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帶示範教學策略對輔導安置在國小普通班之輕度智 能障礙學生專注行為之成效。研究對象為一名就讀臺中市國小三年級普通班 的輕度智能障礙男童。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實驗設計中的不同情境 A-B-C 設 計,探討自變項「影帶示範教學策略」的介入,對患有輕度智能障礙之研究 對象在兩種不同情境中,依變項「專注行為」的變化情形與改善之成效。以 下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結論,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供教師教學、輔導學 生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第一節 結 論

本研究因採單一受試實驗設計中的不同情境 A-B-C 設計,故研究結果難 免會受到研究對象個人之身心因素、任課教師教學風格、課程內容型態、同 儕影響等混淆變項之干擾,是研究者難以掌控之憂,也是本研究之限制和不 足之處。

本節依據前述之研究目的、待答問題,以及研究結果與討論,統整出研 究對象在經過影帶示範教學策略的介入處理後,其專注行為變化的立即效果 及維持效果,得出以下之結論:

壹、實施「影帶示範教學策略」對改善研究對象上自然課和社會課時 的問題行為,而表現出「專注行為」的目標行為具有立即處理效 果。

本研究發現研究對象在經過八週的介入策略處理後,其專注行為出現的 次數在自然課和社會課中皆有明顯的提升現象,亦即介入策略具有立即處理 效果。由表 4-1 和表 4-2 的階段間分析摘要表可知研究對象各在自然課和社 會課處理期與基線期的比較,兩科的趨向變化皆為正向,合併基線期與處理

期的重疊百分比皆為 0%,C 統計考驗結果皆達顯著水準,顯示本研究具有立 即處理效果,表示影帶示範教學策略的介入能立即有效的提升研究對象在自 然課和社會課的專注行為。

貳、實施「影帶示範教學策略」對改善研究對象上自然課和社會課時 的問題行為,而表現出「專注行為」的目標行為具有維持效果。

當本研究結束處理期,撤除介入策略一星期後,即進入維持期,由表 4-1 和表 4-2 的階段間分析摘要表可看出研究對象各在自然課和社會課裡,維持 期與處理期比較情形。自然課的趨向變化為正向,合併處理期與維持期的重 疊百分比卻為 0%,C 統計考驗亦達顯著水準,但搭配圖 4-1 的自然課專注行 為變化曲線圖,可以看出主因是撤除介入策略的處理之後,研究對象的專注 行為竟還大幅提升,甚至每節專注行為出現次數都大於處理期所致。而社會 課的趨向變化雖為負向,但合併處理期與維持期的重疊百分比卻為 100%,C 統計考驗結果也未達顯著水準,表示雖撤除介入策略的處理,研究對象的社 會課專注行為還是有維持效果。

所以從曲線圖 4-1、曲線圖 4-2 和表 4-1、表 4-2 的資料數據中得知,

影帶示範教學策略在自然課和社會課都具有良好維持效果。

參、「影帶示範教學策略」對研究對象「專注行為」之成效,獲得良好 的社會效度肯定。

經由對自然老師、社會老師及資源班老師的社會效度訪談資料整理得 知,三者對本研究所設計的目標行為內容、楷模的選擇、影帶內容的編排以 及研究對象接受影帶示範教學策略的介入處理後,在上課時專注行為的改 善,皆持肯定與支持的態度。所以本研究影帶示範教學策略對安置在國小普 通班之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專注行為之成效,受到社會效度之正面支持。

肆、「影帶示範教學策略」對研究對象「專注行為」之成效,在其他不 同環境中有良好的類化效果。

經由對研究對象的媽媽、全班 23 位同儕、體育老師、音樂老師(電腦老 師)及職工叔叔的類化效果調查資料整理得知,研究對象在接受影帶示範教 學策略的介入處理後,其專注行為所延伸類化出的相關行為,在許多不同情 境中,如在家裡、安置的班級裡、其他科任課、校園裡,甚至在私人機構或 社區,研究對象的專注行為、眼神接觸、人際關係均有明顯改善,表達更為 靈活和主動,與人更為親近是最明顯的變化。

所以本研究影帶示範教學策略對安置在國小普通班之輕度智能障礙學 生專注行為之成效,在其他不同環境中有良好的類化效果,獲得上述人員正 面之肯定與支持。

第二節 建 議

依據以上研究之結論,以下提出有關教學輔導方面之建議,以供教師教 學輔導學生及家長教養特殊孩子之參考,並對未來研究之建議,茲分述如下:

壹、教學輔導方面之建議

一、善用以學生為中心的分組學習策略

在本研究中發現到,自然課的專注行為出現次數一直高於社會課,由第 四章第三節綜合討論得知本研究影帶示範教學策略對安置在普通班的研究 對象在上自然課和社會課時的專注行為確實具有立即處理效果、維持效果及 良好的類化效果外,研究者透過教學現場的直接觀察,還發現會造成自然課 的專注行為出現次數高於社會課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混淆變項作用,研究 對象對各教學單元內容的興趣不定。自然課老師採分組學習、分組討論的方 式,加上實驗課大家動手做,從做中學,逐步建構出自己的基礎理論,最易 激發學生學習樂趣和熱情,活動性強,專注力相對就高,有別於社會科以老 師為中心的講述教學方式。所以建議未來在教學方法上可多加利用分組學習 方式,促進同儕之間互間模仿、合作學習、彼此鼓勵、組間競爭,激發學生 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果。

二、落實明確的獎懲制度

透過現場觀察,研究者發現除了處理期採用本研究設計的增強策略外,

自然課老師自己採用一套簡易明確的獎懲制度,而且都是立即增強,確實落 實實施,使學生有規範可循。相較於研究者班上的獎懲制度,雖立意良美,

也依民主方式和學生共同訂定得之,但在實施上常常隨性、隨機,效果差異 極大。獎懲制度是增強策略的一種,在教學現場,在家庭裡,雖是人人會用,

也幾乎隨時隨地可用,但要用得妙,用得有技巧,卻得經過不斷落實、回饋、

修正、再落實,才能發揮教育之功效。所以建議訂定明確易行的增強策略,

確實落實,以發揮深化孩童正確行為之效能。

三、加強特殊生之身心舒適狀態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研究對象專注行為尚受到精神不濟、摳手指 甲、磨牙等身心不適所影響。建議家長、老師應養成孩子正常規律的作息,

訓練良好衛生習慣,生理上的不適應就醫,取得專業人士的支援服務,提升 孩子身心舒適度,精神飽滿愉悅,注意力易集中,學習效果自然就提高。

貳、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安置在國小普通班三年級輕度智能障礙男童為對象,進行影帶 示範教學策略對學生專注行為之成效的探討,建議未來研究可以不同年級、

不同障礙類別的學童為對象,探討該介入策略對其問題行為處理之成效。

二、研究主題

本研究以提升輕度智能障礙學童在自然課和社會課之專注行為為研究 目標,但是以研究對象而言,除了專注問題外,尚有固著行為、生活技能不 夠熟練和學業學習等諸多問題,更遑論其他的智能障礙兒童或其他障礙類別 的特殊生,其行為問題更是多樣化,異質性極高,因此建議未來研究的主題 可多涉及教學現場或生活中的其他行為問題,如固著行為、社交行為、生活 技能、說謊行為、攻擊行為等方面的探討。

三、研究範圍

本研究處理策略的介入以研究對象的自然課和社會課為主要研究觀察 範圍,建議未來可擴大到其他不同的科目和其他情境,由校園到家庭到社 區,以探究研究策略的可能性。

四、研究時間

本研究在自然課和社會課的研究階段各為基線期三節課,處理期 15 節 課,維持期 5 節課,每科研究期間橫跨約八到九週。建議未來研究的時間可 以延長處理期,增加研究策略介入的次數,以深化研究對象的正確行為,使 內化為好習慣,並加長維持期的觀察時間,以蒐集更詳盡且多角度的資料,

對維持效果和類化效果進行更完整的探究。

此外本研究採固定時距法,每 2 分鐘之最後十秒來判定研究對象是否出 現專注行為,建議未來研究觀察的時距法記錄和專注的持續時間都可依研究 目的做適當且多樣化的設計。

五、研究有關行為

本研究結果僅呈現專注行為出現次數的變化資料,並未就專注後的學習 品質進行更深層的探究分析,因此建議未來研究可以加入其他佐證資料,例 如教師個人的教學日記、學習歷程的形成性評量,確實掌握研究對象行為變 化的有效性,評斷其行為變化之實質意義,以做為調整介入策略之依據,以 有利於研究對象為第一考量,才是研究之價值所在。

另,本研究專注行為雖有詳細定義為「參與各項學習活動都能專注」、「與 人互動」、「作眼神接觸」和「先舉手再發言」等項,但因研究者能力有限,

又以改善研究對象不專注和人際互動等行為問題為第一優先考量,所以研究 過程都是將上述幾項以包裹式計算專注行為次數。建議未來如有類似研究,

可逐項記錄發生的次數,並統計分析各分項的處理效果和維持效果,將可更

可逐項記錄發生的次數,並統計分析各分項的處理效果和維持效果,將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