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文探討凱因斯《一般理論》形成的背景受到 4 點的影響,分述如下:

一、受到父親影響:由於父親是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院士,在劍橋 大學任教達 20 餘年,立足劍橋,這是確立凱因斯未來成長的環境;其父 親在凱因斯幼年及求學階段,皆給於高度關心及愛護,陪他讀書,讓他養 成讀書的好習慣,在暑假期間經常帶著全家去度假,讓凱因斯的童年充滿 歡樂,很自然地學習到人生大事,成長階段沒有缺乏家庭溫暖,建立了與 朋友良好互動的信心。

二、受到師長影響:凱因斯在伊頓中學受到導師盧伯克影響很大,盧 伯克鼓勵凱因斯朝全方位發展,這也是凱因斯決定申請劍橋國王學院的關 鍵;在進入劍橋,聆聽馬歇爾的課之後,讓凱因斯覺得經濟學是一種他很 感興趣的學問,馬歇爾可以說是對新古典經濟學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

促使凱因斯逐漸接觸經濟學領域,直到成為 20 世紀最偉大的經濟學家。

三、受到劍橋特殊文化薰陶:劍橋大學歷史悠久,以科學方面的卓越 研究聞名全世界,這所大學沒有圍牆,也沒有校牌,整個校園鬱鬱蔥蔥、

氣韻自華。所就讀的國王學院主要目標是培養學術菁英,使得凱因斯在劍 橋經歷到從哲學、美學和情感上的覺醒,改變了他的價值觀。

四、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係,凱因 斯受到財政部的徵召,有機會參與銀行危機的討論,成為財政部最受倚重 的智囊;在 1915 年以財政部代表身分出訪法國,參加協約國內部會議,

該會議主要是討論有關整個戰後債務問題,而凱因斯在整個協商過程中扮 演著重要的角色;在 1916 年提出兩份備忘錄,說明英國在財政上依賴美 國的事實及其影響,為保有英國戰後最大的操控空間,英國必須控制負 債;在 1918 年替財政部準備戰後求償事宜,為巴黎和會做暖身,寫了備 忘錄,主張求償同時必須考慮德國本身的賠償能力,後來出版了《和平的

經濟後果》。凱因斯也因為這樣而與國際接軌,讓他更有國際觀,而第二 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更證明了凱因斯當時的主張是切合實際的。

其次探討凱因斯理論如何影響美國 1930 年代的財政政策如下 3 點:

一、就時間點而言,新政實施在先,凱因斯的《一般理論》出版在後,

所以《一般理論》是無法影響新政:羅斯福在 1933 年其就職演說中提到:…

目前各種救濟工作,常常是分散的,不經濟的,不平等的,我們必須予以 統一。還有各式各樣的運輸和交通以及其它的公用事業,顯然具有公用性 質的,我們必須予以全國性的計畫和監督,這些都必有助於我們任務之完 成。…在世界政治領域上,我將促進我們這個國家努力於「睦鄰政策」—

那些能夠堅決尊重自己的鄰邦…。52這些政策理念是在新政中提出。新政 是在 1933 年到 1935 年實施,凱因斯的《一般理論》是在 1936 年出版的,

所以就時間點來看,《一般理論》是無法影響新政的。

二、1933 年《繁榮之術》的乘數理論觀念可能影響當年的新政:凱因 斯 1933 年《繁榮之術》提出的敘述說明創造財富將可增加國民所得,國 民所得有較大比例的增加時將可挹注到國家的財政,國家的財政最大的花 費是用於彌補失業人口的失業救濟;其乘數理論通常至少是以 2 為準,這 種理論將重點放在邊際消費傾向53上,如果邊際消費傾向是 1/2,那麼乘數 就是 2,也就是由投資所創造的所得為原來投資的 2 倍。亦即所創的所得 要在原來的投資上「乘」一個「數」,所以稱為「乘數理論」。例如:假如 原來的投資是 100 萬元,其所創造的第一筆所得就是 100 萬元,接著用這 1/2 的所得從事消費,這些消費品的生產者即獲得了 50 萬元的所得,生產 者自然亦要從事消費,其數量亦是所得 50 萬元的 1/2,即為 25 萬元,照 這樣的方式進行下去,到最後所創造的全部所得即為 200 萬元,為原來投 資的 2 倍,反之,如果投資減少了 100 萬元,乘數亦為 2,則國民所得亦 減少 200 萬。新政推行期間,為增加就業機會,提出各種方案,實施各項

52楊宗翰(1970);頁 198-199。

措施,即希望使經濟活絡,與乘數理論相吻合。所以凱因斯的乘數理論觀 念是在 1933 年即已提出,可能影響當年的新政。

三、羅斯福新政的實施,可能激發凱因斯撰寫《一般理論》:從 4.2.2 節中得知新政的各項措施及方案,應證了赤字支出在失業的時候是可以發 揮有利的功用的,而這種種的實證,亦應證了凱因斯《ㄧ般理論》的主張 以公共工程的財政政策為主,所以羅斯福的新政可能激發凱因斯撰寫《ㄧ 般理論》,讓實證有了理論的根據。

綜上所述,從時間點而言,羅斯福的新政實施在先,凱因斯的《ㄧ般 理論》出版在後,所以《一般理論》是無法影響新政,而凱因斯 1933 年

《繁榮之術》的乘數理論觀念可能影響當年的新政;雖然凱因斯對 1930 年代羅斯福的新政影響甚微,但是《ㄧ般理論》出版後從 1930 年代起已 對美國經濟學界產生重大影響,因而引發了美國的凱因斯革命,所以凱因 斯對 1930 年代美國財政政策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王文博(1980),《羅斯福總統「新政」的重要措施及影響》,中國文化 學院中美關係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采綾 (2009),《台灣財政政策反景氣循環效果之實證分析:SVAR 模型》, 世新大學管理學院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李蘭甫譯(1964),《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台北市:臺灣銀行 經濟研究室。

吳永猛(1994),《經濟思想史》,台北縣:空中大學。

林立樹(1999),《美國通史》,台北市:五南。

施建生(2006),《偉大經濟學家凱恩斯》,台北市:天下遠見。

許南弘譯(1976),《凱因斯經濟學》,台北市:協志工業叢書。

張芬芬(2000),「進步主義」,收錄於國立編譯館,教育大辭書(八),台 北:文景書局,頁 249-250。

黃明聖(1996),「經濟學大師的生涯小故事 --- 凱因斯」,《生涯智謀》,

14 期,頁 138-139。

黃明聖 (2010),「台灣經濟發展與財政紀律----當前財政挑戰及策略」,

《2010 海峽兩岸財稅學術研討會論文》,頁 37-60。

黃璀娟譯(2009),《在收銀台碰到凱因斯:看經濟大師解救你的荷包》,

台北市:知識流。

楊宗翰譯(1970),《美國歷史文獻》,香港:今日世界社。

楊艾俐(2006),「珍視台灣 台灣出了什麼問題」,《天下雜誌》,第 346 期 頁 90-98。

莊安琪、齊思賢、謝宗林譯(2006),《不朽的天才凱因斯傳》,台北市:

知識流。

莊錫昌(1996),《二十世紀的美國文化》,台北市:淑馨。

程國強(1985),《美國史(1901-1985)》,台北市:華欣文化。

趙聚鈺(1967),《訪美見聞》,台北市:臺灣商務。

趙鳳培譯(1979),《凱因斯經濟學》,台北市:三民。

歐陽正宅(1983),《世界名經濟學者小傳》,台北市:時報文化。

閻子桂(1975),《凱因斯理論及其以後的發展》,台北市:台灣銀行經濟 研究室。

蔡伸章譯(1983),《改變歷史的經濟學家》,台北市:志文。

顏子魁(1990),《美國經濟史》,台北市:華香園。

羅長闓譯(1955),《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台北市:中華文化。

英文部分

Keynes﹐J. M.(1919)﹐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Peace﹐C.W., II

(1971)

Keynes﹐J. M. (1933)﹐The Means to Prosperity﹐London: Macmillan・

Keynes﹐J. M.(1936)﹐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and

Money﹐London: Macmillan﹐C.W., VII(1973)

Davidson﹐P.(1996)﹐“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and Money: Three Views﹐” Keynes﹐Money and the Open Economy﹐1﹐1-13 Markwell﹐D.(2006)﹐John Maynard Keyne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Oxford・

相關文件