立在個人的看法及生活 經驗。

3. 信任是一種預期與實際意圖間的一致。

4. 信任意指在期待某些所得時必承受些風險。

5. 結果具有某種程度的不確定。

6. 對結果抱持希望或樂觀。

信任是屬於個人的主觀看法,信任行為本身涉及了三項議題:易受傷 害 (vulnerability) 、 不 確 定 (uncertainty) 及 風 險 (risk)(Doney, Cannon & Mullen, 1998; Weick & Kramer, 1996; Zand, 1972)。

1. 易受傷害:我們要能接受他人對我們可能且非預期之不良意圖所 造成的傷害。

2. 不確定:可能對我們造成傷害的這些行為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也 就是說我們無能力影響或監督受信任者行為所造成的結果。

3. 風險:在無法監督、控制之下,受信任者可能做出對我們不利的 事情,其傷害可能大於我們所預期的利益。

「信任」可視為一種「信念」(信任者對伙伴誠實體諒),一種「期 望」(信任者考慮被信任者的行為),以及「互動」(傷害、不確定行為、

風險)的結果。

二、組織信任之意涵

組織內的信任氣氛既是組織成員的一種主觀知覺經驗,接下來的問題 就是:構成組織成員信任知覺的對象為何?社會學者 Luhmann(1979 )曾 將信任區分為兩類:個人信任( personnal trust)和系統信任( system trust )。前者指人與人之間因互動所產生的信任關係,這種信任關係以 初級團體( primary group)為範圍,如朋友、同事、夫妻,而信任的產生 通常來自於日常生活個人接觸的經驗,並以被信任者的個人特性是否具有 可信度為基礎。至於系統信任的基礎通常是建立在社會各種系統(如司 法、政治、經濟、企業組織等)的溝通媒介(如貨幣、法律、權力)能夠 不被濫用,且持續發揮其功能之上。系統信任和個人信任的最大差異就 是,系統信任的信任對象與個人特質無關,但卻與系統的運作機制有關,

並假定所有交換關係的各方會遵守特定的規範(顧忠華,1993;林端,

2000; Nyhan & Marlowe,1997;Nyhan,1999)。

本研究對組織信任定義如下:「組織信任乃是特定組織中,其成員對 其他成員以及組織整體是否有可預測性( predictability)、可靠性 ( dependability)和信心(faith )的一種信念或期望。」

三、組織信任對組織之影響

組織中信任氣氛的濃厚與否對組織成員之間的互動以及組織本身有 很大的影響。一個高度信任的組織,管理者可以騰出時間作其他更重要的 事,組織責任得以分散到較低層級,而部屬也因受到尊重而對組織產生更 大的認同和忠誠。反之,一個低信任度的組織為了提防、監控員工,就必 須藉助官僚式規章( 李宛蓉譯,1998;Handy,1993 )以遏阻員工的投機行 為。根據目前有關組織信任的文獻,本研究歸納出組織信任對組織的影響 如下:

1. 形塑良好的工作關係

2. 提高組織績效

(依) 滿意、工作涉入、組織 信任及組織中自尊等 中 介 變 項 有 正 向 關 係。其次,工作滿意、

工作涉入及組織中自 尊等中介變項與組織 公民行為亦有正向關 係。然而,組織信任中 介變項卻與組織公民 行 為 呈 現 不 顯 著 關 係。而其可能原因為信 任乃需要經長期的雙 方互動,才能逐漸形 成。

Konovsky, & Pugh (1994)

公 民 行 為 和 社 會 交換

程序公正 分配公正(自) 組 織 公 民 行 為 (依)

本 研 究 有 效 樣 本 為 475人。研究結果顯示 主管信任扮演程序正 義和組織公民行為之 間的中介變項角色,表 示公民行為在社會交 換的主管-部屬關係 中才會出現。另外,本 研究也發現程序正義 是員工公民行為的重 要因素,而分配正義無 法預測組織公民行為 和信任。

Robinson & Morrison (1995)

心 理 契 約 和 組 織 公民行為

心理契約 (自)

組 織 公 民 行 為 (依)

本研究針對 126位男 性 MBA畢業生,分別 於其被雇用時(T1)、任 職 十 八 個 月(T2) 及 三 十 個 月 後(T3) 加 以 調 查。在T2時,員工認為 雇主無法履行雇用義 務時,在T3階段就比較 不會出現公民道德行 為。有證據顯示此種關 係部份是受到信任因 素的中介影響。

Robinson (1996)

信 任 及 心 理 契 約 的破壞

心理契約(自) 後續信任(依)

本研究探討員工對雇 主之信任以及員工對 雇主違反心理契約經 驗之間的理論和實證 關係。資料來自於對 125位新進主管所做的 長期調查研究(為時兩 年半)。資料蒐集的時 間點有三,分別為出任 新職時、工作十八個月 後以及三十個月後。本 研究發現信任係「心理 契約違反」和「績效」

即「公民道德行為」之 間關係的中介變數,亦 即心理契約違反會損 害兩種促成信任的條 件:誠實的判斷和善意 的信念,最後乃降低員 工的貢獻。另外,初始 信任也是雇主破壞心 理契約和員工對雇主 之「後續信任」的中介 變數,即對雇主持低度 初始信任的員工在知 覺到雇主違約時,會比 對雇主持高度初始信 任者出現較大的信任 消退。

Pillai, Schriesheim &

Williams (1999)

公 平 知 覺 與 信 任 是 轉 換 型 及 交 易 型 領 導 的 中 介 因

轉換型領導(自) 組 織 公 民 行 為 (依)

本研究探討轉換型和 交易型領導、程序和分 配正義、信任、工作滿 足感、組織承諾和組織 公 民 行 為 之 間 的 關 係。調查對象為兩個獨 立樣本(分別包含 192 以及 155組主管和部 屬)。研究發現轉換型 領導對組織公民行為

係透過程序正義和信 任而有間接的影響。亦 即經由轉換型領導行 為建立員工對領導者 的信任,可能會增加員 工從事組織公民行為 的傾向。

Dirks (2000)

對 領 導 之 信 任 與 團隊表現的關係

團 隊 過 去 績 效 (自)

團 隊 未 來 績 效 (依)

本研究檢視信任、領導 關係和團隊表現之間 的關係。研究者係以全 美大學運動協會的三 十隻籃球隊為調查對 象,總共蒐集到 355 份的調查資料。本研究 針對其中一項假設:

「對領導的信任是過 去團隊表現和未來表 現的中介變項」的檢 測,發現獲得證實。亦 即過去比賽成績較好 的球隊,會對教練產生 高度信任,並且會遷移 到未來的表現。

資料來源:(1)許道然(2001) (2)研究者整理

以上的實證研究係偏重於信任在前因變項(如組織公正、領導型態和 心理契約)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間的關係,研究的共同發現是信任在自變項 和依變項之間的確扮演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嘗試以組織信任為中介變 項,探討與組織氣候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聯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