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根據研究目的,將研究者各在自然課和社會課兩個不同情境中的三 階段裡,以直接觀察記錄方法所收集到的目標行為的變化資料登錄於三個階 段的「目標行為記錄表」(附錄五)上,實驗研究結束後再加以彙集整理成「目 標行為次數表」(附錄六),並據以繪製成自然課和社會課目標行為曲線圖和 各自的階段內視覺分析摘要表及相鄰階段間視覺分析摘要表,以及利用研究 者自編的訪談大綱訪談相關重要他人,所收集到重要他人對本研究的社會效 度和類化效果的文字資料,加以比對分析研究結果。

本章的結果分析共分三節,第一節是影帶示範教學策略對研究對象在自 然課和社會課專注行為的變化結果分析,第二節是社會效度分析和類化效果 的分析,第三節是綜合討論。

第一節 專注行為的變化結果分析

本節係以單一受試實驗研究之不同情境 A-B-C 實驗設計,蒐集研究對 象在自然課和社會課的基線期、處理期和維持期三階段專注行為變化之資 料,運用視覺分析和 C 統計加以分析,以探討影帶示範教學策略對研究對象 在自然課和社會課專注行為之成效。

研究期間,研究者各在自然課和社會課兩個不同情境中的三階段裡,以 直接觀察記錄方法收集目標行為的變化資料,加以整理成目標行為次數表,

並據以繪製成自然課和社會課目標行為曲線圖,由曲線圖中資料點之方向改

變進行視覺分析,整理出這兩科研究期間的階段內視覺分析摘要表,包括該 階段內的階段長度、趨向線、趨向穩定性、平均值、水準穩定性和範圍,再 根據階段內視覺分析摘要表,繪製相鄰階段間視覺分析摘要表,比較基線 期、處理期和維持期三階段之間目標行為表現的差異,再以 C 統計的 Z 值驗 證各種處理效果,包括介入效果以及維持成效,以了解影帶示範教學策略對 研究對象專注學習行為處理之成效。

研究期間,針對研究對象在自然課和社會課目標行為的觀察紀錄,基線 期的觀察節數各為三節,處理期各為十五節,維持期則各為五節。觀察記錄 方式是採固定時距法,每節課四十分鐘,每兩分鐘為一時距,在每一時距的 最後十秒鐘,只要研究對象出現本研究所定義的專注行為中的一項,就在各 階段目標行為紀錄表上打ˇ,再統計每一節課出現目標行為的總次數。自然 課和社會課兩科三階段的目標行為次數彙整如附錄六:

杜正治(2006)指出各階段內的分析,趨向預估的變化是進步或退步,依 行為的性質及變化的方向而定。故當本研究之研究對象專注行為出現的次數 增加時,則趨向內的資料路徑顯示資料變化趨勢是向上,就介入目的而言是 為進步,以(+)為記號;反之,如果研究對象專注行為出現次數減少時,則 趨向內的資料路徑顯示資料變化趨勢是向下,表示退步,以(-)為記號;如 果專注行為出現次數持平,則趨向方向是水平狀態,以(=)來表示。將依以 上判斷準則一一逐項進行分析於下。

壹、自然課專注行為變化分析結果

研究對象在自然課三個階段裡的專注行為出現次數如附錄六所示,據此 繪製成圖 4-1 研究對象自然課專注行為曲線圖和表 4-1 階段內與階段間分析 摘要表,以下分別說明其結果。

一、曲線圖分析

研究對象在各階段內專注行為的觀察資料如圖 4-1 所示,在基線期階 段進行三節課的觀察記錄,研究對象出現專注行為的次數是 6 次、6 次、5 次,平均次數是 5.67 次,此階段的表現趨向為負向的向下走勢,但其趨向 穩定性和水準穩定性皆為 100%,表示自然課基線期的專注行為表現水準與 趨勢呈現穩定狀態。

進入處理階段後,以影帶示範教學結合增強策略介入處理研究對象在 自然課的專注學習行為變化情形共 15 節課,其觀察記錄的平均次數是 14.14 次,雖然在第二節課突然下降為 8 次,但是隨後就逐漸攀升到第八 節課的 17 次,隨後 3 節又稍微下降,到第十二節是最高點 18 次,之後又 降至 15 次,在最後兩節課升上 16 次,達到穩定,此階段結束。處理期的 趨向穩定性和水準穩定性雖是多變的,但從曲線圖可發現研究對象專注學 習行為出現的次數較基線期明顯增加,上述均顯示研究對象接受介入策略 處理後,其專注行為出現次數大幅增加。

處理期結束後一星期再進入最後階段維持期,撤除介入策略,共有 5 節的觀察記錄資料,研究對象專注行為出現的次數分別依序為 20、19、19、

19、19,平均次數為 19.20 次,其趨向穩定性和水準穩定性皆為 100%,在 此階段的 5 個資料點不僅高於基線期,也都比處理期來得高,由此可見撤 除處理策略後,研究對象在自然課的專注行為不但具有良好的維持效果,

且能持續進步。

自 然 課 觀 察 節 次 圖 4-1 自然課專注行為曲線圖

二、階段內分析與 C 統計

本研究在自然課出現專注行為最高次數是維持期第一節的 20 次,換算 成百分比是 100%,最高點超過 50%,依據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

一書之建議,自然課的趨向穩定性和水準穩定性的穩定標準百分比取 10%。

透過附錄六和圖 4-1 可算出研究對象的自然課專注行為之階段內與階段間分 析摘要表如表 4-1 所示。

由表 4-1 得知,在基線期的趨向穩定性和水準穩定性皆為 100%,趨向線 呈現下滑退步狀態,水準平均值 5.67 次,表示研究對象在基線期的專注行 為退步且只有 5.67 次;而處理期的趨向穩定性和水準穩定性分別為 67%和 33%的多變狀態,C 考驗的 Z 值=3.05,達到統計顯著性(p<.01),表示處理 期的趨向路徑呈現波動,但是從圖 4-1 可見到趨向線呈現向上攀升的態勢,

專注行為發生次數

水準平均值達到 14.14 次,水準範圍 8 – 18,水準變化+5,所以總體顯示影 帶示範教學結合增強策略能有效提升研究對象在自然課的專注行為;在維持 期,專注行為繼續增進,水準平均值達到 19.2 次,較基線期和處理期高出 許多,水準範圍 19 –20,而 C 考驗的 Z 值=1.03,未達到統計顯著水準,表 示研究對象在維持期的專注行為繼續進步且有穩定的維持效果。

三、階段間分析與 C 統計

如表 4-1 所示,研究對象專注行為的基線期和處理期兩階段間的趨向 穩定性變化雖由穩定到多變,但趨向方向是由下降轉為上升的正向變化效 果,顯示介入策略有正向之成效;水準變化為+6,表示介入初期即有立即處 理效果;重疊百分比 0.% 且 C 考驗的 Z 值=3.82,達到統計顯著性(p<.01),

表示介入策略能有效提升研究對象在自然課的專注行為。由處理期進入維 持期,重疊百分比雖然為 0%,C 考驗的 Z 值也達到 3.9 的統計顯著,但趨 向效果為正向,水準變化為+4,搭配圖 4-1,可發現專注行為繼續增進,

維持期 5 個資料點都高於處理期的任何一點是重疊百分比為 0%和 C 考驗 的 Z 值達到統計顯著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撤除處理策略後,研究對象的 專注行為不但具有良好的維持效果,甚至持續進步。

綜合上述分析結果,研究對象在自然課專注行為之水準平均值由基線期 的 5.67 次上升到處理期的 14.14 次,表示影帶示範教學結合增強策略對研 究對象在自然課的專注行為有顯著的處理效果,能有效的增進研究對象的 專注行為。而處理期進入維持期,重疊百分比雖為 0%,但趨向線是持續向 上攀升的狀態,水準平均值較處理期增加了 5.06 次,可見研究對象自然課 的專注行為在撤除處理策略後仍然繼續增進,且具有良好的維持效果。

表 4-1

自然課專注行為之階段內與階段間分析摘要表

階段順序 基線期(A) 處理期(B) 維持期(C)

階段長度 3 15 5 趨向線 (=) (+) (=) 趨向穩定性 穩定(100%) 多變(67%) 穩定(100%) 水準平均值 5.67 14.14 19.2

水準穩定性 穩定(100%) 多變(33%) 穩定(100%) 水準範圍 5 – 6 8 – 18 19 – 20

水準變化 6-5(-1) 11-16(+5) 20-19(-1) C 值 --- 0.73 0.37

Z 值 --- 3.05** 1.03

階段間比較 處理期/基線期(B/A) 維持期/處理期(C/B)

趨向方向變化 (-) (+) (+) (=) 趨向效果變化 正向 正向

趨向穩定性變化 穩定到多變 多變到穩定 水準變化 5 -- 11 (+6) 16 -- 20(+4) 重疊百分比 0% 0%

C 值 0.84 0.82 Z 值 3.82** 3.9**

註:--- 無法計算

*p<.05 ** p<.01

階段內變化階段間變化

貳、社會課專注行為變化分析結果 一、曲線圖分析

研究對象在社會課各階段內專注行為的觀察資料如附錄六和圖 4-2 所 示,在基線期階段進行三節課的觀察記錄,研究對象出現專注行為的次數 是 4 次、4 次、4 次,平均次數是 4 次,趨向穩定性和水準穩定性皆為 100%,

表示社會課基線期的專注行為表現水準與趨勢呈現穩定狀態。

進入處理階段後,以影帶示範教學結合增強策略介入處理研究對象在 社會課的專注學習行為變化情形共 15 節課,其觀察記錄的次數依序有 12、12、16、14、14、16、13、15、13、14、14、14、14、15、15,平均 次數是 14.07 次,雖然在第三、六節課達到處理期的最高點 16 次,隨後就 稍有退步到第七、九節的 13 次,再連續四節稍微進步到 14 次,最後兩節 升上 15 次,達到穩定,處理期告一段落。處理期的趨向穩定性和水準穩定 性雖是多變的,但從曲線圖可發現研究對象專注學習行為出現的次數較基 線期明顯增加,顯示研究對象接受介入策略處理後,其專注行為精進許多。

處理期結束後一星期再進入最後階段維持期,撤除介入策略,共有 5 節的觀察記錄資料,研究對象專注行為出現的次數分別依序為 13、12、14、

14、14,平均次數為 13.4 次,雖較處理期稍稍退步 0.67 次,但其趨向穩 定性和水準穩定性皆呈穩定狀態,且重疊性達到 100%,由此可見撤除處理 策略後,研究對象在社會課的專注行為具有良好的維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