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旨在根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呈現問卷調查所獲得之研究結果,並加 以分析討論。擬分為兩節進行分析,第一節為特殊教育教師與新住民家長之親師 溝通情形,第二節呈現背景條件不同之特殊教育教師與新住民家長的親師溝通差 異情形。

第一節 特殊教育教師與新住民家長之親師溝通情形

本節主要是依據研究目的一,探討特殊教育教師與新住民身心障礙生家長之 親師溝通情形,分析親師溝通問卷的次數分配、平均數及百分比等,並從中了解 親師溝通之內容、途徑以及困難。

壹、親師溝通的內容

本研究將親師溝通之內容分為「家長提供資訊給教師」、「教師提供資訊給家 長」,以及「教師與家長意見交流」等三層面,以下分述之:

一、有關「家長提供資訊給教師」之層面:表 4-1-1 呈現特殊教育教師在親 師溝通內容中「家長提供資訊給教師」層面各題項的親師溝通頻率及百分比。

表 4-1-1 親師溝通內容「家長提供資訊給教師」層面之次數分配表

礙子女生長史、學習發展史及身體狀況等相關資訊的溝通。

二、有關「教師提供資訊給家長」之層面:表 4-1-2 呈現特殊教育教師在親 師溝通內容中「教師提供資訊給家長」層面各題項的親師溝通頻率及百分比。

表 4-1-2 親師溝通內容「教師提供資訊給家長」層面之次數分配表 不曾如此 每學期

至少一次

每月 至少一次

每週 至少一次 排

序 題項 頻率

n(%) n(%) n(%) n(%) 1 班級活動 12 (7.5) 088(55.3) 50 (31.4) 9(5.7)

2 學校活動 15 (9.4) 091(57.2) 45 (28.3) 8(5.0)

3 學校規定 17(10.7) 097(61.0) 38 (23.9) 7(4.4)

4 輔導措施 16 (10.1) 108(67.9) 30(18.9) 5(3.1)

5 特殊教育教學 25 (15.7) 104(65.4) 26(16.4) 4(2.5)

6 特殊教育政策 36 (22.6) 110(69.2) 12 (7.5) 1(0.6)

6 社會福利 16 (10.1) 130(81.8) 11 (6.9) 2(1.3)

8 特殊教育法令 41 (25.8) 107(67.3) 09 (5.7) 2(1.3)

由上表可看出,教師提供資訊給家長的頻率多為每學期至少一次,亦有一成 左右的教師表示從未提供上述資訊給家長,顯示親師以教師提供資訊給家長內容 進行溝通的頻率略低。

而在此八項資訊中,教師較頻繁提供資訊給家長的項目為班級活動的資訊

(31.4%、5.7%)、學校活動的資訊(28.3%、5.0%)及學校規定的資訊(23.9

%、4.4%);對於特殊教育政策的資訊(7.5%、0.6%)、社會福利的資訊(6.9

%、1.3%)及特殊教育法令的資訊(5.7%、1.3%)則較不常提及。

由此可見,教師以落實班級及學校資訊傳達為主要的溝通內容,大多著重於 孩子在教室中的表現及情況,而在特殊教育及福利相關資訊方面的傳達頻率則稍 低一些。然而,特殊教育法令、政策及社會福利等資訊能協助身心障礙生家庭改 善生活環境,對其而言亦相當重要,故教師應體認到教師或學校提供的資源是家 長最有利的協助,積極、密切的注意身心障礙家庭及子女的需求,並且提供相關 法令及社會福利的資訊以供參考。

三、有關「教師與家長意見交流」之層面:表 4-1-3 呈現特殊教育教師在親 師溝通內容中「教師與家長意見交流」層面各題項的親師溝通頻率及百分比。

表 4-1-3 親師溝通內容「教師與家長意見交流」層面之次數分配表 不曾如此 每學期

至少一次

每月 至少一次

每週 至少一次 排

序 題項 頻率

n(%) n(%) n(%) n(%) 1 家長參與學習方式 17 (10.7) 106(66.7) 28(17.6) 8(5.0)

2 教養策略 22(13.8) 102(64.2) 29(18.2) 6(3.8)

3 學習計畫 12 (7.5) 120(75.5) 24 (15.1) 3(1.9)

4 個別化教育計畫 11 (6.9) 127(79.9) 19 (11.9) 2(1.3)

5 相關服務需求 12 (7.5) 130(81.8) 14 (8.8) 3(1.9)

6 情意發展 31 (19.5) 115(72.3) 10 (6.3) 3(1.9)

7 生涯規劃 78 (49.1) 075(47.2) 06 (3.8) 0(0.0)

8 轉銜計畫 50 (31.4) 105(66.0) 02 (1.3) 2(1.3)

由上表可看出,教師與家長意見交流的頻率多為每學期至少一次,亦有 7.5

%至 49.1%不等的教師表示從無與家長談及上述資訊,顯示親師以教師與家長意

見交流層面之內容進行溝通的頻率略低。

而在此八項資訊中,教師與家長較常提及家長參與孩子學習的方式(17.6%、

5.0%)、教養策略(18.2%、3.8%)及學習計畫(15.1%、1.9%);有高達 49.1

%及 31.4%的親師不曾討論孩子生涯規劃及轉銜計畫的問題。

究其原因,研究者推測應為國小階段中,僅高年級學生即將邁入國中生涯才 會促使親師針對轉銜及生涯規劃問題進行討論,中低年級階段則甚少談及此一問 題。然而,轉銜所包含的面向並非僅止於就學階段的改變,亦包含由家長至他人 照顧的轉銜、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間的轉銜,以及學校至就業的轉銜(魏俊華,

1996);生涯規劃亦並不侷限於職業生活的安排,對於特殊學生的休閒、人際、

興趣等生活層面的計畫均可納入生涯規劃之範疇(黃慶鑚,1998)。由此觀之,

轉銜及生涯規劃對任何求學階段的身心障礙生而言均為相當重要的議題,家長及 教師應加強這部份的溝通與交流,以幫助孩子進行妥適的安置及規劃。

整體而言,由以上親師溝通內容三層面來看,特殊教育教師與新住民身心障 礙生家長進行溝通之頻率略低,且多侷限在孩子短期性的日常表現、彼此的教養 方式,以及班級或學校相關活動資訊等,對於身心障礙生長期性的規劃、身心發 展史,以及特殊教育政策及法令等方面的資訊則較少進行溝通及討論。

貳、親師溝通的途徑

本研究將親師溝通之途徑分為「學校活動」、「班級經營」,以及「個別聯繫」

等三層面,其中學校活動層面是指教師透過學校舉辦的活動或組織與家長進行意 見交流;班級經營層面是指教師透過班級內的活動、工具或組織與家長進行聯繫;

個別聯繫是指教師利用其他管道與個別家長進行一對一的溝通與聯絡。以下針對 此三層面分述之:

一、有關「學校活動」之層面:表 4-1-4 呈現特殊教育教師在親師溝通途徑 中「學校活動」層面各題項的親師溝通頻率及百分比。

表 4-1-4 親師溝通途徑「學校活動」層面之次數分配表 不曾如此 每學期

至少一次

每月 至少一次

每週 至少一次 排

序 題項 頻率

n(%) n(%) n(%) n(%) 1 參加學校親職活動 022(13.8) 127(79.9) 8(5.0) 2(1.3)

2 參與家長會 051(32.1) 103(64.8) 3(1.9) 2(1.3)

3 參加學校參觀日 058(36.5) 096(60.4) 3(1.9) 2(1.3)

4 加入家長團體 088(55.3) 065(40.9) 4(2.5) 2(1.3)

5 參與家長志工隊 112(70.4) 045(28.3) 1(0.6) 1(0.6)

6 協助籌備園遊會 117(73.6) 039(24.5) 1(0.6) 2(1.3)

由上表可看出,親師透過學校活動途徑溝通的頻率多為每學期至少一次,亦 有近半數的教師表示從無透過上述學校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顯示親師以學校活 動途徑進行溝通的頻率略低。

而在此六種途徑中,以邀請家長參加親職教育活動(79.9%、5.0%、1.3%)、

邀請家長參與家長會(64.8%、1.9%、1.3%)及邀請家長參加學校參觀日活動(60.4

由上表可看出,親師透過班級經營途徑溝通的頻率多為每學期至少一次,部 分項目中,亦有半數左右的教師表示從無透過上述班級經營途徑與家長進行溝 通,顯示親師以聯絡簿以外之班級經營途徑進行溝通的頻率略低。

而在此六種途徑中,教師以透過聯絡簿與家長溝通的比例最高,填答每週一 次的教師高達 56%,顯示多數教師透過聯絡簿與新住民家長進行溝通,此與王芬 玲(2010)、黃巧如(2008)等人之研究不謀而合。此外,班級親師座談亦為常 見的溝通方式,有九成以上的教師每學期會邀請家長參加至少一次;班級網頁、

討論區及留言板方式的使用對教師而言似乎非首選,有 64.2%的教師從未使用此 途徑,而透過班親會其他成員與家長溝通的途徑亦有近半數(49.7%)教師不曾 使用。

由此可見,教師常用的溝通途徑多為能掌握時效性並確保家長接受訊息的途 徑,如聯絡簿及班級親師座談會等,而透過網頁或留言板等方式家長未必能夠有 足夠的時間或能力上網查看;透過其他家長與新住民家長溝通易造成誤解或扭 曲,因此教師較少使用此類溝通途徑。然而,教師應掌握溝通原則的多元性,使 用各式管道增加與家長接觸的機會,確保家長能隨時與教師聯繫溝通。故建議教 師可因應科技的進步,多使用網路系統、網頁或留言板等方式傳遞相關教養訊息 給家長,並鼓勵家長使用網際網路與教師進行溝通或尋找相關社會資源及支持系 統。

三、有關「個別聯繫」之層面:表 4-1-6 呈現特殊教育教師在親師溝通途徑 中「個別聯繫」層面各題項的親師溝通頻率及百分比。

表 4-1-6 親師溝通途徑「個別聯繫」層面之次數分配表

且確實地傳達給家長,而較少使用網際網路媒介與家長進行溝通聯繫。

參、親師溝通的困難

本研究將親師溝通之困難分為「家長因素」、「教師因素」,以及「差異因素」

等三層面,其中家長因素是指親師溝通因家長自身的身分、觀念或做法而產生困 難;教師因素是指親師溝通因教師自身的觀念或、心態或做法而產生困難;差異 因素是指親師溝通因彼此態度、觀念或行動之間的落差而產生困難。以下分述之:

一、有關「家長因素」之層面:表 4-1-7 呈現特殊教育教師在親師溝通困難 中「家長因素」層面各題項的親師溝通頻率及百分比。

表 4-1-7 親師溝通困難「家長因素」層面之次數分配表

不曾如此 偶而如此 經常如此 總是如此 排

序 題項 頻率

n(%) n(%) n(%) n(%) 1 對於教育詞彙不熟悉 46(28.9) 79(49.7) 27(17.0) 07(4.4)

2 對孩子管教不當 47(29.6) 69(43.4) 31(19.5) 12(7.5)

3 觀念不正確 50(31.4) 73(45.9) 30(18.9) 06(3.8)

4 不了解國小教育政策 51(32.1) 74(46.5) 26(16.4) 08(5.0)

5 不了解課程的重點 52(32.7) 66(41.5) 32(20.1) 09(5.7)

6 溝通技巧不足 58(36.5) 69(43.4) 27(17.0) 05(3.1)

7 因外籍身分自信不足 72(45.3) 65(40.9) 20(12.6) 02(1.3)

8 要求特殊的權利 93(58.5) 56(35.2) 09 (5.7) 01(0.6)

由上表可看出,親師因家長因素而產生溝通困難之頻率多為每學期一次甚或 不曾如此,顯示親師因家長因素產生溝通困難之頻率略低。

有約兩成的教師經常或偶爾會因上述家長因素遇到溝通困難,而常見因素為 家長對教育相關詞彙不熟悉(49.7%、17.0%、4.4%)、對孩子的管教不當(43.4

%、19.5%、7.5%)、觀念不正確(45.9%、18.9%、3.8%)、不了解國小教育政 策(46.5%、16.4%、5.0%)、不了解國小課程重點(41.4%、20.1%、5.7%)等。

由此可見,教師與新住民家長進行溝通時,易因家長之特殊身分與背景造成 溝通上的困難與阻礙。董玉如(2007)指出親師溝通時遭遇的困難,除了時間、

溝通態度外,家長語言與文化等因素也是溝通時可能面臨的因素來源之一。張錦 霞(2007)研究亦認為親師溝通主要困境是由於溝通者異國背景之差異。有鑒於 此,教師自身應加強多元文化的學習,如此可增加對新住民家庭的了解,亦能促

溝通態度外,家長語言與文化等因素也是溝通時可能面臨的因素來源之一。張錦 霞(2007)研究亦認為親師溝通主要困境是由於溝通者異國背景之差異。有鑒於 此,教師自身應加強多元文化的學習,如此可增加對新住民家庭的了解,亦能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